10/11 國際女孩日!對於社會結構的不公,她們有話想說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10/11 ,為聯合國呼籲重視投資及培力女孩,讓女孩獲得應有的人權與照顧,因此指定10月11日為「國際女孩日」。

《女孩的秘密帳號》由兩位上班族刺蝟與代蘭,記錄在一次機遇之下開始共同經營社群帳號,因而連結起的友情及書信往來紀錄。她們觀察社會、討論想法身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上的困境與苦惱。除了向彼此傾訴,也希望藉由團結的力量,為女孩創造更好的世界。(編按)

●本文摘選自之《女孩的祕密帳號:別再告訴自己「是我想太多」!在這裡,有人站在你這一邊》。👉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書名:《女孩的祕密帳號:別再告訴自己「是我想太多」!在這裡,有人站在你這一邊》
作者:金刺蝟、徐代蘭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7月23日

文/金刺蝟、徐代蘭

@世界真的有在變好嗎?(by刺蝟)

讀你的信時,我的心也跟著揪成一團。我們的生活為什麼這麼辛苦?像在狂風中不停晃動的燭火那樣,掙扎著不要被熄滅。雖然很想跟你說,這些燭火匯聚起來後會成為更大的火苗,但我今天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的,實在很難說出口。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很肯定,那就是這並非你的錯,你知道的吧?直到你擺脫惡夢、重獲自由的那天,我都會一次又一次地這麼跟你說。

有時候不是會這樣嗎?看到令人氣憤的事件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格外緊密相連,就會倍感吃力我今天就是這樣。在地鐵上放空滑手機時看到的一則新聞,在餐廳吃美食時傳進耳中的新聞播報,都可能讓淚水瞬間遮住我的視線。

世界真的有在變好嗎?那種懷疑感彷彿快把我整個人都吞噬了。看到以女性為對象的犯罪新聞每天持續地傾瀉而出,我似乎已經越過生氣的階段,開始感到無助了。

讀著那些用不帶情感的文字撰寫而成的新聞時,我會試著想像那些姓名和面孔都不知道的受害者所經歷的痛苦。只有我會這樣嗎?但就算我這樣做,感受到的痛苦也不及他們的萬分之一,有時甚至連這種感覺都想逃避。對某些人來說,別說是產生共鳴了,他們甚至無法理解。但我能感受到鮮明的恐懼,這有時讓我感到委屈又鬱悶。當負面情緒籠罩我時,我會拚命地想甩掉它們,有時候,我覺得這樣的自己很可憐。

為什麼唯獨我特別容易注意到這些事件呢?女性在這個社會的現實處境時,面對的憤怒、挫折、絕望、無助和失落,如果這些情緒我都不曾經歷,現在會變得怎麼樣?好不容易覺得好一點時,忽然有憤怒打開門迎面而來,讓人對這個世界感到厭煩。雖然我還是會去擁抱自己殘破的內心,但這樣的狀況不斷反覆出現。當心裡的憤怒無法化作對世界的呼喊朝外噴發,只能朝向我自己時,我覺得都快要失去活下去的動力了。

交往一週……「性行為被拒很惱怒」四十歲男性殺人(《首爾新聞》2021.07)

有人因為去旅行時,交往的女性拒絕在飯店和他發生性關係,惱怒之下就動手殺人了。居然有很多人認為是該名女性一開始就製造了犯罪的動機──既然都一起去旅行了,男人心裡一定有所期待(這種說法真是……),怎麼可以拒絕呢?或是說,該名女性一開始就不該跟才交往一週的人出去旅行等。許多人成為了二次加害者,而且這種留言甚至還成為了熱門留言。看來「沒人性」講的就是這種狀況。

當然還是有很多留言批評犯人的刑責低得離譜。有人說:「如果受害者是法官的女兒還會這樣判嗎?」那種完全無法理解判決結果的心情,我百分之百認同!這些悲嘆是因為最終的刑責與國民的法律感情之間有段差距。然而,他們似乎從一開始就預設自己不會成為受害者。受害者的面孔總是女性啊,否則為什麼要提到毫不相干的法官的女兒呢?

這個社會就像是煞車失了靈、無法自己停下來的失控火車頭。人們完全不去考慮到社會的脈絡,只認定那是加害者個人的惡行,才會導致類似犯罪持續發生。到底是從哪裡出了問題呢?我們還有希望嗎?

@我們是運氣好才活了下來(by代蘭)

姐姐,你有看這屆的東京奧運嗎?這次不只女排的表現出色,選手們在各自的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無論勝負都互相擁抱、流下熱淚的樣子,令我印象深刻。如果能將那個場景拍下來留念,我想替它命名為「希望」。以前女性還因為性別而無法參加奧運呢,聽說這屆奧運的女性參加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九,是史上最多女子運動項目的一屆。

女人參加奧運?在這樣的想法終於改變,在電視上看見女子排球隊打進四強賽的這天,我們為抗爭付出了多少努力啊!看著這些就覺得,雖然很慢,但世界的確還是有在變化,往後也會繼續改變吧?我相信一定能迎來比現在更好的世界。所以我們都不要灰心,要活得長長久久喔。

如果有人問我是什麼讓人活下去,我會回答是「浪漫」。畢竟有時候,我們的人生比電視劇或電影還要更誇張啊。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決心別只看著渾沌的泥沼,而是要欣然地跟著浪漫走。

我是浪漫主義者。浪漫是現實的替代品,是我的避風港。當我沒有能在別人面前說出口的夢想,只是虛度光陰時,支撐我的是那些站在舞臺上的偶像。我很羨慕他們充滿熱情的模樣,而那些對他們的憧憬,後還就化作了愛意。

高三時,我第一次換了智慧型手機,最先安裝的應用程式就是推特。因為我想要稍微更靠近我喜歡的他們。我全副心思都放在時間軸上即時更新的照片和影片上。都高三了,還整天都拿著手機不放。我還在推特上交到了朋友,偶爾會一起在線下見面、聊聊偶像的話題,常聊到忘我。

後來發生了一件狂洗時間軸版面的事件,就是江南站廁所殺人事件。首爾江南站附近的KTV廁所裡發生了一起驚悚的殺人案──一名男性讓先進廁所的六名男性出去後,用刀殺害了之後進來的一名女性。我的時間軸原本滿滿都是偶像的消息,卻瞬間被悲傷、憤怒和哀悼的推文覆蓋了。同時,有許多人主張,這起事件明顯是「厭女犯罪」,並非單純的「隨機殺人」。我的世界又再次被這些聲音覆蓋了。

老實說,你知道我第一次聽到這起事件時,心裡在想些什麼嗎?「有個女人凌晨一點獨自亂晃,結果遇到了可怕的事。」然後又有個句子在我心中停留了許久,那就是「我們是運氣好才活了下來」。

女人在凌晨時到處晃為什麼是危險的事?我為什麼最先想到這個?一個又一個對世界拋出的疑問接連冒了出來。不論我再怎麼表露心中的憤怒,最後的結論都只有「女人要更小心才行」。女人為什麼得生活在「只有」女人要小心的世界呢?

舉著牌子和蠟燭、走入街頭的眾多女性期待的結果其實很簡單──保障女性的安全權、針對犯罪行為的正當處分。竟然必須主動要求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我相當絕望。我決心要站在照亮黑暗的那一方,跟他們一起發聲。我想讓人們看到,黑暗是贏不了光芒的。就在推文主題改變的那個時期,我追星的歷史也開始轉往其他方向。

當然,就算下定決心,我這個人也沒有立刻就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二十多年以來一直生活在父權體制之下,連什麼東西構成了問題都不太了解。認識你後,我才再次面對現實,每次體會到自己過去有多麽無知時,我內心總是非常煎熬。不過,我也似乎沒辦法再回到之前不認識女性主義的生活了。我認為唯有承認這點,才能往下一個世界邁進。

身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我的實踐並不偉大──在擺滿了小說和散文的書桌上,放上一本女性主義的書;搜尋刊登受害女性心聲的新聞來看;在請願欄位填入「我同意」三個字。這就是我做的全部。

如果有人問,那些連面孔和名字都不認識的女性的人生,為什麼讓我那麼揪心,對我來說那麼特別?我也不知道。只是,如果他們還活著,不管怎樣都會燃燒著名為人生的火花繼續活下去,但那小小的火苗就那樣無力地消逝,讓我很難受。

我有你,以及我們,如果不能一起前進,終究都是過沒多久就會熄滅的小火苗。不過我現在知道了。不管火苗有多小,一陣清風吹來就能壯大形體,讓我們燃燒得更旺盛。所以,我們絕對不要成為只能憑運氣活下來的人。

@適合看待這個世界的濾鏡(by刺蝟)

你知道大家最常問我什麼嗎?「你是怎麼開始接觸女性主義的?」就是這個問題。大概是因為我在社群媒體上經營女性主義的帳號,大家才會這樣問。尤其最近實在太常被問了,所以我試著回想了一下自己與女性主義的初次相遇。

從小生長在父權社會而累積的種種經驗,一層一層堆積在我的生活中,直到遇見女性主義,這個堆積層才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語言。之前的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個沒有女人味,對世界充滿不滿,敏感又挑剔的人。

你應該聽過不少以「女生……」為開頭的禁令吧?從穿著打扮到小時候玩的玩具都能講,真沒想到世界上居然有這麼萬能的詞彙。如果張開雙腿坐著,就會被說:「你一個女孩子都不會害躁嗎?」如果字寫得像蚯蚓,就會被說:「女孩子寫字怎麼這樣?」如果吃飯掉渣渣,就會被說:「女孩子怎麼這麼邋遢!」啊!這個詞彙有時候還會被用來稱讚:「你跟其他女人不一樣。」不過,這真的是稱讚嗎?

當然,我之所以開始關注女性主義,還是有一個「導火線」的。那是二○一五年,身為一個大學生,我在沒有想太多的狀況下選了一門課──「女性主義哲學入門」。教授出考題的風格和我很契合,我本來只是打算輕鬆賺個學分,然而我的人生卻以那堂課為起點,開始往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

課堂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人們在描述異性間的性關係時,使用的詞彙都非常以男性為中心。像是計算發生性關係的次數,就是以男性射精為基準來算的,而使用「插入」這個詞彙,也是站在男性的立場而非女性的立場,諸如此類的新思考,讓我的腦袋彷彿狠狠被人敲了一棍。我之前怎麼都沒有察覺到問題點?就像是換了一種思維模式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偶然飛過來的火苗就這樣在我體內熊熊燃燒,把世界上所有審視的目光都燒光了。

對我而言,女性主義就是看待世界的濾鏡,也是讓我回顧自己的鏡子,更成為我付出愛的一種方式。試著理解他人的立場,察覺社會結構造成的問題。不再看著手指,而是看著指尖指向的地方。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女性主義。

雖然現在才跟你說,但假如我們在我認識女性主義之前相遇,那麼我們大概不會變得像現在這樣親近,因為我之前比現在更憤世嫉俗、更自私……哈哈。

我很慶幸自己現在遇見了女性主義。假如我再更早一點認識女性主義,現在還有辦法繼續以女性主義者的身分生活嗎?說不定會比現在更孤單、更辛苦。

偶然飛來的火苗,偶然結緣的你我,偶然開始經營的女性主義帳號,這一切偶然的蝴蝶效應究竟會將我帶往何處?這個社會又會改變多少?我相信,就算生活的方向僅僅改變了一度,我們也會抵達截然不同的世界。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之《女孩的祕密帳號:別再告訴自己「是我想太多」!在這裡,有人站在你這一邊》。👉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國際女孩日 女性 心理勵志 韓國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眼線不只是一條黑線,更是妝容的靈魂──有關眼線的影響力

租屋族面臨的人生困境:十四天夠找新住處嗎?

10/11 國際女孩日!對於社會結構的不公,她們有話想說

AI創作的法律迷思:誰是真正的作者?著作權法的新考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