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談論如何維持地球的宜居性?
文/布魯諾.拉圖、尼可拉.圖翁
圖翁:您說,我們在字義上是生活在「地表之外」(horssol),而今日,我們卻得著陸。著陸,意味著活躍於科學家稱之為「臨界區」(zone critique)的地帶,亦即存活於蓋婭之上,與之共生。「蓋婭」既是由英國生理學家、工程師詹姆士.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所提出的一種概念,也是一個溯及上古與希臘神話的典故。蓋婭乃是大地女神,一切神靈仙祇的大母神。既然我們皆知災禍將至,且科學家與聯合國的專家們在每一份報告書中皆提出警示,為何您還需乞援於蓋婭,以求脫離我們此刻身陷的無力施為處境?您透過這個實體(entité)來描述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並誠心發出呼籲,以求動員這個「新生態階級」的公民們,用意何在?
拉圖:我若想便宜行事,根本就不會使用「蓋婭」這個概念,它讓我的生活變得複雜。由洛夫洛克所發想的這則概念極其簡單,就像他自六○年代起發現「大氣層並非處於熱力學平衡狀態」一樣簡單。大氣層中毫無理由還留存30%的氧氣,因為氧氣會與一切事物產生作用,應該老早就消耗光了。他講述了一段著名的插曲,有一回,他將地球與火星兩座行星的大氣層互作比較:「諸位親愛的生物學家們,不必費心探勘火星了。你們想把我的儀器送過去,」(因為他也負責研發儀器)「但我知道那裡沒有生命。」我們持續在火星上尋找生命跡象,但那個地方可沒有蓋婭。在過去四十多億年裡,那座星球從未被生命體徹底改造,儘管過去某個時刻曾有過生命痕跡(我們將來或許會在某處找到細胞殘骸),但那個時刻已然消逝了。
就「表面缺乏那層薄膜」而言,〔火星上〕沒有蓋婭。火星也未曾像地球一樣,發生過理化條件的轉變,把原先並不特別有利〔於生命〕的條件變為有利。這項轉變乃是基於下列這個簡單事實:生命體不僅僅是一個環境中的有機體,還身懷「為了自身利益而改造環境」的特殊能力。這既非出於慷慨,也非出於友好,就單單是相互聯結而已,但這才是最重要的事:生命體之間的相互聯結。生命體皆具備新陳代謝機制。生命體會吸收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東西,而它們吞吐出來的奇奇怪怪東西又被別種生物視為生機、拿去運用,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四十億年的時間,但正是這個循環最終創造出對我們有利的條件。
新宇宙學的根本問題在此時介入,即:「這座地球的宜居性」,此關乎我們如何使之適合居住、如何維持這份宜居性,以及如何對抗那些使地球變得不宜居住的人。而且「蓋婭」真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它來自一則神話,既代表了一個科學、神話的概念,也同時是一個政治概念,這很重要。也正因為這個用詞不單單涉及一種混雜的概念,它也很明顯地乘載了宇宙學變革的意義。蓋婭是一個華麗的名號,但很多人都把他們的狗取名為「蓋婭」,真的煩死人了!
●本文摘選自臉譜出版《何處安居?: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最後十二堂課》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