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臉譜出版
作家好文
從動物本能看人類社會性!牠們比我們更懂合作與反擊
在所有會為了食物以外目的進行攻擊的動物中,人類是箇中翹楚。人類不是單純的掠食者,一直不遺餘力想要消滅那些他們認為「無用」或基於無知而認定「有害」的物種,而且隨著科技進步,想要消滅他們認為「不好」的物種的意志已經形成一套制度。毒藥、熱武器、陷阱──人類掌握的關鍵技術不斷提升,並利用這樣的技術除掉他們討厭的生物。就這點來看,心胸如此狹隘的物種在大自然中只有人類了。
布蘭登.山德森私房推薦奇幻小說《遺忘之國提嘉納》——關於強權、文化與記憶
外頭亮起搖曳的火光,說話聲傳了進來。門鎖鏗啷作響,緊接著是一陣鎖鍊碰撞聲,隨後門扉敞開,總管引領八名扛著棺木的男人走進。戴文緊盯著地板縫隙,呼吸輕淺,注視他們將棺柩放下。
驚悚小說《暗夜閱覽室》曾殺人的圖書館員,只求安靜的新生活直到有人發現她的祕密…
讀者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總會躺到病床上:生病、手術、死亡。不過我無法像碰觸病人那樣接觸他們,我可能會拍拍某人的手或背,也許是輕捏手臂,但最多就只能這樣了。有時我會懷念他人肉身的重量與氣味,以及作為護理師會遭遇的困境,但我告訴自己,我何其有幸能當個圖書館員。
入獄十年的搶匪明天就能重獲自由,為什麼冒險逃獄?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表面和諧卻留不住人?靠心理安全感打造低流動、高績效團隊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也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成果和表現,僅是對方在特定環境下展現出的其中一面而已。
為何薛丁格應感激愛因斯坦?兩位亦敵亦友的天才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雖然承認量子理論有力解釋實驗結果,但他認為此一理論並不完整。他以「理想的機械觀世界應如何造物」來思考這個問題,並言之鑿鑿:「上帝不會擲骰子。」——所謂「上帝」是指十七世紀荷蘭哲學家史賓諾莎(Baruch Spinoza)所描述的神,象徵自然秩序的最理想狀態。
《死亡與奇術師》完美密室殺人!門窗都鎖著,兇手去哪了?
達拉轉過身注視屍體;他就像無人操作的手偶一樣癱在椅中。 房間遠遠一角就擱著那只木箱。奧莉芙與達拉四目相交,朝它點了點頭。達拉不敢置信地皺眉,奧莉芙則聳了聳肩,像是在說:不然他還可能躲在哪? —來自臉譜出版發佈於臉譜出版的沙龍 https://vocus.cc/article/67e6485cfd897800018f7ddb
語言如何透過殖民與教育被打造,成建立國族認同的工具?
儘管存在差異,倡導者仍將方言音標吹捧為國語和方言發音之間的「橋樑」。這是拉近兩者距離的「科學方法」與「不可或缺的工具」,能「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顯著的成果。」某一本發音比較的字典在廣告中宣稱:「使用這本書就像過橋一樣,你會了解如何將方音變成國音。」在找回「缺失的一半靈魂」的旅程中,通往國語的道路便是從方言語音開始。
移動是人類本能:連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都愛邊走邊思考
我們藉由移動發現自我,我們透過移動、觸碰、抓取、緊握來理解世界。移動構成我們的基本感知系統,為我們的知識建立架構。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靠移動不停探索這個世界,藉以理解它、認識它。
遙遠之外,無垠之中——在冥王星的天空下,你會看到什麼?
星星真的好遙遠啊。 美夢破碎的你,此時注意到天空中有藍光閃動。它很難看清,但你轉向東邊,看見它愈來愈亮,更清楚,色調也更淺。在那一層藍光中,你也可以辨認出看起來像是非常薄的條狀雲與地平線平行。光愈來愈亮,逐漸掩蓋了周遭的星星,就在你發現這一切看起來好熟悉時——太陽升起了。 你心中突然湧現出一股鄉愁,天空中短暫卻美麗的天藍色光輝,令你嚮往地球。你默默記在心中,打算趁著和其他人回到太空船內準備遊覽冥王星的另一面時,進一步瞭解這道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