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男子愛能改變社會?日本專家:BL幫助克服社會中的恐同與厭女

《GIVEN被贈與的未來劇場版:柊mix》青春、樂團與BL元素,為系列作品邁入最終章。圖/采昌國際;聯合報系資料庫
《GIVEN被贈與的未來劇場版:柊mix》青春、樂團與BL元素,為系列作品邁入最終章。圖/采昌國際;聯合報系資料庫

文/溝口彰子

進化論:男子愛能改變社會嗎?

BL(Boys’ Love)指的是男性與男性之間,由戀愛發展出來的各種故事。創作者與閱聽者則多半是異性戀女性。

BL既是、廣播劇、、遊戲、真人等娛樂的一大類型,也包含了同人誌展售會、網路上的投稿、心得交流等活動。讓許多不同世代的女性讀者,時時刻刻用「愛」享受著男人與男人間的「恩恩愛愛」。最近更由於網路用語「腐女」廣為流傳、更多BL漫畫或小說改編成動畫及電影,再加上出現了一些橫跨BL與其他類型且廣受好評的創作者,各種因素讓BL在社會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認識。

享受BL的方式,或者說透過BL得到的快樂有哪些?若說是「有多少女性喜歡BL,就有幾種變化」也毫不誇張。然而,當我們試著歸納這方面的樂趣,或許將會得到以下的論點:BL既能讓女性閱聽人投射各種願望於男性角色,令他們投入各種「奇蹟之戀」,也能夠讓女性得以擺脫父權社會強加的女性角色束縛,透過男性人物自由地享受靈與肉的快樂。也就是說,正因為BL的人物角色與讀者的性別不同,才可能成就一種逃避現實的類型。

這樣的BL,在最近幾年產生了變化。

若說BL的這種變化,或許能夠一點一滴地改變社會,你會感到驚訝嗎?如果有人告訴你,近幾年來還出現了幫助克服現實日本社會裡的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異性戀規範(heteronormative,將異性戀視為正常,排除所有其他可能的世界觀)與厭女情結(misogyny)的BL作品呢?而那些走出厭女情結的作品,又並非以女性角色為主體的異性戀故事,是不是又有些諷刺呢?

本書將這種變化,當成BL這個「女性閱讀的男性間故事」類型之「進化」。而這種「進化」甚至領先於現實社會之前,提供了實現性多元與性別平權的線索。在書名《BL進化論》中提出的「進化」兩個字,便擁有這兩種意義。

書中會透過詳細的考察,提出BL如何進化、又如何帶給社會改變的線索,但是身為本書作者,我希望表明一下個人的立場,也是我一定要寫出這樣一本書的原因。

雖然BL的創作者與閱聽者多半是異性戀女性,我本身卻是女同志。講得更詳細一點,我是生理女性,性別認同上也是女性,但在性取向上愛的是同性的人。再者,我不只是BL愛好者,也從事BL的研究。這就是我寫作本書時的立場。

無論是戀愛與性,我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個只對女孩子有興趣的女同志(女同性戀者)。那麼,我又為什麼會對描寫男男戀情的BL作品這麼感興趣呢?為什麼不是男女的戀愛作品,或是陳述女性間親密友情、乃至於性愛場面的「百合」漫畫,偏偏就喜愛BL作品呢?

簡單說來,是由於我的整個青春期都在少女漫畫之中度過──特別是各種描寫美少年間親密友情與戀愛關係的的「美少年漫畫」、「少年愛作品」。我當時移情於這些作品中,即使社會上的恐同氣氛正在蔓延,也能不為時代所動,接受自己的女同志身分,並且得以成為一個女同志。

筆者直到大學時代才清楚擁有女同志的自覺,而相較於現在,當時社會上對於同性戀者抱有更強烈的偏見。儘管如此,我靠著青春期大量閱讀(元祖)BL作品的經驗,既戰勝外界的偏見,也克服受歧視的恐懼,並且接納自己的性取向。影響我最深的作品,主要是《波族傳奇》、《摩利與新吾》,尤其以後者為最。我從《摩利與新吾》學會一套邏輯:「摩利對新吾的愛慕跟我對○○的愛慕一樣是同性對同性的愛慕。就算別人有意見,這都不是什麼壞事。」因此得以接受自己是女同志的事實(雖然之後還需要大約十年,才能公開出櫃)。

理所當然地,如果將我身為女同性戀者的性取向直接投射出來,就會是百合作品。假設我在青春期所接觸的是類似《櫻園》、《情人的吻》,乃至於與現實生活成年女同志相呼應的《LOVE MY LIFE》,或忠實描寫女高中生進入大學生活的《青之花》、色情又不失幽默的《學姊與我》等作品的話,我可能就不會變成BL愛好者,而直接變成熱愛百合漫畫或小說的女同志吧?

人生不能重來,我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這只是眾多可能性之一。但是,現實中的我是託BL(的祖先)的福才能順利變成女同志的,而自己同時是BL愛好者、研究者的事實,也已經無法改變。因此我第一個要說的還是BL。對我而言,BL是我性意識的根源。

當兼具研究者與愛好者身分的我看見BL在眼前發生變化,並漸漸對現實社會產生領航效果時,內心驚訝無比,這也是我撰寫本書的最大動機。當然,BL是藉由漫畫或小說表現的一種類型,不可能變化成完全不同的事物。我所指的變化是出現在不同作家的各種創作裡,如何透過敘事向讀者表現出化解恐同、異性戀規範或厭女情結等迷思的可能方法。舉例來說,像是九○年吉永史(よしながふみ)的幾部作品,我當時閱讀這類作品時,將它們視為BL之中的例外。然而,到了二○○○年代,同樣路線的作品卻不斷增加。長期連載的熱門漫畫之中,更出現一些開頭反映出世俗反同觀點,到了中間卻變得遠比現實的日本社會更支持同志人權的作品。這麼一來,我們更不得不更新我們的認知,BL已經變成能固定發表「進化型」作品的類型。換言之,整個BL都在「進化」──BL就像有機體,即使各處細胞進行各式各樣的進化(突變),仍能被視為多樣性而獲包容,使得整個有機體確實地進化。就像年輕時的我是多虧BL(的祖先)才能接納女同志身分,勢必也有不少人透過「進化型」的BL,在不知不覺間克服了自己的恐同、異性戀規範與厭女情結,而且這種進化也將繼續發展下去吧。我希望整個社會都能這樣進化下去。也因為這種期許,我將這本書取名《BL進化論》。

當然,我的立場在現在的BL迷裡也算是少數派吧?不僅如此,在這十幾年間,我總是思考著BL與女性的性欲,可能會有不少讀者會驚訝:「居然有人會想到這種程度!」然而,當妳看著BL,難道不曾想過「自己明明是女生,為什麼這麼喜歡看兩個男人相愛」?本書再怎麼說,也不過是「我這麼解讀BL」的心得累積。我想考察手上拿著BL的我們,是如何透過這種進程,觸發心中的欲望線路,並且由多種面向回答這樣的疑問。

BL的樂趣充滿多種層次,豐富又滋潤。作為一種娛樂類型,也能催生出足以引領社會潮流的「進化型」作品。每一個BL愛好者的「享受」活動,都推進著進化的繼續。

書名:《BL進化論: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日本首席BL專家的社會觀察與歷史研究》
作者:溝口彰子
出版社:麥田/城邦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9月6日

本書只以商業發行的BL作品為例說明。相信許多讀者聽到BL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二次創作」或是「動漫衍生」之類的同人誌創作吧?本書當然也考量到了同人誌創作的重要性。但是本書更因為以下的原因,而只就商業出版討論:消費者(讀者)大部分都是女性,而消費者的消費與閱讀行為,支撐了幾百位女性創作者與編輯的經濟自主,而這也是BL的重要特性之一。本書絕非刻意輕視同人創作活動的經濟面,而是基於女性主義的問題意識,更加重視BL作家或BL編輯人員等專業人士參與社會這件事。

如果以一個受過學院訓練的研究者撰寫的書而言,這本書可能充滿了火熱(悶熱?)的內容,但我是從上面所說的立場寫成的,如果你願意和我一起參加這場探索BL進化的小旅行,我將感到相當榮幸。

●本文摘選自麥田文化出版之《BL進化論: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日本首席BL專家的社會觀察與歷史研究》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麥田出版 心理勵志 社會人文 BL 漫畫 小說 動畫 電影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我朋友流了一個月的血」經血過多、快閃月經來襲?更年期女性必知的兩大禁忌!

名畫《維納斯的誕生》秘密:身材比例不科學卻美得令人忽略

退休生活不無聊!建立興趣比娛樂休閒更能打造幸福生活

奇特植物的生存之道!日本高山看得到哪些野生植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