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IN 台南/你知道「碰壁」是源自台語嗎?關於牆磚豐富台語用詞
文/大郎頭
挖西牆補東牆:挖壁跤
其實我覺得台南人應該要將「挖東牆補西牆」改說成「挖西牆補東牆」比較在地化。為什麼呢?在說明之前,要先說說跟「牆」有關的一些事。
「牆」的台語通常說「壁」(piah),而和「壁」有關的形容非常之精彩,幾乎到了「桌頂拈柑」(torh-tíng-ni-kam)、信手捻來就能生出詞語的地步。畢竟台語是非常貼近日常的用語,古人在觀察生活所見所聞時,創造出許多生動巧妙的詞彙。透過建材所築出的一道道的「壁」,做為居家生活屏障,又或是區分城裡城外,從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物。
而這一道道的「壁」,不只是一種裡外的區隔,也被賦予了指引動線的功能。就連現當代的遊戲設計,也不乏運用「壁」的這種原理,做為角色物理碰撞的一種關聯性,在正常狀態下,角色的設定是不能穿牆的。甚至連河道水路也有跟「壁」相似的功能,除非有船或是橋樑做為通道,否則無法穿越。
台語有關「壁」的各種用法,可以說將這種區分空間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好比「後壁」,代表背靠之後的空間,用來指稱後面、後方,可是台語的「前面」不是說成「前壁」,而是「頭前」。或許正如風水學所謂的「人後壁愛有靠山」,人們總嚮往著身體後方有個依靠,而腰挺直了便得頭傾、向前走,所以才會以「頭前」稱前方吧?
台南有個名為「後壁」的地方,過去舊稱「侯伯寮」,因位於「頂茄苳」後方,常被稱為「後壁」。日治時期官方更直接將「侯伯寮」改為「後壁寮」。原本因為相對位置而被稱為「後壁」的地區,後來成了地名,從這裡不難理解台語對於「壁」的觀察用運,真的是很生活日常!
台語也有句話說「伸手拄著壁」,就是空間狹小到一出手就碰得到牆壁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窮途末路。如果說連伸手都來不及,直接撞上去,那還有一句「碰壁」(pōng-piah) 可用,也就是碰釘子的意思。這句台語已經被華語直接借用很久,甚至還曾經遇過有人問「碰壁」的台語怎麼說哩!其實應該是反過來,「碰壁」的華語就是「碰一鼻子灰」的意思啊!
還有一個詞可能大家比較陌生,那就是「窒壁跤」(that-piahkha)。「窒」是填補的意思,字面上是指將東西堆擠到牆腳,引申為遭冷落、懷才不遇。反過來說,又有一句話是「挖壁跤」,字面上是挖牆腳,但牆腳除了磚頭外還有什麼好挖的呢?偏偏磚頭是一道牆最重要的組成,所以這句話正是「挖角」的意思。
其實我覺得「挖壁跤」一詞比「挖角」更讓人感到可怕。「挖角」挖的是一個人才,但若是「壁跤」被挖空,城牆則有立即坍塌的可能,會直接造成當下的危機。至於一道被「挖壁跤」的城牆,似乎也難逃被「窒壁跤」的處境,試想一道被逐漸拆解的城牆,最後只能剩下殘餘的遺跡,事實上也就是被冷落、被遺忘了。
話說回頭,為什麼我覺得台南人應該要說「挖西牆補東牆」?這要先提起安平古堡。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安平古堡當中,其實還留有「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過去荷蘭人在這裡建築「熱蘭遮城」做為貿易及施政中心,接著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並遷入,往後這裡又被稱為「王城」。後來清國時期,開發重心從安平移至府城,「王城」逐漸荒廢,最後甚至陸續遭到拆除,磚塊被「挖壁跤」去修建億載金城。
發現了嗎?將「西方」荷蘭人所築的「熱蘭遮城」,拿去修建「東方」清國的億載金城,這樣不就是「挖西牆補東牆」嗎?
如此的「挖壁跤」,清楚突顯了當時哪座城牆較為重要。不過「挖壁跤」之後的磚牆被拿去修築億載金城後,為什麼那些磚頭不會被說是「窒壁跤」呢?我想「窒壁跤」是指隨意屯積不要的東西,甚至像是雜物般堆疊,才有冷落的意思。
換句話說,磚頭擺對了位置就是築城牆,而被隨意丟棄不管,才是被冷落、被遺忘。所謂的人事物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擺在心上的,就是對的、重要的;而早就忘記的,則是被「窒壁跤」的雜物。另外重新置放於優先順位的,則是被「挖壁跤」的要緊事物。
或許我們心中一直存在一道「壁」,無時無刻都在抉擇著大大小小的事物啊!
●本文摘自前衛出版之《台語原來是這樣2:台南生活的台語日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南400主題書展:
回顧台南悠久的歷史,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族群的交流,各個時期的文化相互交融、層層疊加,塑造今日人人喜愛的歷史古都。
「琅琅書店」精選出與台南相關的特色書籍,內容包含有獨特味道的老屋街屋、夜市戲院,日常的廟宇信仰、民俗文化,美味的飲食小吃等,從3/1至3/31享單書88折、雙書85折優惠,讓讀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台南。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