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好,不怕被怨恨!」虎爸虎媽如何挽回親子關係?
文/林維信
「寧願孩子恨自己,也要他成器。」
親子之間,如何不賠上難以挽回的關係?──為了教孩子對的事情,我們要有「暫時」被孩子討厭的勇氣,但也要有修復關係的意願和行動
名軒因為在外飆車、時常晚歸,在校又屢次偷抽菸,而被轉介來輔導。
「我爸不認我這個兒子。他認的兒女只有跟前妻生的那幾個。」名軒先前提過,他已經有兩年不曾主動跟他爸爸說話。
「我那些哥哥姊姊都念好學校。有的已經找到工作,薪水很好。
「反正我爸認為我就是丟他的臉。他常說他怎麼會有我這種兒子,要我出去,就不要再回來。」名軒講的時候,帶著落寞的神情。
「而且他真的把家門鎖上,無論我在外面怎麼敲門。」
「那你怎麼辦?」聽到他爸爸這麼做,我有點意外。
「還能怎麼辦,我家那麼偏遠,附近什麼都沒有。我媽又去上夜班,我只能在門外坐到天亮……」
我同理他憤怒又受傷的心情,因為我明白,這有多傷一個少年的心。
「要不是我媽勸我,我早就跟他打起來。他以為我稀罕他當我爸,古板得要命。」接著,名軒開始抱怨跟別人的爸爸比起來,他爸爸有多麼地誇張。
後來,我嘗試跟名軒的爸爸溝通,但名軒的爸爸講得很絕情。
「對,我就是覺得這孩子很丟我們家的臉!」
他的口氣,讓我有點分不清是氣話,還是他真的這麼覺得。
「你對他好,他就不會改。我就是要做很硬,不要他出去為非作歹。
「他現在恨我,沒關係。他可以不叫我爸!如果我不這樣做,他不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名軒的爸爸非常堅持自己的做法。那種相像的賭氣和倔強,讓我感覺他們比誰都還像一對父子。
通常,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跟自己的感情是好的,但有兩種常見情況,父母卻寧願孩子恨自己:
一、希望孩子成就非凡,為此成為虎爸、虎媽
虎爸、虎媽相信,孩子以後一定會感謝他們。
因為有這層相信,所以現在嚴厲的要求(例如強迫他們做很多補習和學習才藝),縱使孩子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壓力山大,看父母的眼神就像看見鬼一樣害怕,虎爸、虎媽都能堅持住。
但要孩子未來懂得感謝自己,其實要有兩個前提,分別是:
▍未來他們真的覺得自己的人生過得不錯。
如果有所成就卻過得很不快樂,孩子只會記得是父母讓他失去人生的快樂。
▍開始能認同父母的價值觀。
意思是,如果他認為自己的成功,非得需要過去那種鐵血教育才能造就,彼時他才能認同父母從小加諸在他身上的壓力,理解父母背後的苦心,他才有可能放下心結,產生感念。
但如果他認為自己的成功,跟鐵血教育根本沒有必然關係,他只會更加否定父母過去的行為(甚至暗自發誓,絕不要讓自己的下一代受這種苦),以此去證明父母過去的冷酷是錯的,自己不該這樣被對待。
二、孩子的行為開始走偏,為了管戒孩子,不惜要斷絕往來
像是故事裡的明軒爸爸,孩子晚歸,就把家門鎖起來,讓他在外面有家歸不得(才會知道回家的重要);或是孩子有偏差行為,就威脅要斷絕親子關係,把他掃出家門(讓他知道名譽、自愛的重要)。
這樣的父母,還滿認同自己是「嫉惡如仇」。寧願幻化成孩子的敵人、仇人,也要把孩子導正過來。
因為對孩子釋出善意,是一種放縱。只有當孩子走向他認為的「正軌」,他才會表現出親人之間的關愛。
但通常這樣盤算的父母,最後會導致悲劇的結果。
不勝唏噓的結局
因為,你都不惜要孩子把你當敵人了,有哪個人會想聽敵人的話,照敵人的話做?如果會聽話,也只是礙於形勢所逼。等到他儲夠了錢,或在外找到網友可以養他,他會不顧一切地捨棄這個家。
當大人覺得:「哼,我才沒有他一個這麼丟臉的孩子!」面子看似是撐住了(我捍衛了我的門風和價值),但其實面子、裡子全輸了。
因為他就是你的孩子,這是怎麼樣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如果他在外面做了什麼壞事,大家想到的仍然是「他的父母是你」(尤其他還未成年)。
我曾勸名軒爸爸,在孩子行為相對比較好的時候,做一些讓步。
但顯然這還沒達到他的標準,名軒爸爸仍然認為他的孩子是有偏差的,也堅持不肯再載他上學(因為他的家離學校很遠)。
名軒覺得心灰意冷,認為無論怎麼做,爸爸都不會認同自己。
在這樣的絕望下,不到三個月,名軒變得比以前更加晚歸,甚至不歸(反正我不是他的孩子),終至走偏,令我不勝唏噓。
「寧願孩子恨自己,也不要他不成器」是個莫大的賭注
希望孩子成就非凡的虎爸、虎媽,如果他的未來是快樂的,且會認同你的價值觀,只要一個前提沒有達到,你會贏了面子,但賠上難以喚回的親情;為了管戒孩子,不惜斷絕往來的父母,如果孩子沒有如你所想的即刻回到正軌,他只感受到你的絕情,你會面子、裡子雙輸,並且葬送掉親子關係。
大人要有「暫時」被孩子討厭的勇氣
我們不是要避免孩子討厭自己。
很多時候,為了守住界線,為了教孩子對的事情,我們要有「暫時」被孩子討厭的勇氣。但同時,我們要有修復關係的意願和行動。
修復關係不是去討好,而是在孩子學習到不良行為應該付出的代價之後,我們要能看見孩子的改變和善意。在孩子還沒辦法一步到位改變時,能適時做出相對應的、有原則的讓步,讓他知道我們一直是在乎他的,所以願意給他彈性(但要教他的原則一直都在)。
例如孩子超過門禁時間才到家,你可以禁止他兩個晚上出門作為懲罰。
但在這之前,你要問他是什麼原因造成晚歸,在得知他的朋友嫌他太早離開後,你可以表示你對他晚歸安全的擔心,並和他重新約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時間。
若真的太晚(但還是有限度),你可以去接他(避免危險),但相對地,一個星期他要多留一、兩天在家中,陪家人做家事。
如此,你既能傳達你對他困難的理解和重視。你去接他回家,讓他能更認同你想保護他的原意。
而同時,超時和晚歸是有代價的。這代價不僅僅只是處罰,還帶有拉近家人距離的意涵(陪家人做家事)。
孩子在感受到我們的重視後,會更重視我們給他的期待,以及對自己的行為改變承諾。
你一時的絕情,倘若遲遲沒有回以你對修復關係的意願和行動,你的「耍狠」,就會變成「真狠」。
就像風箏,你一旦推得太遠、拋得太高,縱然一端被你緊握在手裡,
但只要外面的大風一吹,線斷了,就什麼也拉不回來了。
●本文摘選自寶瓶文化出版之《現在的青少年很難教吧?: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