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秀」歧視遭炎上!喜劇演員都自我中心又缺乏同理心?

大陸央視前調查記者王志安(中)日前上「賀瓏夜夜秀」節目,評論台灣選舉的言行引發爭議。圖/取自臉書「STR Network - 薩泰爾娛樂」 林怡秀
大陸央視前調查記者王志安(中)日前上「賀瓏夜夜秀」節目,評論台灣選舉的言行引發爭議。圖/取自臉書「STR Network - 薩泰爾娛樂」 林怡秀

知名「賀瓏夜夜秀」邀請大陸央視前調查記者王志安當來賓,節目內容中諷刺罹患罕病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俊翰,歧視、訕笑身障者的言論在各大社群炎上,引發網友們熱烈討論及指責。(編按)

文/張碩修

有問題,就是的根源

一個好的喜劇創作者,常常能發現周遭事物中的問題,把這些問題挖開來探討,並一路深入到核心,然後再延伸,如此才能構成一部有力的作品。因為「問題」正是喜劇的靈感來源,如果缺少問題,不痛不癢,那也就不會有笑點。

但是,問題真的有這麼多嗎?每天都執著於找問題,那也太不開心了吧?

沒錯,這就是好的喜劇創作者與一般人的差別,這些創作者常見的個人特質就是「偏執」。你必須學著不放過問題,而且往往需要小題大作。台語有句俚語「講一個影,生一個囝」,本來是負面用語,批評人喜歡捕風捉影,但對喜劇人來說,卻是一種必要的敏感度。

以戴夫‧查普爾(Dave Chappelle)的經典段子《被劫持的公車》當例子:

我很怕坐大眾運輸工具。有一次我在車上抽菸,被其他乘客斥責,哼,可真是有道德勇氣啊!為了不惹麻煩,我只好把菸熄掉。

這時候車上有個傢伙,竟掏出了小弟弟,開始尻了起來,全車都驚呆了。

此時,全車真正有道德勇氣的卻是我,我開口制止這尻槍哥……

誰叫我好死不死就坐在他旁邊:「老兄,停手吧,你的手肘撞到我了。」

故事繼續超展開。因為查普爾的一句話,鼓舞了全車的正義魔人,大家紛紛斥責尻槍哥,搞得他惱羞成怒,乾脆用小弟弟對準全車的人。這下子,全車就被這尻槍哥給綁架了。結局是大夥一擁而上想壓制尻槍哥,而尻槍哥也射出他的精彈,並命中了查普爾……旁邊的一個男士。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也許是,但「創作」的可能性更大。然而一個好的創作很難無中生有,我們來推想查普爾是怎麼寫出這個段子的。這個段子的創作年代,大約在二○○三年,也就是在他已經走紅的時候,所以他搭巴士的機會肯定不大。我們可以假設,這段子是他從記憶中找到的題材。查普爾對抽菸是相當執著的,他以往的表演,只要是在喜劇俱樂部裡,肯定是菸不離手,即使是在劇院,他也是相當囂張地拿菸上台。甚至到了近年菸害防治強力執行的狀況下,他還是要故意踩紅線拿電子菸演出。其實這點跟他的舞台人格設定有相當大的關係,因為他需要一上台就讓觀眾知道,他是無極限的,沒有任何世俗的規定可以綁住他,所以他必須抽菸。這件事在他二○一九年獲頒馬克吐溫美國幽默獎的時候,有了最有趣的呈現,當他還沒上台,在台下乖乖地跟家人坐在一起觀賞典禮時,完全沒有抽菸的舉動,但等到上台領獎那一刻,竟然就大剌剌地叼著菸上台,甚至在台上直接說了:「我就是要讓全美國人看到我在室內抽菸,我也沒跟任何人打過招呼,不然要怎麼樣?主辦單位要在我領獎之前把我趕出去嗎?這就叫做兩害取其輕吧。」

回到巴士的段子,我們可以猜想,查普爾肯定有過許多搭乘巴士的經驗,也曾在巴士上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人士,比如這位尻槍哥的原型;然後他也一定曾在搭巴士時抽菸,而被正義人士給糾正。這幾種經驗的累積讓他對巴士留下抹不去的「質疑」,而當他在創作時,要想辦法把這些點給連起來,而且要合理又有趣。於是他可能聯想到了持槍劫持公車的案件,如果拿這個點來作文章呢?

觀眾對曾經發生傷亡結果的公車劫持事件有深層的恐懼,因此很適合拿來刺激痛感,而當查普爾將它改成「尻槍劫持」時,那麼一切就變得荒謬、可笑,這麼一來就打造了這個經典段子。

但平心而論,巴士這種交通工具真的有問題嗎?其實基本上沒有吧?也就是說,我們所謂的「問題」,其實是喜劇人專屬的,說穿了就是偏見、偏執,而大多數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偏執,所以只要喜劇人的偏執可以引發觀眾的共感,不論是同意或反感,都有機會營造出大笑點。

而且這種偏執,沒有公不公平、合不合理的問題,重點是要讓觀眾體會你的明白。舉個例子,如果你有喜歡吃腳皮的癖好,而且你想要拿這點當笑話,可行嗎?當然可行,吃腳皮很噁心,因此是有梗的,你只要能將其中樂趣、糾結,品嚐的方法、時機等內容合理地分析出來,便是一個好的反邏輯段子,而且說不定觀眾裡面就有那百分之一的人是你的同好,當你說出了其中的甘苦談時,他們肯定感動到鼓掌。

所以說:脫口秀是一門偏見的藝術。

脫口秀就是在談論問題,而且本身就充滿了爭議,但是因為脫口秀不是正理,而是反邏輯、是歪理,因此不背負正道,可以非常自由,最大的重點是不要惹惱你的觀眾,讓這些歪理變得好笑,這才是技術所在。

也正因為喜劇人大多充滿了偏執,難怪精神疾病在喜劇演員身上這麼常見。

已經過世的李察‧普瑞爾(Richard Pryor)與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患有多重精神疾病;金凱瑞長期與憂鬱症搏鬥(但在不久前宣稱他已經戰勝憂鬱);當紅的艾倫、莎拉‧席爾蔓(Sarah Silverman)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活經典伍迪‧艾倫(Woody Allen)也與精神疾病有著近似等號的關係。

這現象當然在台灣也是類似的,與我為伍的喜劇演員們的特色就是: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偏見、怪癖、缺乏同理心、難以教化,如果他們有天鬧上法庭,八成會是終身監禁的高風險族群(畢竟我是反對死刑的)。

這些疾病往往也影響喜劇人的職業生涯,比如在一九九○年代靠情境喜劇《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紅極一時的傑瑞‧山菲爾(Jerry Seinfeld),在該劇第九季最終回時,全美收視率竟然高達不可思議的四成,也讓情境喜劇一時間成為顯學。但山菲爾在二○○○年後幾乎消失了超過十年,依照他本人在段子中的說法,他就是什麼都不想做,而他也承認「我可能有自閉症」。一直到二○一二年後他才重新活躍起來,拍攝《諧星乘車買咖啡》(Comedians in Cars Getting Coffee),而且一拍就是十一季,裡面的嘉賓囊括了許多當代最重要的喜劇人,甚至還有歐巴馬總統。而山菲爾本人也重新開始脫口秀巡迴表演了。

查普爾也是,在二○○○年後爆紅,並擁有自己的冠名電視短劇秀,但就在節目大受歡迎進行第三季的途中,他突然遠赴南非精神療養,長達十年鮮少出現在大眾面前,直到二○一三年之後才逐步復出演出脫口秀。

故事似乎說遠了,其實以上只是先幫你打個預防針,一旦踏上喜劇生涯之路,精神疾病可能會是你的職業傷害之一。

但馬上也要給你一些安慰,那就是喜劇會讓你笑看一切。以我個人而言,本來就是一個看事情不會過度認真的人,大約二十年前,有一次我送一個演出補助案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後來案子的內容出了問題,承辦專員緊急致電責難我,我聽完後只回了一句:「啊,知道了。」對方馬上暴氣:「知道什麼!你要怎麼處理!」其實我並沒有不處理的意思,只是心平氣和慣了,不想跟著急躁起來而已。而這樣的特質,在我從事喜劇工作後就更加明顯了,不管遇到什麼事,我很少會過度慌張,即便是俱樂部的經營數度面臨危機時依然如是。於是我被貼上「不痛不癢」的標籤─我想,並非我麻木不仁,而是不想過度在乎,畢竟一切事情都是過程,而且這些麻煩的本質都是有趣的,每當碰到問題,我會很自然地想,其中的笑點在哪裡?可以拿來寫成笑話嗎?

書名:《喜劇攻略:現場喜劇教父的脫口秀心法》
作者:張碩修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5月28日

在卡米地有一個有趣的例子。二○一九年七月初的週三,在卡米地喜劇基地的「歡樂星期三Open Mic」演出中,黃逸豪談論到自己近來終於結束三十七年來始終單身的困境,他正式交到人生中第一個女朋友了!此時觀眾為他歡呼鼓掌。但接著急轉直下地談到這一兩週來,與女友發生的一些摩擦,兩人對彼此的行蹤都頗有意見。而爆發點是,女友在未提前告知他的情況下,自行跑到澳門去玩。這舉動讓他怒提分手,而這件事發生的時間點,竟然就在他上台前的幾個小時!在演出前,逸豪面對演出夥伴們也不漏半點口風,原因就是要累積能量,準備一次在台上自爆。果然,他在台上宣告分手時,引發了全場的驚呼。他接著說,面對這一切,他其實沒有太難過的實感,反而是事發後一股腦地想著,要怎麼把它講成一個好笑話。

要如此抽離地旁觀自己或身邊發生的慘事,再寫成笑話,也難怪喜劇人多少都「有病」吧!而且以喜劇的角度來看,當晚的呈現,其實是驚訝有餘、「笑點」不足,原因可能是鋪陳得不夠好,這整則「笑話」不算踏實,仍需要客觀的重整。所以一個認真又足夠病態的喜劇人,往往會把時間花在整理笑點上,而非沉浸於難過的情緒。

找出可以「拿來說嘴」的梗

喜劇創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問題的癥結,而這些癥結都是你「想談」的,更精確地說,是「想拿出來說嘴」的,基本切入點可以分為向外/向內:

(圖/時報文化提供)

(圖/時報文化提供)

(圖/時報文化提供)

這樣的找問題模式,在脫口秀上尤其重要,因為脫口秀的主要形式與內容就是「個人意見」,因此從自己身上找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向內的幾項,往往是最容易挖深度的方向。

●本文摘選自《喜劇攻略:現場喜劇教父的脫口秀心法》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藝術設計 脫口秀 喜劇 書摘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菜鳥法醫直擊死亡現場!工作時必須壓抑情緒、物化死者

不只京都排外?旅客被討厭之因:太重視體驗、忽視文化習俗

「永遠交不到女朋友」是事實還是想像?關於自我對話的力量

她拼命想戒掉購物慾,卻在黑五購物節瘋狂大特價時「破防」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