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古今、遊歷宮廷歷史:探訪韓國龍山古宮博物館
景福宮是許多遊客的必踩景點,但景福宮旁的「國立古宮博物館」卻容易被忽略。對韓國宮廷文化感興趣的人而言,這裡完全是一個知識大寶庫,走進國立古宮博物館,就如同走入具500年歷史的朝鮮時代,能一窺王室的祕宮生活,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裡吧。(編按)
文/吳珮如
「國立古宮博物館」和目前在龍山區的「國立中央博物館」,前身都是1908年在昌慶宮旁成立的「帝室博物館」,這是韓國史上第一個現代化博物館,日本殖民期間,被更名為「李王家博物館」,當時收藏的高級工藝已有1萬多件,後來歷經戰亂和多次改制,現今的模樣才逐漸成形。
國立古宮博物館於2005年成立後,專門展示朝鮮王朝的宮闕文物和文化,收藏了4萬多件文物,常設展包括「朝鮮的國王」、「朝鮮的宮闕」、「王室的生活」、「大韓帝國」、「宮廷書畫」、「王室禮儀」和「科學文化」共七大主題,每年還會有3至6個特展。
■朝鮮的國王
拾階向上走進博物館,其實是從二樓開始往下參觀。首先「朝鮮的國王」展區中的焦點正是君王的「御座」,主體由木頭製成並漆上紅漆,用黃金打造龍頭並塗上金漆龍紋的御座,莊嚴而不過分華麗,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君王肖像畫「太祖御真」 (國寶317號,全州御真博物館館藏)中,太祖身坐的御座即與此椅模樣一致。
御座背後的「日月五峰圖」屏風,是朝鮮時代象徵國王權威的圖樣,一般人不可隨意使用,仔細一看或許會覺得這幅圖有些眼熟,原來在1萬元韓幣的紙鈔上,世宗大王(1397-1450)的背後也有日月五峰圖。
■朝鮮的宮闕
再往一旁的展區走去,朝鮮傳統丹青技法彩繪的廊柱映入眼簾,這區是「朝鮮的宮闕」,可以近距離觀賞宮闕建築的介紹和特色工藝,像是宮闕「春舌屋脊」上的人形瓦製陶俑,在韓國稱為「雜像(잡상)」,人物源起於《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孫悟空和豬八戒等,主要作用是為了擋煞解厄、保護宮闕。
■王室的生活
而「王室的生活」展區中,則透過物件讓人感受宮廷的氛圍,像是國王的龍袍、王妃的翟衣及梳畫用具、服飾配件,以及在房間用膳時使用的虎足盤、餐具器皿等,觀賞這些宮廷日常的物件,會感受到朝鮮王朝的美學華而不奢。
■大韓帝國
來到一樓的「大韓帝國」展區,這裡呈現了與朝鮮時代截然不同的風情。隨著日本侵略韓國的動作頻頻,高宗在1897年建立君主立憲體制的大韓帝國,極力推行經濟與軍事現代化。展區入口外的兩台古典汽車,車主是韓國末代皇帝純宗(1874-1926)和純貞孝皇后(1894-1966)。雖然汽車是日本為了示好送給大韓帝國的禮物,但亦為韓國現代化的象徵之一。
而這區也有一座御座,但與朝鮮時代不同的是,已不再上紅漆,而是改用黃漆,顯示出當時的大韓帝國,正處於新舊時代的更迭。越往裡走,越有時空錯置的感覺,從法國、英國等地輸入的歐風座椅、長形餐桌,將宮廷內部打造出西洋風情。這裡還有製造出韓國第一張紙幣「戶曹兌換券」的金屬印刷版,值得端詳一番。
不能錯過的還有一只高宗的御璽,這只御璽被列為寶物,其尺寸比一般御璽小一倍。考據顯示當時朝鮮面臨國家存亡之際,該御璽為高宗對各國建立祕密外交的信件往返時所使用。若仔細觀察朝鮮時代的御璽,會發現許多是使用金屬材質,上頭雕以神獸獬豸的臉、龍的腳,以及烏龜的身軀而成,頗有異趣。
■科學文化
最後地下一樓則是朝鮮時代的書畫作品和儒家五禮六藝的展現,其中的「科學文化」展區讓人耳目一新。這裡有兩樣科學發明被指定為國寶,一個是原本位於昌德宮的測雨器,是運用世宗大王發明的原理製成,能測量降雨量。另一個則是利用水流連動敲鐘報時的「自擊器」,用來測量時間,雖然如今只剩下受水壺的部分,但仍能感受到當時科學正盛的氛圍。
花一個半天來探索國立古宮博物館,不但能鑑古知今,還能挖掘意想不到的趣味,就算沒辦法立刻動身,透過官網的VR實境,線上就能漫遊古宮博物館。另外,博物館以古典又童趣的漫畫風格打造IG社群,輕鬆詼諧地宣傳各期特展,並且經常舉辦線上問答抽獎活動,還能學到許多宮廷冷知識,不追起來太可惜。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宮闕故事:MOOKorea慕韓國第4期 궁궐》)
撰文者簡介|吳珮如曾任《蘋果日報》法庭記者多年,習慣透過採訪,觀察社會和政治伏流,感受人性。2年前定居韓國,現擔任獨立記者、自由譯者,關注移民、人權和藝文產業,並經營臉書、IG「情熱韓半島」分享文化觀察。
●本文摘自EZ叢書館/日月文化出版之《宮闕故事:MOOKorea慕韓國第4期 궁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