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小說家都會預言?一探想像力能帶領人類前往多遠的未來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伊莉絲・華莫比達(Elise Valmorbida)

假想不同的現實情況

可以改變你對當下生活的看法。不管你現在有多失望、感受到多少屈辱,都可以透過寫作來修正或調整。你可以想像自己在某些場合做各種活動。寫出你理想中的人生,正如電影《說謊者比利》的主角一樣,為了逃避煩悶的生活,所以常常幻想自己是戰爭英雄。

你對生活的觀感取決於詮釋的角度;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你才能忍受殘酷的現實。在《安妮的日記》中,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創造了一個小宇宙,讓她這個孤單少女能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以遠離大人的監控和恐怖的外面世界。

透過寫作,你能延續一段已然停止的個人歷史。雷格.湯普森(Reg Thompson)在《親愛的查理:給離世女兒的信》(Dear Charlie: Letters to a Lost Daughter)中,寫下一封封令人心碎的信件,以表達對離世女兒的想念。在序言中他談到:「寫信就像跟她說話一樣,好像她還沒過世,只是去度假或念寄宿學校。除了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重要的是,我想告訴她我有多麼愛她,永遠也不會變。這是一種執著。寫作時,我沉浸在與她的回憶中,彷彿她還在這房子裡跟我一起聊天。」

透過的假想,我們也能預測當前社會的危機。許多事情的核心外圍都繞著一圈圈的表象,所以大眾看不到真相。創作者總是在想:「如果某事一直發展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情?」於是他突然意會到,實際上大家在做危險的事情。因此,許多科幻推理小說,都是在諷刺當前的局勢。

英國作家強納森.史威特(Jonathan Swi_)在他一七二九年的小冊子《一個卑微的建議》(A Modest Proposal)中,透過貌似嚴肅的口吻,來揭露社會的殘酷和虛偽。他先感性地談到當時愛爾蘭的人民有多窮苦,並提出一個務實的解決方案:將窮人的孩子賣給有錢人。喬治.桑德斯於二○一二年的小說《森普立卡女孩日記》(The Semplica-Girl Diaries)也一樣「不合時」。敘事者是一位有抱負、開朗的平凡人,而其情節就像一面黑鏡,映照出這個時代殘酷的現實:消費主義、全球化的不平等和人的商品化等。為了加強效果,作者還發明了一些冷酷的奢侈科技。

這些作品都是給現代人的訊息,雖然我們也只能接受現況,但透過寫作,你就可以暫時逃離現實,想像事情會有更好的發展。

誰知道呢?也許理想的世界真的會實現。

實現筆下的預言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和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大家都很熟悉,他們受到當時的科學新發現所啟發,進而創造出不尋常的小說世界。但我們常常忘記,現實世界中有許多科學新發明其實是源於科幻小說。

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H. Goddard)揭開了太空時代的序幕,他製造出世界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而這要歸功於他在青少年時期讀了H.G. 威爾斯的《世界大戰》。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一九四二年的某篇小說中提到「機器人三大定律」,它至今仍受到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的重視。科技巨頭Oculus VR的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就是受到小說《一級玩家》的啟發才投入虛擬實境的領域。而這本小說就是他給員工的「指定讀物」。

加拿大小說家艾略特.佩珀(Eliot Peper)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為什麼商業領袖需要多讀科幻小說?〉,內容提到,科幻小說讓我們從新視角看待事物,進而設法打造新世界。所以微軟、蘋果、谷歌等公司都會聘用科幻小說家來寫文案。創新產業的顧問伊茲利.卡列巴赫(Ezri Carlebach)說:「我喜歡探索人類少為人知的面向,也就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最近《紐約客》有篇文章也談到,試著合理化不合理的事情,也是一種思考練習。」

的確,古代人會把狩獵的過程、夢境或回憶描繪在洞穴的岩壁上,還創作出半人半獸的神祕生物。此後人類就不斷在發揮想像力。

「重點是,」卡列巴赫繼續說:「人類有辦法想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才能花費數小時計算方位角和仰角,好讓企業號太空梭航行於太空中,或是爭論克蘇魯神話或尼斯湖水怪的真實性有多高。就算我們不真的相信這些異想世界存在,但還是可以想像、描繪並寫出相關的故事,甚至拍成電影。與此有關的產業很龐大,許多人都靠著想像力謀生。」

除了奇幻和科幻小說外,還有政治預言小說。在我的小說《電視總統》(The TVPresident)中,某位實境秀的名人獲選為某個大國的總統。現實中,有位在影集中扮演總統的喜劇演員成為了烏克蘭的總統。讀者對此感到驚訝且興奮不已,紛紛與我聯繫,說我是預言家,小說出版十多年後終於成真。「神預言」總是發生在小說家身上

美國小說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在〈為什麼寫作?〉提到,他的小說也常預見未來;他所創作的人物居然會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事實上,作家不是憑記憶創作,而是從現實中衍生題材,所以他們的想像才那麼容易實現。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會沉迷於某些人事物,不斷觀察、發揮想像力,還讓那些畫面成為我的美夢(或惡夢)。寫作變成一種執著,也許我該做別的事情來滿足它,比如寫紀實報導就直接多了。但創作小說是另一回事;從現實出發,而過程中帶著神祕和冒險的色彩,不光要推敲文字,還要探索各領域的資訊。某種意義上,所有小說都是科幻推理小說想。

書名:《寫作的本事:無畏、熱情與想像力,英國寫作教母的創意指引與私房筆記》
作者:伊莉絲・華莫比達(Elise Valmorbida)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7月25日

要實現未來的話,以下的練習很有用。

假裝你完成了一部作品並寫了評論,而且是你理想中的正面評價。評論人也許是你自己、家人、朋友、試讀者或文學評論家,而內容提及類型、形式、主題、風格、美感、影響力、競品和潛在讀者。這不是在寫書籍簡介,所以多寫一些細節,也不要吝於讚美自己。

寫完後,請注意這篇評論帶給你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接著記下來,時不時就拿出來閱讀。提醒自己,你寫作就是為了實現它,未來就在你手中

●本文摘自之《寫作的本事:無畏、熱情與想像力,英國寫作教母的創意指引與私房筆記》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語言學習 寫作 創作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重生17次還是討厭死掉」羅伯派汀森最新電影《米奇17號》改編自小說《米奇7號》

休息時請放下工作用力玩!想克服拖延,先認同自己值得獎勵

在職場如何巧妙婉拒不想做的事情 又不傷感情和得罪人?

突破年齡框架!她50歲創業、60歲留學 人生沒有來不及的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