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能死背,讓建中老師教您的孩子精準切題!
「論證寫作」是攸關素養學習、專題式學習的重要課題。如何增進高層次思考、自主學習能力?實踐這些能力的途徑即是「專題式學習」。經由專題式學習,優先關注閱讀理解、批判思考(兩者合稱批判閱讀)、論證寫作三種基本能力培養,是通往高層次思考、自主學習最堅固的基石。(編按)
文/黃春木、王慶豪、朱芳琳、沈容伊、劉家慧、簡邦宗
我們從小開始最基本的素養學習,其實就是「聽、說、讀、寫」。到了中學之後,這些基本能力的進階表現包括:
溝通表達
從「聽」和「說」延伸出來的核心能力,並由此而促進「團隊協作」(teamwork and collaboration)。
批判性閱讀
從「讀」延伸出來的核心能力,是融會「閱讀理解」和「批判思考」而成的。
論證寫作
從「寫」延伸出來的核心能力,並結合「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奠定專題式學習、探究與實作的基礎。
以上的「溝通表達」、「團隊協作」、「批判性閱讀」、「論證寫作」,是所有中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四大核心能力,以便發展高層次思考,日後成為這個時代可以倚賴的思考型人才。換句話說,想要拓展、深化或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可以經由「溝通表達」、「團隊協作」、「批判性閱讀」、「論證寫作」四大核心能力的鍛鍊而精熟,這也正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或「學習如何學習」得以實現的關鍵。
上述這四大核心能力都值得好好地學習、磨練,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擁有這些能力就等於具備高強的本事,能夠在學科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上事半功倍,日新又新。為什麼要著重「論證寫作」這個核心能力呢?原因是現在市面上專門提供給中學生學習的相關著作較為不足,不僅對於眾多中學生來說,要做好「論證寫作」的困難度比較高,甚至連老師們在指導上也常覺得很有挑戰性。但接下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透過論證寫作,可以精進我們的閱讀與思考能力。
看見閱讀及思考的歷程
一般常將「聽」和「讀」、「說」和「寫」二分,一邊是input(輸入),一邊是output(輸出),但這樣的區隔不盡合理。基本上,「讀寫」教育應一併進行,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當然,相對於聽和說,讀和寫向來也比較受到重視,因為必須識字才能進行,而這正好是構成人類文明得以進展神速的關鍵。
再者,「閱讀」絕非僅是接收資訊進來而已。高層次的閱讀往往涉及了資訊的判斷和組織,亦即一面閱讀、一面是在進行思考的,甚至也在嘗試著透過讀取資訊與作者「對話」。這種對話,足以反映出閱讀者對資訊的同理以及換位思考能力,也就是高層次的思考。然而,除非說出來,或寫下來,否則閱讀、思考的過程和結果並不容易被看見。
如果比對聽、說、讀、寫,會有以下三點發現:
1.「寫」可以持續修改;「說」則往往是即戰力。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一翻兩瞪眼,難以收回及修改。因此,若要磨練深刻的思考,經由寫作比較恰當。
2.如果「說」能和「聽」搭配得好,進入溝通的狀態,很容易一來一往地以不同面向進行交流,啟動源源不絕的思緒,激盪出靈感。然而,「寫」和「讀」的互動若要達到類似效果,相對來說困難許多。
3.因此我們可以說,「說」和「聽」的交流傾向於同步,而「寫」和「讀」的互動往往不同步,較能跨越時空。
因此,我們將閱讀、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說出來」或「寫下來」都屬必要,但如果考量突破時空侷限,或磨練深刻思考等目標,「寫下來」這件事應該更為強調。論證寫作,可以讓我們的「閱讀」及「思考」活動被看見,經由字句脈絡的實地調整和修改,既能提升讀寫能力,又可精進思考。從閱讀到論證寫作的過程,也正是我們思考的過程。
能夠將閱讀與寫作緊密連結在一起的最佳策略,就是運用「筆記」、「摘要」來精進讀,進而銜接寫,然後精煉思考。筆記和摘要,既是閱讀策略,也是磨練論證寫作的基本功。其概念如下:
1.筆記:筆記是最專注的閱讀
2.摘要:摘要是最基本的理解
3.寫作:寫作是最精純的思考
透過論證寫作(包括筆記、摘要),我們比較能夠具體地評估(自評或他評)閱讀和思考的表現,就此而言,論證寫作正是學習閱讀和思考的重要策略。
當我們的論證寫作能力逐漸進步後,這也將成為闡述自己的想法、呈現努力探究的成果,或者捍衛自己的權利、為所屬群體貢獻智慧所應必備的關鍵核心能力。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之《論證寫作:建中名師親授,最強專題報告、小論文寫作技巧,用文字精煉思考、精準表達觀點》。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