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成功3關鍵!逼迫員工改變,不如先設好獎勵機制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徐瑞廷、

放眼現今全球產業,競爭環境比10年前更難預測,變動迫使企業不斷重新檢視自己的營運策略及模式。根據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波士頓顧問公司)的研究,龍頭企業如果錯過1次市場轉變的契機,就會損失3到5年的發展時間,這足以把領先地位拱手讓人;假如錯過2次變革契機,那企業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企業更頻繁的轉型,且早已沒有「一次性」的成功轉型,甚至常橫跨不同類別、同時進行數個轉型計畫。這宣告了我們進入「永不停歇」(always-on)的轉型時代,即企業不再推動單一轉型,而是無時無刻不在轉型。

轉型框架3大主軸

經營者在帶領公司轉型的時候,通常要考慮3件事情:

1. 轉型的錢怎麼來?

2. 要轉到哪裡去?

3. 人跟組織要怎麼轉?

這3件事是根據BCG協助全球各產業實施轉型的經驗,開發出實證有效的框架,我稱之為企業轉型「3把劍」,是經營者要全力做好的關鍵點。

(來源:《BCG破解轉型的兩難》/商業周刊出版)

企業轉型第一把劍:提供轉型資金(Funding the Journey)

公司決定轉型時,大部分沒有編列轉型預算。公司例行營運賺進來的錢,通常是為了維持既有事業,使之成長,或為了原有的投資計畫,其實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投注在新的轉型,轉型的資金通常得從其他地方攢出來。

有什麼辦法可以賺錢呢?以下是幾個方法舉例:

● 壓低商品及採購成本

不管直接採購或間接採購,找出節降成本的空間;或者控管存貨,把存貨管控得更有效率。加強控管商品成本和採購,可以將利潤率提高2%~5%。還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成本削減措施,甚至可能降低10%~25%成本,把錢挪到轉型之用。

● 調漲定價

假如你一顆茶葉蛋能夠賣13元,就不必只賣10元。只要市場能接受,定價只要調整一下,利潤可能馬上就可以增加很多,這些多出來的利潤就是轉型資金很好的來源。

● 有效行銷

BCG發現,高達1/4的行銷支出通常是無效的。光是透過重新分配行銷資源,公司在第一年內就可以減少10%~20%的投入,而不影響銷售業績;或者是在同樣的投入下,增加3%-~8%的銷量。

轉型並不容易,據BCG調查,高達7成的轉型未達成預期成果。因為轉型的每一步都可能出差錯。另外,管理者沒有監控實施的過程作法,也很容易造成新的弊端。

另外要記住,領導者應該讓所有員工和利益相關者知道,大家辛苦撙節下來的錢,將用於為轉型提供資金,這種理解對於激勵員工很重要。

企業轉型第二把劍:創造中期成功(Winning in the Medium Term)

第二把劍是確立轉型目標,並「創造中期成功」。為轉型找到錢,接下來要有能力從根本上改變業務,並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創造中期成功的具體目標,因公司而異,但所有轉型的重點都在於建立不同的競爭地位,從而實現中期業績的跳躍式成長。

中期通常指3年左右,如果有10年的長期目標,最好分配到幾個中期目標,以利執行。做這件事有幾個邏輯性的問題,需要領導者先想清楚:

● 轉型目標

轉型是從現在的起點(A點)轉到目標(B點),比方公司要從賣產品變成賣解決方案,或想從一次性的交易,轉型成訂閱制。但為什麼你的目標是B點,不是C點或D點?你選擇的邏輯是什麼?

● 轉型利基

再來,你的勝算在哪裡?憑什麼你來做這件事可以轉型成功?別人來做也會成功嗎?比方你有沒有既有的客戶基礎,可以讓你賣解決方案?或你既有的技術,甚至是供應鏈,可以成為轉型的優勢?讓你在到達目標B點的時候,有一定的本錢可以打。

換句話說,你要去思考你轉型的終點,還有你轉型成功的邏輯是什麼。 

資金籌措和中期成功,這些「速贏」(Quick win)將為組織注入活力、建立動能,也會促進認同感,贏得內部觀望員工的支持。 針對創造中期成功之後,有幾個陷阱要注意:

○ 陷阱1:過早宣布成功

當公司推動節降成本或提高利潤,得到一些成果就停在這裡,大肆宣揚成果,甚至開始分心、忘記這件事的最終目標。

○ 陷阱2:過度強調效率而忘記投資未來

公司因為第一把劍做得很成功,就不斷推動削減成本和提高效能的措施,把過多資源投入效益遞減的工作,而忘記對未來的投資更重要。

○ 陷阱3:敗在「一切照舊」的心態

達到中期成功之後,管理者如果以為一切都可重回轉型前的做法,就可能陷入自我設限,或是與轉型逐步與目標脫節的陷阱。

企業轉型第三把劍:轉動組織創造永續績效(Organizing for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不是有轉型的資金來源、把成功邏輯想清楚,就可以轉得過去。第三把劍是「人跟組織必須一起動」,包括組織文化。經營者必須把新的思維和工作方式扎根到組織裡。

BCG發現,如果不重視企業團隊、組織和文化,轉型注定會失敗。尤其高層主管必須親自投入轉型計畫,站在第一線領導;人力資源部門也很重要,他們的任務是找出所需要的關鍵角色、培養人才。

在轉動組織與人的過程中,「以人為本」是核心。它不是一句口號,而會決定你轉型的成敗。真正以人為本的公司,能夠為組織帶來5大好處,以下是BCG給管理者的建議:

(來源:《BCG破解轉型的兩難》/商業周刊出版)

● 以具體轉型目標激勵員工

要讓員工全力投入轉型,必須給他們具有更高層次的目標感和工作意義,員工才有參與感和內在動力。此外,應該讓所有員工都看到自己在公司轉型中的貢獻,從而繼續幫公司實現更長遠的目標。

● 確保有最優秀的領導者擔任關鍵角色

沒有什麼比領導者對轉型成功的貢獻更大的了。當轉型滲透到基層員工時,很可能會出現溝通不良和搞錯優先順序的狀況;領導者通常還需要說服一些懷疑論者,他們可能會質疑轉型的必要性、急迫性或有效性,甚或抵制變革。

● 發展正確的組織架構和營運系統

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可能是有必要的。包括重新檢視報告系統,定義和釐清不同角色的協作關係,以及如何做出決策。轉型的策略方向與職責也要連結起來,例如,如要從產品驅動的創新轉向客戶驅動,關注重點可能就要從產品損益轉向客戶分群。

● 建立員工關鍵能力

在重塑經營模式時,許多職能角色會發生變化,公司需要能識別並協助員工發展這些能力。這包括解決4個面向的問題:

1. 能力:包括讓員工擁有新的技能、知識和觀念。

2. 工具:例如IT、數據庫、軟體系統等。

3. 流程:須管理活動、資源和責任,分派工作並監督執行。

4. 治理:包括責任制、訂定KPI(關鍵績效指標)、激勵措施和報告系統。

書名:《BCG破解轉型的兩難》
作者:徐瑞廷、商業周刊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時間:2023年8月31日

其中也有一些要注意的陷阱:

○ 陷阱1:逼迫員工改變行為

領導者經常軟硬兼施,甚至採取強制手段來讓員工配合轉型。但較好的作法應該是改變工作的環境條件,例如調整獎勵機制、賦予員工更大責任,才是刺激他們提升績效的長久之計。

○ 陷阱2:沒有培養轉型後的必要能力

領導者經常眼中只有目標,卻忽略員工是否已具備達成任務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指員工必須長出「肌肉」,它是需要較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的實力,才能實現持續變革,並做出績效。

●本文摘選自商業周刊出版之《BCG破解轉型的兩難》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商業周刊 商業財經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致每個不得母親關愛的女兒:請相信自己仍值得愛與被愛

人間姻緣分成這七大類!月老開示「姻緣系統」如何運作?

誰是鄭芝龍?讀《閩海王鄭芝龍》,走進東亞歷史的風雲歲月

太空人之間怎麼拉近距離?分享各國美食絕對是最佳選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