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好累?這樣做讓你擁有機智教養生活!
文/艾蜜莉.奧斯特
《與成功有約》的作者柯維(Stephen Covey),在他談論家庭的書中認為,每個家庭都和企業一樣需要一份「使命宣言」。你們家應該要有這種使命宣言,但我建議大家可以更有遠見一點,直接處理這些優先事項與具體決策之間的連動作用。
在一個家庭中有數個決策者(例如兩位家長)的情況下,不能清楚表達這些優先考量,是產生衝突的原因。建構企業化家庭的第一個步驟,是勾勒出你們家的使命,然後仔細思考你們家的優先順序、一天生活的樣貌,以及基本日常行程。
建立價值觀與優先事項
在商學院有一門教授談判的課,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定錨理論」。基本上,談判中的開價「決定」了價格。如果我們作為一家企業,試圖對某家公司出價,而第一個發言的人建議為兩千萬美元,若我說自己認為這家公司只值兩百萬美元,我可能會覺得尷尬。然而知道我們意見不同,是很可貴的。一種了解方法是請大家私下寫下自己的估值,然後再同時分享。
我們在這裡會採用類似的方式。從所有教養利害關係人開始,無論是你們家中哪位家庭成員。即使你是一個人教養孩子,這個練習還是會管用,雖然理由或許不盡相同。請每個人拿一張紙,寫下:
-你們家最主要的家庭使命宣言。什麼都可以,簡單來說就是:你對你們家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你對孩子的三個主要目標(大的人生目標,而不是像「學會拿好筷子」之類的事情,即使你非常想要他們學會拿好筷子)。
-你自己的三個優先事項。你在意的事情(可以是工作、運動、和朋友碰面)、你想確保自己有時間從事的事情是哪些?
-在週間,你認為必須要做的三項活動(例如我的活動是:1.和孩子至少共進一次晚餐;2.做點自己個人的事情;3.哄孩子睡覺。如果我能在同一天辦到這三件事,我就會很高興)。
-在週末,你認為必須要做的三項活動(例如宗教活動、課外輔導、競技性運動、野外健行、探訪祖父母)。
然後你們互相交換筆記紙,開始討論。
這樣做會有什麼收穫呢?嗯,這要視情況而定。也許你們的想法完全一致,結果就是找到雙方都認可的接觸點(touchpoints),也依此制定你們家的日程表與各項原則。但也可能你們的想法並不契合,也許我理想的週末是競賽性的運動和補習數學,而你是到山上健行、露營。這種事及早知道為妙。
如果你是一個人教養小孩,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方式,因為在教養的手忙腳亂中,你靜下來反省自己在每個教養時刻真心想實行的事情的機會可能不夠多。
這種對話並沒有明確的終點。可能早在此刻之前,你們就已經開始這種對話了,而且還會持續下去。不過請等到你們覺得雙方想法差不多一致了,再正式讓你們的使命宣言付諸具體實踐。
寫下家庭的目標不會讓你獲得掌控權。掌控權在家庭生活中是一種幻覺——你沒預期的事情常會發生,世事宛如迎面而來的變化球。再多的筆記和計畫,都無法避免這種景況。然而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難以預料的,至少透過釐清我們對家庭的真實期望,就可以避免許多日常的壓力。
設立原則
家庭大局的第二個實用元素是一些原則。那是一套家庭的規定,這些規定比「這是我們家的使命」更為具體,但又足以涵括並適用在經常會出現的決策上。有些家庭原則可能與日程安排息息相關——例如某個家庭原則可能是「就寢時間:晚上八點」。
原則的目標,其實是將一組共享的價值觀,轉換為一組人人都可實行的共享「規則」。參考這個場景,這是發生在我家的狀況:那是學校剛開學的時候,一天早上,四歲的芬恩決定他不想下樓吃早餐,他想畫畫。他說他不餓。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求他下樓吃飯,我用瑪芬鬆餅誘惑他,丈夫傑西認為應該不要管他。我們莫衷一是。
芬恩終於自己下來了,但是他只剩八分鐘的時間吃早餐,而他想吃貝果。這需要花四分鐘準備。我想告訴他他不能吃貝果,他必須選能快速準備的東西;傑西想讓他自己解決,但最終意識到,花這麼長的時間等待是個失誤。所以結果是我們兩人給了他相互矛盾的建議,最後他很不高興。早餐最後以我們告訴他,他必須停止用餐收場,然後他滿嘴塞滿貝果,匆忙離開餐桌。結果我們上學遲到了。
這個例子裡,問題在於缺乏清晰明確的原則。但這不是你們的錯!你們以前沒有遇過這類情況。不過你們的確需要有原則。到朋友家過夜可以嗎?用餐時的規矩是什麼?如果你們有了原則,這些情況就可以輕易解決。
訂定家庭原則應該強調下列問題。其中某些原則你或許可以信手拈來,像是就寢時間規定、可以吃的零食種類,也許還有一些關於是否允許孩子自行外出的規定,如果可自行外出,可離家多遠。
但是這些原則會隨著時間而變動。以芬恩吃早餐為例,當天傑西和我稍後很快討論了一下,並增立一個新的家庭原則,具體規定:孩子必須在七點五分之前下樓,不然有人會帶你下樓。我們不能強迫你吃飯,但是我們會要你下樓來,並且至少坐在餐桌旁。早餐時間在七點二十五分結束。這個規定已經被寫入我們的家庭用餐規定。
把這些原則想成是一種救急系統,可能會有幫助,在教養實務中等同於急診室的功能。當病人進入急診室時,他們首先要告知分級護理人員自己的病狀。急診室已經建立了一套系統,他們對每種病症的處理,事先已經建立共識。有人喘不過氣來?立刻全身檢查。有人腳上有傷口?去候診室。這些系統一旦就位,所有醫護人員都清楚分級護理人員會做的指示,而這會使他們的工作更迅速。
當然,這個系統的成功關鍵,是醫院事先花了一些時間,決定急診室的某些一般性原則;這就是讓他們能分派病例的原因。這些原則可能費了一番工夫設立,但他們會帶來好處。
在這裡也是如此。你一開始會花一些時間來設立指導原則,但爾後許多家中的日常決策,每位家人都可以決定。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之《機智教養生活:經濟學教授媽媽教你做出最佳教養決策》。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