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者的地獄:躁症的發作《來自精神病的國度》

圖/pexels
圖/pexels

文/理端

躁症的初次發作

躁症初次發作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的禮物,他會感覺自己似乎什麼都做得到,每件事都得心應手,他的人生彷彿踩著躁症扶搖直上。但歷經幾次復發,也會開始對此感到憂心忡忡。在被躁症破壞的未來尚未鮮明表露的這個階段,他們會對外隱瞞病情,直到東窗事發,才會想到該好好面對它。只是最後,所有的躁症都會以某種方式把自己逼上絕境,認清這點之後,患者反而會變得坦誠。在症狀尚未出現之前,只要稍有不對勁就會立刻前往醫院,將之前服用的藥物全部換成抗躁症藥物,包括外型碩大的帝拔癲(Depakote)、接連不斷的鋰鹽和樂命達(Lamictal)以及數不清的阿普唑侖(Alprazolam),如此,他們就已形同搭上前往地獄的列車。躁症就是誠實的人們去往的地獄,在本章節裡,將會為大家介紹這座地獄的面貌。

近來我已經連續三個月去往了誠實者的地獄,也就是去醫院接受躁症的診斷,拿了一堆抗躁症的藥物回來。「我對躁症很誠實」,會說這句話的人通常都是擁有經驗與病識感的第一型患者,這是我們之間經常使用的語言。

幾年前在同志文化節上,一位主持人曾說道:「我今天的心情就像躁鬱症患者一樣時好時壞。」他的意思,應該是指在心情上呈現了陡然升降的曲線,也可能他本身就是躁鬱症患者。但我記得關於這段話,網路上出現了幾則批判性的留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理端也在旁邊擺了攤位」,我當時的確在旁邊的攤子上販售漫畫。我畫的《調色機》裡有關於躁症的章節,《不鼓勵自殘的漫畫》也在我的攤位上販售著。我還記得從麥克風和擴音器裡傳來「躁鬱症~」的聲音,還有人們哄堂大笑的情景。他們之所以能笑得出來,是因為「躁鬱症」一詞帶給人最直接的感受,正是那種心情起伏不定的樣子。

每天,跟病魔的纏鬥

「好像快要躁症發作了」、「我今天好像處於躁症狀態」、「像躁鬱症一樣如何如何」等,就像這些描述一樣,人們對躁鬱症充滿了各種模糊的幻想,然而這些認知大部分都是不正確的。當一個不是精神病患的人看到「躁鬱症」一詞時,總會以為這個病名就是疾病的全部,而沒有去深究那是否是正確的理解,還是暫時性的解讀。但是,光憑「躁」和「鬱」呈現的升降曲線圖表,絕對無法正確地理解躁鬱症。

躁鬱症患者每天都在與自己的病魔纏鬥,在最終的曲線上畫下正負標記,他們被遺留在名為躁鬱症的大海中,永遠也無法計算出他們的人生裡會出現多少次高潮起伏的S曲線。長期處於躁鬱症中的患者,腳下所踩的是如同茫茫大海般的精神病世界,這裡的波濤、衝擊以及影響,絕不僅僅是用「我今天的心情從數值上來看是這樣的」一句話所能解釋。我們會陷入妄想、偏執以及思考障礙中,對人、動物、神、知識或感情等帶著執著的信念,一方面感覺自己好像會犯下罪行,另一方面又覺得犯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沒人願意信任我,所以我必須跟自身的疾病攜手合作,共同度過這個難關。就像寓言故事裡說的那樣,沒有手的人揹著沒有腿的人,互相扶持往前邁進,我們也是這樣,帶著不健全的精神狀態勇往直前。

社會上對躁鬱症的普遍認知如下:

躁鬱症是一種心情起伏不定的疾病。

躁鬱症會讓你的心情時好時壞。

躁症是一種天才病。

處於躁症狀態時會感到幸福、有目標,沒道理會去自殺。

躁症患者不需要他人的幫助。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在解釋躁鬱症和躁症的時候,若說它是與「心情」相關的障礙,那麼只能說明這個疾病的一小部分而已。

躁鬱症患者的經歷

躁鬱症患者能更有生產力,做更多的事嗎?這是有可能的,但在他們這麼做的同時,無法保證不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躁鬱症患者在歷經鬱期時,比憂鬱症患者有著更大的落差。從這點來看,可說是掉到了曲線圖的最底部,不過,在與疾病纏鬥時,最困難的地方其實並不在此。因為在病症襲擊自己時,身體自己會啟動足以維持現有生活的管理系統。以這角度來看,鬱期反而比躁期更加有利。躁症患者基本上對維持相同模式並不是很注重,他喜歡隨著衝動和新鮮感起舞,比起回顧過往和分析事態,更容易投入尋找靈感和親身實驗之中。因此,他不僅對「維護」和「保持」生活習慣的概念不感興趣,更無法理解為何還要對自身加以「管理」。

患有躁症的人對於與自己有關的事會非常投入,但對其他事情,例如衣食住行或睡眠等則不怎麼感興趣,因此隨著時間流逝,自身也會逐漸變得筋疲力盡。躁症患者雖然也會向外界發送求救訊號,但通常不是訊號很微弱,就是採用非語言的表達方式。他們總是過於在意他人想法(在腦海中產生太多對話與攻防戰),擔心占用別人的時間,或讓他人覺得不自在,所以故意採取迴避姿態,選擇孤立自己或直接離去。躁症患者主要沉迷於生產、成就、目標、實現、文化和自我。關於喚醒自我、帶有使命感的哲學、宗教及心理學等,是躁症患者最感興趣的領域。我們會試圖借助學術的語言來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在病情加深之前,患者們大致上會經歷過類似的歷程。十幾歲時會出現自殺傾向的躁症病徵,但往往被當作是脫軌行徑或藝術行為,周邊的人要不是毫無反應,不然就是給予支持。接著在二十來歲初期,一般都會經歷一次嚴重的躁症發作,但當時犯下的錯,也被他人視為醉酒狀態或突發性行為,沒有被當成疾病來處理。可是,像這樣「被視為突發性事件的脫軌行為」,會一輩子跟隨著躁鬱症患者,甚至沒人會認為你所犯下的過失是由於疾病所造成,可能連你自己都這麼認為。大家都以為可能是因為過勞、壓力太大、生活不順、窮困潦倒、喝醉或發生了什麼刺激你的事,所以才出現那些行為。但是大家都錯了,如果出現一次躁症,那就代表你已經搭上了這班列車,而此後這臺列車並不會靠站讓乘客下車,只會加速前行,愈開愈快。

書名:《來自精神病的國度》
作者: 理端
出版社:方舟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時間:2022年6月1日

總的來說,人們對躁鬱症的刻板觀念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像上述例子一樣,認為躁鬱症單純只是「心情陰晴不定」;另一種則認為躁鬱症是種「藝術家的病」,會讓人變得富「創造性」。所以許多歷史人物被冠以「躁鬱症」之名,在現代醫學中留下輝煌的一頁。在電影《逆倫王朝》 熱烈上映時,我看過很多則分析思悼世子可能患有躁鬱症的報導。雖然我知道用現代醫學來解讀過去的藝術家們可能並不是那麼合適,但對這種嘗試最為熱情的人,正是治療躁鬱症患者的醫師們,這是在他們的努力之下獲得的成果。與躁鬱症有關的人們,試圖從這疾病中去找出積極的可能性,或許這種嘗試,就像性少數族群在推展同志驕傲運動時,也會從過去的人物身上挖掘出「同性戀」傾向的模式一樣。

●本書摘自出版之《來自精神病的國度》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躁鬱症 患者 閱讀風向球 方舟文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