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致富的七大「虎之霸」精神
![(圖/Unsplash) (圖/Unsplash)](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4/27/105/16814711.jpg&x=0&y=0&sw=0&sh=0&exp=3600&w=930)
文/金今善
猶太人的精神文化裡有著一種「虎之霸」(Chutzpah)精神,存在於猶太人的教育、公司經營、社會運作的原理中。簡言之,這是猶太人精神的核心,也可以由此看出猶太人這麼會賺錢的原因。虎之霸有「膽大妄為、毫無顧忌」的意思,由七種精神組成:勇於冒險、目標導向、打破形式、從失敗中學習、融合與合作、堅持不懈、提問的權利。如果孩子們能夠將虎之霸精神內化在心中,就能成長為優秀的人,可抓住擁有財富的機會。
點燃孩子腦海中的火花
虎之霸中「提問的權利」,就是對探索新知的渴望。猶太孩子如果有不理解的事,都理所當然覺得要提問、討論。這種文化裡還蘊含了平等精神,無關年齡大小、地位高低,都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樂於與對方辯論。這樣一來,就會產生「衝撞」,自己所知道的和對方所知道的混合在一起,碰撞出火花,開啟新的道路。
若想讓孩子勇於提問,父母首先要具備開放的態度。孩子的問題千奇百怪,有時候會遇到難以理解或很難回答的問題,父母很容易就會迴避或置之不理,有時是不確定回答是否正確,擔心如果回答錯了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但是如果父母對問題有顧忌,孩子就無法自然地、勇敢地提出問題,也失去探索答案的機會。父母應該摒棄「要正確回答孩子問題」的強迫心態,如果遇到不確定的問題,可以邊搜索邊了解,告訴孩子「爸爸覺得應該是這樣」或「媽媽知道的就這麼多」,然後讓孩子自己進一步去找答案。父母在其中扮演類似「橋梁」的角色。
不要忘了,善於提問的孩子也是接受過很多提問的孩子。父母可多向孩子提問,除了知識或資訊等的問題之外,關於人生目標、最近的生活是否快樂、對什麼有興趣等私人問題也很好。若總是問一些與學校有關的問題,不僅會讓孩子厭煩,這也是最容易敷衍回答的問題。提一些具體的或意想不到的問題,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問題,當父母向孩子提問時,孩子腦子裡就會點燃火花,開始思考。
想要點燃孩子腦中的火花,就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尤其是韓國人,對別人的視線特別敏感,但如果太顧慮旁人,事事都被「別人看了會不會覺得很奇怪」的想法束縛,孩子就會對挑戰卻步,心想「會不會被媽媽罵」、「別人會覺得我是怪咖」,這樣的孩子如何勇於嘗試呢?所以「打破形式」很重要。
為了培養勇於打破形式的精神,父母應該對孩子的言行表示認同,只要不是不道德或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就應該肯定並認同孩子。不同個性的人做事的方法也不同,應該站在孩子的觀點來看他為什麼這麼做,而不是用父母的觀點或旁人的觀點來評判孩子。
「從失敗中學習」也很重要,為人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順遂,走在安全的道路上安穩地取得成功。但沒有一種成功不是歷經失敗、學習而來的。當孩子遇到失敗並向父母訴苦時,父母不要表現出失望或嘆息,而是要告訴孩子失敗並不需要羞愧:
「現在知道這樣做不行,下次就不會重蹈覆轍了。」
「哇,這次經驗可以學到很多呢!」
如果父母能以正面態度接受失敗的事實,孩子也會成長為不怕挑戰、具有從失敗中自己站起來的力量。
認識高風險與高收益的關係
「目標導向」和「堅持不懈」是一體兩面。若沒有明確的目標,堅持不懈的精神就無從發揮,為了堅持,必須很清楚目標是什麼。這種精神不僅可用在學習上,也會在經濟活動上看到成效。
「勇於冒險」是創造財富的動力。俗話說「高風險帶來高收益」,承擔的風險越多得到的收穫也可能越高。為了培養這種品德,平時要給孩子勇氣,當孩子在做事之前猶豫不決時,可以鼓勵他「試試看,試了才知道是什麼樣子」,或「連試都不去試就不會有任何收穫」,讓孩子逐步體驗「風險和收益」的關係。有過一、兩次經驗,並確實從中得到收穫的孩子,日後也會帶著自信勇於挑戰,因為他已經知道收穫得到的果實是多麼甜美。
「融合與合作」在韓國教育制度中較難以體會,因為為了考上好大學,連同班同學也是競爭對手,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孩子很難以開放的心態與他人相處。因為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所以從青少年時期就獨善其身,以取得個人成就為目標。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很難培養與他人融合、合作的能力。要改變這種現象,父母可以採取給予特別任務的方式,給孩子一個必須與兄弟姐妹或同學「共同完成的任務」,或要孩子們集思廣義討論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當他們有了合作後的成果時,不要忘了給他們獎勵。
虎之霸的七大精神是猶太人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則,從商業面來看也是擁有財富的捷徑。對能夠不斷學習、挑戰、合作、堅持不懈地朝目標前進的孩子來說,成功無疑已經掌握在手中。
給父母的金錢教育錦囊
.最妨礙虎之霸精神的是「權威」,在父母或老師權威強大的環境下,很難體現大膽的虎之霸精神。但這並不代表要父母或老師放任孩子,而是不要以大人的權威來壓制孩子的提問和挑戰。
.擺脫二分法的思維。孩子最常問父母的就是「可以嗎?」「不可以嗎?」若總是以二分法來看世界,就很難找到第三條路—創意。當下次孩子問「可不可以」時,父母不妨回答「雖然可以,但如果……就不行」或「如果你答應……的話就可以」,提出選擇讓孩子自己做判斷。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之《塔木德親子財富課:向猶太人學致富,從小開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 【抽獎】超高齡社會的一道風景!你有哪些退休生活後的夢想?
📰 步入中年得留意肌力退化!避免加速衰退,現在開始養肌防老
📰 如何愈老愈快樂?中年大清理:重新想像未來樣貌,事先準備
📰 中年危機是逐漸失去的狀態,如何跨越危機、重新定義自己?
📰 孩子長大面對中年空巢期失落?更應該慶祝終於為自己而活
📰 步入中年生活更自在!獨活女性細數年輕曾遭受過的異樣眼光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