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應該選擇債券ETF?《懶系投資》分享數十年來投資實戰經驗
文/風中追風
贏面的分析
經常有網友問及投資債券ETF可以嗎?債券ETF可以代替投資直債嗎?會這樣問的網友,通常都是自覺資本少、想分散投資、不懂小額投資債券的途徑或對自己投資的能力沒有信心。
在股票市場,以ETF為工具的被動化投資(PassiveInvesting)隱隱然已成主流。被動化投資幫投資人用最簡單的方法,取得合理的報酬,過程不需要做研究、不需要做分析,任何人都可以簡單辦到,所以也被稱為「懶人投資法」。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的實踐證明,股票ETF戰勝了八成以上代表主動選股的主動型股票基金,一般人很容易就將此概念套入債券投資上,覺得投資債券ETF也會比主動選債優勝。
筆者可以大膽地說,這絕對是謬誤!
我們先來分清楚投資股票與債券的本質。投資股票,是看好該公司未來可以不斷發展,盈利帶動股價不斷升值而帶來的價差利得。可惜在現實上,80/20法則同時也適用在股市中—20%的公司,貢獻80%盈利。所以,股票指數的長期上升,其實只由兩成公司貢獻,其餘上市公司要不是毫無寸進,就是苟延殘喘。換句話說,只有選中了這20%真正有增長的公司,才可以跑贏大市。因此,主動選股先天的贏面,只有兩成,這也是為何八成主動型基金跑輸大市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輸面高達八成的情況下,放棄進攻,以被動化投資獲取市場的平均回報,是可取的。
可是,債券剛好相反。投資債券並不是要求企業成長,只是要求企業到期前不要倒閉、不要違約,就已經贏了。筆者也不去說投資級別債券,只以垃圾債級別的Ba3債券來說,過去十年的違約率大約是20%。
也就是說,假設同時投資同一檔企業的股票與十年期債券,同樣投資十年,只論機會率來說,股票的輸面是八成,債券也是八成—不過是贏面。
你知道輸面有八成,所以利用ETF轉化為不輸不贏,這很合理。但你知道贏面是八成,竟還要轉化為不輸不贏?而且,你還是另外交錢(基金管理費與行政費用)給別人,去降低你的贏面,傻了嗎?
很多人會說,債券兩成的輸面,可能使你損失所有本金呀!對,所以筆者才一再強調要減低集中性風險。當投資人懂得以行業性去分散投資債券,且數目達二十檔以上,集中性風險已經大大減低了,與投資一百檔、一千檔的債券ETF其實
相差無幾。表面上,二十檔債券會使違約率開始接近平均值,但懂得選債,會增加贏面。門檻方面,以在IB投資債券為例,二十檔的最低消費只是2萬至4萬美元,如用同類型的ETD與優先股代替部分,則消費更低。
當然,前提是投資人要有能力選擇並管理二十檔債券/ETD/優先股,但不會比投資股票要求的技術難。所以如果問筆者,要贏面還是要分散風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之《懶系投資實戰攻略:打造多元現金流,悠閒換取報酬極大化》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