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限於課本!透過建築,體驗教育與生活的最佳融合

(圖/Pexels)
(圖/Pexels)

你期待孩子們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學習,從來不限於課堂課本。設計學習,不只需要老師,更需要愛孩子,相信教育的建築師!台灣校園建築之父——黃建興,以樸實手法、在地材料打造「本土就是國際」的經典校園。打開窗,擁抱在地,每個轉角都融入美感體驗。開啟永續新校園建築,打造五百萬個孩子的快樂學習天地。

用專業翻轉制式校園模組,將教育理念、生活體驗、藝術美感融入校園。累積40年建築信念,透過空間、顏色、形象,讓無聲的建築語彙,獻給師生「學習的校園,真正的模樣」。(編按)

文/游苔

求學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重要階段,校園設施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更是塑造人格、建立群體觀念的重要場所。一個國家想要打造什麼素質的人民?一所學校想要展現什麼樣的教育理念與辦學方針?都可以從校園空間的規劃看出端倪。因此,教育家與建築家如何通力合作、打造出最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校園建築,一直是世界各國建築領域的重要設計課題。

在什麼樣的校園內學習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歐、美從一九九○年代開始推動永續校園,如今世界各國多半認同,能夠從經營資源、校園建築來達到永續性的校園,能帶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效果與環境教育。美國建築界權威組織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轄下的教育委員會主席John Dale就曾指出,一座好的校園建築應該與環境、社區有所連結。

過去傳統校園多半較為重視室內的學習空間,然而戶外的學習場域與室內的教學環境對孩子來說同樣重要,如果老師們能夠根據教學情境自由選擇兩種不同氛圍的空間,將更可以讓孩子體驗全面的環境關係。更重要的是,校園建築應該隨著社會文明變遷而與時俱進,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多元,因此,教室的用途也應該鬆綁,採用更多科技設施,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討論的深度、培養孩子獨立研究的能力。

教育部在二○○三年啟動「永續校園推廣計畫」,但民間對於當代校園建築的反思並不遜於國際發展腳步。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邱茂林認為,在一九八○年代之前,台灣的小學校園仍被禁錮在僵硬教育制度的模式中,環境與教學空間品質僅止於「量」的增加、不見「質」的提升。直到一九九○年代,地區開始有規模的校園整建計畫、將中央撥給宜蘭的校園建設預算集中運用,針對重點校園進行整體性規劃,嘗試了許多當時非主流的構想,像是保留校園內的老樹、向社區開放校園空間⋯⋯等,這些嘗試在台灣教育界與建築界掀起一陣討論:「為什麼我們不能有這樣的校園?」

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雖然摧毀了全台數百所校園建築、釀成人間悲劇,但也賦予台中、南投校園重生的契機。「這些新穎的小學校舍設計,塑造了新氣象,形成『新校園運動』。」邱茂林在著作《新瓶裝舊酒:談小學設計》中提到,九二一地震後重建的校園,多半能突破傳統校園配置格局,尊重基地本身條件與周遭環境之間的關係、並重視校園與鄰近社區之間的對話,內部配置上,將校園視為孩童第二個家,強調生活化與永續生態。這批投入新校園運動的台灣中生代建築師,秉持為下一代蓋一所好學校的理念,帶著理想與創意,從宜蘭到中台灣與其他地區,創造出新的發展模式,也奠定台灣當代校園建築的風貌。黃建興就是將宜蘭經驗散播至全台各地的中生代建築師之一。

書名:《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經典校園走讀》
作者:游苔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28日

出身宜蘭貧寒魚販家庭,靠著知識的力量自成大建築研究所畢業,在錄取率極低的年代,他二十六歲便考取建築師執照、回到故鄉創業。黃建興一步一步從小型公共工程開始做起,逐漸有能力規劃設計整座校園,他並擔任宜蘭縣都市計畫委員,參與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推動的校園整建運動,多年下來,宜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校建築由他的團隊操刀規劃設計,足見他在宜蘭深耕的影響力。

「我常笑他是『囝仔王』,最疼惜小孩,所以設計的學習空間,都一再讓人流連忘返。」《建築師雜誌》前總編輯丁榮生與黃建興結識三十餘年, 丁榮生觀察,黃建興的設計之所以經典,在於總能打造出順應自然的。第一步便是懷抱尊敬的態度深入了解基地特性,不僅保留基地內的老樹、也採取複層綠化的方式栽種不同種類的原生種植物,營造校園生態的穩定性。其次,則是加入「與地共生」的想法,讓建築以有機造型融入基地內的綠帶及周邊山勢、水文,並藉由豐富的量體變化,塑造多樣化的學習環境與空間體驗,再融入多種文化與環境的介面涵義。

黃建興也憑藉豐厚的宜蘭經驗,參與了九二一災後校園重建、形塑「新校園運動」的建築風格,其後系列作品獲獎連連。透過媒體報導、教育圈口碑傳播,九二一校園重建作品更讓許多南部校長慕名而來,讓黃建興在成大擔任兼任教授十年期間,間接配合南部地區都市發展計畫、打造許多今日熱門的明星學校。

●本文摘自出版之《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經典校園走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綠建築 宜蘭 天下雜誌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台灣禁演30年經典電影《發條橘子》原著小說 探討人性善惡

聰明拒絕討厭的工作!展現真實自我比委婉推託更有效

讓食欲變成減肥夥伴!觀察自己在何時、什麼原因而想吃東西

聽過亂打秀、廚師秀嗎?韓國除了音樂劇,還有這些公演類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