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琅琅悅讀

活動專區 愛書任務《金光閃閃大銀幕》 琅琅書店周年慶9/10~10/15 福智《即使你已忘了我》新書首月85折


取消 確認

News
文訊雜誌 第404期

文訊雜誌

第404期
所有期數103
出 版 社
出刊頻率
月刊
格  式
PDF  不提供電子書檔案另存下載
半年6期
NT$ 799
訂閱
一年12期
NT$ 1499
訂閱
單期定價 NT$ 200
NT$ 140
單期定價 NT$ 200
NT$ 140

所有期數

出版資訊

出版日期
2019-05-31
線上出版日期
2019-05-31
分級
普級
語言
繁體中文
閱讀更多

本期介紹

編輯室報告
一個人,一群人

作為月復一月追日子趕進度的上班族,「田野」一詞對我們來說,始終有種親近與遙遠並存的感受。親近的是,我們每個月密切合作的作者們,多半都有(各自定義不同、正式或非正式的)田野經驗──忍熬並逐漸學習、適應在對象與自己彼此眼中的異質性,自彼現實異境中梳理並提煉觀察、思索、感受所得,以文字為媒介,為我們帶回那些被忽略(甚而因此遭歧視、扭曲與欺凌)的,他者的人生。遙遠的是,多半限於時間空間條件,我們畢竟並未在場,倒不是無感或者不相信那些作品傳遞的關注與真實,而是源於:期待親身「印證」的本性(那應然是諸多作者進入田野的初衷),對作者們「怎麼辦到的」過程中眉眉角角的好奇,皆不常有機會落實的些許匱缺感。
這或也是新世紀以來,常縈繞於我們以及同代人們心頭的狀態:如今僅憑滑動指尖,便可在瞬間輕易將多個未曾謀面、涉足的世界輕易地召喚至眼前,遠遠超出我們所需,或情感心智所能負荷、遑論持續關注,難免有種稍不留意,就更輕易被時代拋下,或僅僅作為一個隨浪徬徨漂流的旁觀分母的焦慮。
但這些海量訊息、畫面的源頭,其實不乏大量優秀研究者、報導者與書寫者長時間投入,那麼,作為自願前去冒險,盜火般的,時間流速與受眾截然不同的作者們,彷彿置身平行時空似的待在各自的田野,不求速效地與材料、文獻、關注對象與環境朝夕相處──表面上與受眾我輩的日常並無太大不同,聊天、吃喝、觀察、思想、閱讀,奔赴某人某處……差異處或許在於,「我」退到頗後面、裡面,更熟練使用「對方的語言」而非自己的,用對象的角度、立場想事情──相對於這些作者們發掘、守護、留存的世界,我們認為他們自身的存在,與其存在狀態,心與識的動員,同樣地稀有與珍貴,因此動念製作此專題,並且不刻意區分非虛構與虛構的畛域,期待能藉此提供給讀者,不僅是他們在田野中,乃至在田野之前與之後,更廣義的「做功課」,消化巨量資料,在落實想法到作品之間,能盡量「做目前能做的」,行動力與動機的鼓舞、啟示。
那些通常在漫長時光與陌生空間耐住性子待下來、繼而樂在其中的作者們,常給人一種總是孤身深入敵陣的錯覺(當然未必是「敵」對關係;有時也可能召集一個志同道合團隊進入),但隨即又像嫻熟於隱身忍法的高手,務求在想像與現實中都融入對象,使自己不被貼標籤「只是來問問題的人」。
這個讓世界成為(可被感知、思索與認識的)世界,由「一個人進入一群人」逐漸演化至「一個人成為一群人」的過程,或從思索田野,到思索「田野的田野」的內省,書寫者們演示的,正是由限制(尤其是那些極少人關注的課題、對象)中尋找出路,或是導演侯孝賢常說的,「找到限制,找到自由。」也是找到風格──使限制以及其對應限制的技藝與態度,成為自我不可輕易磨滅或被取代的部分。
「田野」或「做功課」,或也是提醒,檢視「想做、想知道」與「該做、該知道」的比例平衡與開放彈性,以及更重要的,將自己暫時拔離舒適圈(但不見得非得長時間、進入另一封閉或閉關狀態,以及去到遠方──這在人類學界也有諸多討論),以此獲得對於未知、慣常視而不見或安於一知半解的陌生化眼光,或可變焦的「鷹眼」,而不致囿限於單一的聲道、成見與詮釋。使想像的開闊,接引為真正有憑有據的開闊與自由。
那麼,你準備好要開始(或繼續)田野了嗎?(丁名慶)
閱讀更多

目錄

編輯室報告  ◆丁名慶


自由談
〈抄寫員巴托比〉
歷史的滑坡  ◆言叔夏
〈季風南國〉
台灣書巿之難  ◆林韋地
〈島嶼殘酷史〉
姚鳳磐鬼片:鬼嫁奇譚  ◆何敬堯

本期專題 讓世界成為世界──書寫者們的田野與真實
翻湧田野:衝擊與突破  ◆胡台麗
〈從田野到作品〉
有感田野  ◆張娟芬
做一只堅定的空水杯──訪陳昭如  ◆冬耳
生命中一段共同的時間  ◆張子午
田野是一場大冒險  ◆陳又津
關於「田野」,我很難告訴你我所經歷的  ◆高俊宏
「你怎麼可以這樣寫日本時代!」──歷史小說的田野在哪裡?  ◆楊双子
走馬看花到田野  ◆甘耀明
〈不同文類的對話〉
安頓自己的所在──阿潑╳朱和之╳莊瑞琳:記者、小說家、編輯的歧路田野  ◆羅士庭
〈田野之前的知識準備〉
說故事者的現場──訪方念萱  ◆劉佳旻
站在時間的宏觀處──歷史學還原現場的方法  ◆駱芬美
田野中的社會學之眼  ◆王宏仁
文化人類學者回應當代的田野功課  ◆何撒娜
〈凝視田野〉
以在場,抵銷傲慢與天真──訪顧玉玲  ◆蕭詒徽
在寫作之前的功課──以田野調查觀看世界、形成觀點  ◆楊傑銘
閱讀裡的田野  ◆楊迪雅


造島運動
〈時光機計畫〉
史料能帶你去的遠方  ◆陳允元
檔案01:少女的本島脱出計畫  ◆張瑀倢
檔案02:穿越百年的探親  ◆陳德民
檔案03:日治Cosplay──全民Cosplay!  ◆白芯瑜


草原副刊
〈失樂園〉
迷霧森林  ◆胡晴舫
〈給軟體撰寫者的小說創作指南〉
其五,小說語言的寫實特效  ◆李奕樵
〈東陽夜怪〉
迷路的詩  ◆陳柏言
〈當幼鹿尋覓語言〉
鉤捲雲,螳螂  ◆曹馭博
〈離群者〉
遊宕者  ◆崔舜華
〈果菜場〉
白帶魚  ◆盧慧心
〈冗贅時刻〉
初初老  ◆廖梅璇
〈普魯士學派〉
媽媽在阿姆斯特丹  ◆楊隸亞
〈遠方的空地〉
私處(上)  ◆許正平
〈盼你在此 Wish you were here〉
鼠島  ◆連明偉
詩二首:我還不必要你、子時  ◆林佑霖
檸檬塔皮之役  ◆張馨潔


人物春秋
〈作家的批信〉
台灣法國文學譯介的信鴿胡品清  ◆向陽
〈字以作頁〉
長路上的慢走者──專訪孫維民  ◆崔舜華
〈作家相談室〉
被小說耽誤的詩人──王聰威與伊格言的詩對談  ◆廖宏霖
〈懷念作家顧德莎〉
一粒麥子  ◆洪玉芬
花甲德莎,一旬時光  ◆吳鈞堯
幼秀內底是儼硬──讀《我佇黃昏的水邊等你》  ◆鄭順聰
始終溫暖的掌心──記顧德莎5月11日「詩藏無盡」紀念會  ◆施彥如


2019台北文學季特輯
少女阿母採購趣──走讀晴光市場  ◆韓良憶
活跳人  ◆江鵝
景美市場的那些雞攤  ◆林立青
永樂市場的小事  ◆洪愛珠
萬華第一批發市場  ◆毛奇


我們的文學夢
只有詩,沒有邊界  ◆鴻鴻


推浪者們
打造華人的國際舞台──專訪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主席周慧玲  ◆郝妮爾


談文論藝
〈劇場客燒〉
街上的即興(之三)  ◆雙人徐
〈戰後詩風景〉
歌詠農鄉的愛戀,吟唱家園的憂傷──在鄉村田野發出素樸聲音的吳晟(1944~)  ◆李敏勇


書的世界
〈書評〉
每一篇都是一次記憶的甦醒──讀廖志峰《秋刀魚的滋味》  ◆果子離
然後,就四十了──讀黃麗群《我與狸奴不出門》  ◆張瑞芬
未完待續的痛點──讀夏目漱石《明暗》  ◆朱嘉漢
城市踏查的人情小史──讀顧蕙倩《遍路台北》  ◆陳謙
他者的凝視與反思──康原詩集《滾動的移工詩情》  ◆嚴敏菁
〈華文新書訊息〉
2019年4~5月華文文學出版品略覽  ◆楊迪雅
〈餘波筆記〉
以記憶和閱讀來悼念六四  ◆廖志峯


銀光副刊
〈鳥籠天下〉
陵墓之罪  ◆管管
〈舌尖到心底的溫暖〉
茗芽香  ◆蕭蕭
〈夜雨西窗〉
春城紀事──探望楊振寧與許淵沖  ◆童元方
〈台語時間〉
紅目有仔鬥鬧熱  ◆劉靜娟
〈蒙罕城傳奇故事之二〉
修墓的藍衣女子  ◆張系國
研究者與作者  ◆趙淑俠



























閱讀更多

雜誌簡介

此電子雜誌為PDF格式。


購買提醒:

1.《文訊雜誌》為電子雜誌,不會有紙本雜誌寄送。購買前請先免費試閱,了解其閱讀形式。
2. 訂購《文訊雜誌》電子雜誌產品,享有 udn 網站會員提供的服務,恕無法享有《文訊雜誌》雜誌紙本提供的訂戶服務。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面向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草原副刊/青年筆陣」:包含「自由談」「草原小調(短專欄)」等子欄目,納入青年作家們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草原副刊」亦開放投稿。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終生投身文學的長者們的智慧風華、黃金盛年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匯整近期文學新作資訊,並邀約出版人書寫工作心情,或製作藏書家或編製過程等主題小輯,反映時代文學脈動與品味。
◎「談文論藝」:追溯文學史或當代藝文現象的重要課題、代表性作品與人物,其他藝術類別與文學的跨度交會地帶。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呈現前輩作家們熟成持重的書寫堅持。 (以下單元不定期刊出)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采風誌」:呈現、探勘各地的藝文環境,以及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造島運動」:以近年台文中文系所畢業生、研究者們對當代文學環境以及昔往豐富文史資源所做的種種「再轉化」的激活努力為主軸,呈現突破傳統知識構築與推廣體系的殊異風景。
◎「推浪者們」:專訪戮力提升文學教育與養成想像力的團體或機構。
◎「田野通信」:非虛構書寫者們(包含社會報導、人類學、歷史、民俗、紀錄片等)的取材記錄,或者累積材料、觀點、感性的工作過程,或者取材期間亦值得記述的軼事。
◎「遠方」:離開島嶼的人,他鄉作故鄉的人,以台灣作為第二故鄉的人,時空遙隔之際,他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文學書寫?或者,他們如讓使文學融入異域的日常中?

閱讀更多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