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樂5-4】古庭安/母子間的龍洞平衡練習

成為母親後,古庭安如同許多女性,努力在自我追求與母職間尋找平衡。圖/古庭安提供
成為母親後,古庭安如同許多女性,努力在自我追求與母職間尋找平衡。圖/古庭安提供

當攀爬生活多出一個新生命

懷孕前我是繩索技術員、攀岩者、行山人,對自己的工作和戶外活動都設立了一些目標,但現在短期目標則是陪伴孩子到他三歲。會選擇當全職媽媽的原因,是我認為在孩子年幼時期,照顧者除了滿足生活需求,更是他們情感依附的對象,看到孩子每一天快樂成長,我也會覺得很滿足,我相信這會是人生中最珍貴的一段時光。

在孩子來到世界以前,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我以為攀岩、爬山就是我的全部,當時覺得自己絕不會因為身分的轉換而放棄,因為這些都是滋養我生命的重要元素,已經是我習慣的生活方式了。沒想到為人母後,世界瞬間被重塑,我不再只是熱愛攀登的自由靈魂,而是有責任和牽掛的母親,當我第一次抱著呱呱墜地的兒子,感受他的體溫與心跳時,那是多麼美好而震撼的一刻,內心充滿喜悅和母愛。

與此同時,一股矛盾也悄悄浮現,每日每夜照顧孩子的我,還能像以前那樣無所顧忌地去攀岩嗎?還能無憂無慮地追求極限、挑戰自我嗎?

古庭安帶著兒子到龍洞,讓他從小接觸自然。圖/古庭安提供

最常去龍洞的嬰兒

還好,家中神隊友除了疼小孩也非常疼愛我,周末我能自行出門去龍洞攀岩,但攀岩對我而言,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心靈的追求,攀岩時的專注,讓我能夠徹底放空,與自我對話,成為母親後無時無刻想著孩子,這種追求反而變得矛盾。

我經常因為自己出門攀岩而感到愧疚。當我背上裝備準備出門,總會搭配兒子哭喊媽媽的聲音,這種情感上的拉扯讓我陷入掙扎。於是我開始害怕自己會不會太自私?會不會因為追求自我而忽視了孩子的需求?攀登曾是我最自由的時刻,如今這份快樂卻成了內心掙扎的根源。

每當我站在岩壁前準備攀爬,腦中不再只有目標和路線,更充滿對孩子的思念。他是否已經睡著?會不會因為我不在而哭泣?這些問題如影隨形,讓我無法完全沉浸於攀登的快感中。

歷經幾番掙扎與矛盾,我才慢慢意識到:身分的改變,不代表要放棄自我追求,而是要學著找到平衡。攀登和母職,兩者並不互斥,關鍵在於如何調整心態。

我學著調整自己的期望,不再追求攀登路線級數,而是學會享受每一次出行的過程。我學會了接受自己的限制,也學會了尋求支持。我開始將孩子融入我的攀登世界,他從在我肚子裡就是最常造訪龍洞的胚胎,當他出生後,我也帶著他去龍洞。當然每次的成行都要感謝身旁的朋友,在我攀爬之時幫我照顧孩子,雖然他還無法真正享受攀爬的樂趣,卻可以在岩壁下玩耍、觀察大自然。他應該是最常去龍洞的嬰兒了。我會試著傳遞我對攀登的熱愛,讓孩子了解媽媽不僅是照顧他的人,也是有夢想、有目標的個體,希望他以後也能找到自己人生中熱愛的事情。

古庭安帶著兒子到龍洞,讓他從小接觸自然。圖/古庭安提供

身分轉換也能獲得力量

在這場與自我追求和母職責任之間的拉扯中,我又更認識了自己一些,這樣的過程,讓我明白攀登不僅僅是在岩壁上,更是在生活中的每一刻。學會接受身分的轉換,學會找到平衡,學會在矛盾中找到和解,這才是真正的攀登。成為母親,我並未失去自我,反而感到更加完整。

攀登教會我如何突破身體的極限,而成為母親,則教會我如何擁抱生活中的轉變。這兩者相輔相成,讓我成為更強大、更豐富的人。我不再只是熱愛攀登、追求極限的自由靈魂,也不僅僅是那個哄孩子入睡、照顧家庭的母親,我是這兩者的結合,是一個跟孩子一起重新長大,不斷平衡、重塑自我,從身分轉換中獲得力量的人。

如今,我站在岩壁前,不再只是追求級數的攀爬,更是在挑戰自己,在每一次向上的過程中,都感受到內心的強大與釋放。我不僅是在攀爬岩壁,更是在攀爬人生,當我站在岩壁頂端,俯瞰廣闊大地,看見的不僅是美好的風景,更是那些我走過的路、爬過的路線,而這些造就了現在的自己,那個擁抱身分轉變,依然勇敢追求自我的古庭安。

●作家簡介:

古庭安,曾為台大電機博士候選人,因熱愛攀岩,肄業並轉職高空繩索技術員。

●看更多攀岩故事:

5-1】陳婕寧〈當攀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攀爬樂5-2】王一訢〈我七歲姪子的靈魂拷問〉

【攀爬樂5-3】諶淑婷〈兒子與我的向上練習〉

【攀爬樂5-5】齊孝晨〈一不小心就爬了起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攀爬樂 親子之間 自我成長
🏀即刻登入預測NBA季後賽,拿好禮🎁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金默穎/母親的誕生

逗好/問句後

雨煙/六十霧眉趣

劉雲英/小大人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