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儀/點一份小宇宙分享餐

點一份小宇宙分享餐。圖/陳佳蕙
點一份小宇宙分享餐。圖/陳佳蕙

你家的青少年/少女擁有自己的耳機嗎?是耳塞式還是耳罩式?有沒有說要換成無線藍牙耳機才是帥氣?不管念書、寫功課,或是跟同學聊天、打電動,甚至洗澡、做家事,都要戴著生死與共的……不是阿木我,而是那個小而彌堅的耳機!

孩子耳機不離身 有夠顧人怨

朋友的孩子表示想擁有自己的耳機,朋友不識相地說:「你想聽什麼音樂就跟我說,我放出來讓你聽。」小孩則表示:「我就是想要獨處、自己聽音樂啊!」

真是大反轉了!曾經連上廁所、洗澡、換衣服都必須打開門、讓孩子看到人的我們,居然被告知太礙眼了?你們這些以哭鬧為武器的獨處殺手,長大後卻開始要求獨處?(玻璃心碎音效下)

許多一直以來願意割捨自己的工作、休息及娛樂時間,希望多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可能都開始面臨以下窘境:明明跟以前一樣啊,全家圍坐在大餐桌前讀書、寫作業,可是孩子已不再需要大人的協助或指導,經常自然地戴起耳機,表示聽音樂寫功課比較放鬆,或是在聽老師要求的英聽作業,還有要看指定的教學影片……問題是,這種跟我們以往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在可疑,以及每次忍不住碎念半天卻沒有得到回應,發怒後才看到孩子默默地拔下耳機,無辜地說:「什麼?」

過往的你 也需要背景音樂

這個世代的孩子,或許因為從小總是透過各種影音介面吸收知識或規範,跟我們過去死背硬記的方式不同,他們更習慣以圖像或聲音畫重點來吸收理解。這部分我可以接受,畢竟未來世界運作的方式,該由未來的主人們共同決定或形成;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還是讓社會運轉的重要機制。如果青少年總是戴上耳機、想要獨處,豈不是孤寂地封閉在自己的小宇宙?偏偏沉默無言的青少年,碰到同學朋友又會嘰哩呱啦講個不停,真是教人情何以堪?原來咫尺天涯,就是戴上耳機的青少年與我們的距離!

要修復碎裂的玻璃心,讓我們再次回頭看看自己的青春期吧。以前,我媽也問過我:「一面聽廣播或卡帶音樂,怎麼念書啦?」我記得特別是寫數學題的時候,非常需要背景音樂;不同的旋律、節奏或曲風都無所謂,反而能讓我更進入狀況、專心解題(雖然數學也沒有多厲害)。可能龐大的課業壓力,加上苦悶的青春期,還有跟同學們聊天的話題也少不了流行音樂,機智的校園生活中,總是要想辦法讓學習增加一些趣味吧?

打破隔閡 聊聊他愛聽什麼

至於青少年設下的溝通結界,很多時候其實是他們不善溝通或不懂表達的某種保護機制;雖然很難跨越、施法攻防,但何妨多給青少年一些時間?畢竟他們已徹底脫離了過去與家人的交流模式,不能再用娃娃音說:「肚子餓餓、想吃飯飯」(鬼臉);他們也要學習並建立大人間的溝通技巧。以前,家長總是要追求效率地為孩子解決生活或學習上的種種問題,但現在主控權要轉移到青少年手中,因為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家長不用急著驗收成果,反而應給予空間、支持青少年嘗試,甚至練習犯錯。對青少年而言,進入成人世界前的最佳實習場域,應該就是家庭了。家人們應該給這些「實習生」更多機會,才能學會成為更堅強勇敢的大人!

下次試著詢問青少年,正在聽的是什麼?願不願意和家長分享?甚至可以借來聽聽看。我最近便認真研究英國歌手紅髮艾德創作的歌曲和歌詞,增加與羅小弟聊天的話題,因此偶爾也能分得他的其中一只耳機一起聽歌;但當我想順便教他英文,他又默默收回耳機,回到他設下的結界。

沒關係,阿木會再想別的花招,不屈不撓地向青少年點一份小宇宙分享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媽媽玻璃心修復室 劉昭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小愛/你是我的財務長,我是你的CEO

李月治/離婚旅行

七月專輯預告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