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瀟君/漫長的路

「尼克森圖書館」大廳入門處。攝影/Julie Luo
「尼克森圖書館」大廳入門處。攝影/Julie Luo

住在加州洛杉磯逾四十年,從來沒有去過近在十五分鐘車程的「尼克森圖書館」,總覺得尼克森這三個字,和水門案、醜聞這些字眼畫上等號,沒有探索的興趣。

和朋友聊天,她提起自己的一位長輩當年和尼克森在大學同寢室,畢業後並沒有特別聯絡,沒想到在政壇全力發展的尼克森,當選副總統後訪問台灣的行程中,竟指名要找故友一聚。這聽起來和我心中既有印象不同,決定探訪尼克森圖書館。

小小一架飛機,承載歷史的轉折

進了展館,首先感受到的是踏進了一位時代巨人的生命史。第一時間映入眼簾的,是原比例建造的總統辦公室,參訪者排隊爭取機會坐在總統大辦公桌後,拿著桌上電話裝模作樣地留影,作幾分鐘的總統夢。最有趣的是有一位男士,不但裝模作樣地拿著話筒蹙眉深思,還聲音低沉地說:「關於越南撤兵的問題……」

我避開人群,走到太空展覽室,拿起那具古老的綠色電話放在耳邊,聽到沙沙的噪音中,傳來微弱的對話:「隊長,隊長,這裡是白宮總統辦公室……」這是1969年7月20日,尼克森總統與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隔著238,855英哩通話的聲音,是總統與尼爾‧阿姆斯壯和巴茲‧艾德林通話的歷史性時刻,也是人類走上月球的關鍵一步。

聽著粗糙不清的語音,斯人已遠,他們的努力和心血,在這裡化作影音,定格成永恆的記憶。

和太空人通話的綠色電話機,中間是太空食物,右邊是從月亮帶回的岩石。攝影/Julie Luo

在轉角看到1960年著名的尼克森和甘迺迪演講辯論的照片。尼克森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美國海軍服役,1946年獲選為加州眾議員,1950年當選參議員。其後成為反共領導人物,在195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成為艾森豪的競選搭擋,當了八年副總統。1960年他參選總統,這是候選人第一次在電視前辯論。當時電視尚未普及,經統計,這場演講的受眾,若是從收音機接收的聽眾,都選擇尼克森,但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則一面倒地支持甘迺迪,因為鏡頭前的甘迺迪更年輕、更帥氣。最後甘迺迪勝出競選,尼克森輸給了電視機。這真是很有意思的反映。

每個人離開大位的方式亦不一樣。

大廳另一角展出一個空軍一號的模型,這代表的是約翰‧甘迺迪總統在1963年十一月,前往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進行演講時搭乘的專機。幾天後,也是這架空軍一號將他的遺體送回華盛頓特區。途中,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宣誓就任總統。

小小的一架飛機,在短短的幾天裡,承載了重大的轉折。

此外,還有一個「中美建交館」。在那裡,我發現從小耳聞的「乒乓外交」,竟是一個由錯誤引發的事件。

1971年,第三十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當時,美國乒乓球運動員格倫‧科恩錯上了中國隊的巴士。那是冷戰時期,科恩一個美國人孤零零地坐在滿是中國球員的巴士上,在尷尬陌生的旅途中,中國球員莊則棟對科恩釋出善意,送給他一條繡有山水的絲巾,科恩則回送了一件有披頭四頭像的T恤,並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國參觀。

這件事被當作體育花絮報導出來,引起國際矚目。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立刻表示歡迎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尼克森總統則趁勢派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祕密前往,並安排了之後一系列的活動,改寫中美雙方的外交,以及全世界的大歷史。

原比例建造的總統辦公室。攝影/Julie Luo

他回到了故居,恢復平民的身分

歷史終需讀到最後。反共英雄與中共政權攜手同歡,杜克大學法學院畢業、法律人出身的尼克森,因水門案件遭大法官彈劾下台。

逛到人人皆知的水門案件展館,細細瀏覽相關資料,才知道當年九位大法官中,有四位是尼克森提名的,而他們仍然一致表決,讓那十七分鐘的錄音成為呈堂證供。

此處亦展示了尼克森夫婦離開白宮時的真人大小剪影:昏暗的燈光,訴說兩人倉皇辭廟日的黯淡無奈。

尼克森後來回到加州約巴林達故居,恢復了平民的身分。然而,中國的幾位領導人,包括鄧小平、李先念、趙紫陽、江澤民訪美時,皆指名要去拜訪這位下台總統,可見他在中美關係中仍扮演重要的角色。

尼克森出生成長的小屋。攝影/Julie Luo

圖書館的庭園依然保留著尼克森出生成長的住屋。小小的木造屋,養大了這位影響歷史的巨人。屋前,有一則短短的介紹:理查‧米爾豪斯‧尼克森,美國第37任總統,1913年1月9日出生於此地的小雜貨商家中。

他任內的外交方面,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逐步停止越戰,緩和與蘇聯的冷戰,暫停美元與黃金兌換,結束了布列敦森林體系,為此後的世界金融定調。在內政方面,推行了「新聯邦主義」,將更多權力下放給各州;終止學校種族隔離,確保非裔美國人的投票權得到保障;促進了工作場所的種族和性別平等;確保少數族裔和女性在聯邦合同中享有公平的機會,推動了印第安部落的自決和自治,並增加了對印第安教育和經濟發展的支持。

這樣一位內政、外交皆有大建樹的總統,竟是因為誠信問題,黯然下台。他於1994年4月22日去世,葬於出生地。

離開時,我再回頭看了一眼夕陽中靜靜矗立的小屋,想起尼克森說的「從約巴林達到白宮,是一條漫長的路」。而歷史人物百年後的蓋棺論定,又是另一條漫長的路。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記憶藏寶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洪芳怡/白噪音歌曲的催眠寫作術

繽紛編輯室/藏在心底的動物事

蘇惠昭/有時候花有時候鳥:合歡山野花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