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女孩KIT(方妙)/攔便車

山海圳的柳丁車大哥。照片提供/山女孩KIT(方妙)
山海圳的柳丁車大哥。照片提供/山女孩KIT(方妙)

台北長大的我,一直都生活在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中,出門就有公車捷運、黃色計程車與Uber滿街跑,現在更有YouBike和GoShare,只要一支手機,就算半夜要上陽明山泡溫泉也超方便,從來沒有想過要攔便車。

開始爬山後,離開了城市深入部落鄉鎮,才知道有些地方火車一天可能只有一班,颱風暴雨一來,破碎的道路就難以復原,甚至有些站點客運會臨時取消不開。為了要抵達登山口,移動變得複雜而漫長,大部分是高鐵或火車,轉客運小巴後,到當地還需要事前預約接送,才能找到一台一早晃悠悠、後座滿是農耕工具的小發財車,順道載往登山口。

沒有半台車停下來,氣餒地繼續往北邊走

剛開始爬山時,一起上山的夥伴很多,大家都是上班族,乾脆一到火車站就直接包車,節省時間成本。這幾年長期往返台東寫作,開始攔便車。還記得盛夏的那天下午,錯過了最後一班台東車站往長濱鄉的客運班次,連計程車都叫不到,完全沒有辦法,只好鼓起勇氣走到大街上攔便車。這種第一次跟其他的第一次不一樣,下定決心要做但心情還是非常害羞,舉起的大拇指搖搖晃晃,整個人發散著「我知道你一定不會載我」的氣場,於是沒有半台車停下來。

傻愣愣的我一個人背著大包包,氣餒地繼續往北邊走,在海邊愈走天色愈暗。除了徒步環島的健行者外,根本不可能有旅客會走在台十一線上,在黑夜裡走著走著心都毛了起來。害怕的心情戰勝了羞恥心,這時才無比堅定地用力豎起大拇指,想不到一舉成名,馬上同時有兩台車子打了方向燈停靠,我甚至猜他們或許已經遠遠地從背後觀察我許久。

「攔便車」國際標準姿勢。照片提供/山女孩KIT(方妙)

背著大包包小跑步,先跑到離我比較近的車子,手排的老車搖下車窗,一位獨自開車的年輕男子,正準備回都蘭老家,無法到更北邊的長濱。道過謝後立刻跑向另一台休旅車,是一對年約三十五左右的男女,正準備前往花蓮市,會經過長濱市區。

上車之後發現後座是滿滿的單車裝備,目測一下光是單車頭盔就超過十頂,兩人身穿顏色亮眼的車衣。第一次攔車,還不知道該如何自我介紹時,坐在副駕駛座的女生就先親切地開口,問我是不是大學生暑假環島?只能搔搔頭很不好意思地說,唉唷已經畢業很多年了啦。駕駛座的男子便問,那來台東是失戀、失業還是失意?大家一起笑了出來。聊天中才知道,原來夫婦是單車車隊的成員,今年因為太太懷孕無法參加賽事,便主動擔任車隊的補給車,現在正準備前往花蓮市支援。我問起第一次擔任補給車的感覺是什麼,會不會腳很癢很想騎?他們說這次擔任補給車更有參與感,過去比賽的時候,只在意自己的成績、速度、體能,對於當地的風景、隊友的狀態、賽況常常視而不見,跳脫選手的身分後,能以宏觀的角度看整體的賽事,反而覺得更刺激!坐在車上的兩人還自己下注預測,夫妻倆的賭注相當可愛:「一個月的半夜泡奶」或「月子中心多住五天」!

經常搭便車到長濱街上這個彩繪牆。照片提供/山女孩KIT(方妙)

好運不只在東海岸,人在山區也常被撿走

有了第一次攔便車的美好經驗,我便開始了台十一線上的攔便車人生。有一天中午從成功鎮小馬部落攔車,是一位開著發財車的原住民阿伯停下來。他說他下田正準備回家,但看我大太陽還站在路邊,就載我一程。伯伯是南投布農族,前妻是客家人,後來到台北開計程車,專職機場接送,也會基本的日文和英文。後來再娶的這位太太是台東阿美族,所以他會國語、台語、客語、布農族語、阿美族語、英文、日文,總共七種語言。現年七十七歲的他,退休後跟著太太回娘家務農,笑著說他快不能開車了,現在有機會開車都會開得特別快(非常可愛的原住民笑話)。伯伯沿途為我講述望安出海口可以撿到價值不菲的寶石,還有以前中南半島撤退下來的老兵特別會做麵食的往事,他篤信基督教,在我下車時還特別以七種語言為我祈禱,當他溫暖厚實的手掌放在我的頭頂深深賜福時,有一種也承接了生命豐碩飽滿的悸動。

山海圳一路被照顧到玉山登山口。照片提供/山女孩KIT(方妙)

我的好運氣不只在東海岸隨攔隨停,在山區也常常被撿走。山海圳步道全長一百七十七公里,從海拔零公尺到三九五二的玉山主峰,我們一行四個人這段旅程就搭了不下十次的便車。坐在載滿柳丁的後車廂(離別前每人雙手一袋黃金小太陽),或是在曾文水庫怎麼等也不來的車牌下,被熱情又慷慨的夫妻一路載到嘉義,中間停下來請吃冰還買名產硬塞到背包裡,甚至還要拜託他們讓我們下去走一走,免得就這樣一路被載到玉山登山口。台中開早餐店的夫妻問清楚隔日的行程,中午的時間一到又立刻出現在後方,輕按喇叭示意我們上車,要載我們去吃飯,山海圳的進度超前,都是搭乘熱情小天使們的翅膀。

「攔便車」一方是溫暖的給予,另一邊是全然的信任,充滿著善意的迴盪與交換。每一次關上車門,就能開始兩個精采的故事,然後在彼此的生命裡留下一段短暫的交錯。比起盲目刷照片的交友軟體,攔便車前後所交流著的,總是真摯的微光、親切的笑容,一切都讓我上癮。

台灣這麼小,生活如此擁擠,人心卻因為追求快速與便利,而離彼此有如一片海。對我來說,攔便車剛開始是實驗,是冒險,三年過後卻變成習慣與樂趣,攔便車人生從此成為作家蒐集故事的好管道。寫到這裡,又好迫不及待背上大背包,徒步走在路上。舉起大拇指、打開車門之後,將會聽到什麼樣的故事呢?

台東的馬路。照片提供/山女孩KIT(方妙)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進行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山女孩KIT(方妙)/攔便車

丁名慶/回到地方,創造心靈的容身之處

一句好話

達達・尚/花事三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