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雲/再見民雄市場

再見民雄市場。圖/雪人
再見民雄市場。圖/雪人

報載嘉義縣的將拆除,改建為一座四層樓的新穎建物,一樓為攤位區,二到頂樓為汽機車停車場。內心不禁思潮翻騰,童年往事一幕幕地在腦海裡重現。

在菜市場成長的歲月

民雄市場全名為民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又稱民雄菜市場,是一幢已超過百年歷史的建物,原本為一木造屋頂的建築,攤位與攤位間都有木柱子當區隔,後於民國79年整修改建、重新規畫攤位的招牌和編號。

記得小時候市場的攤位區分為四大行,從市場入口(我們習慣稱為市仔前)起,右二行依序是蔬菜攤、海鮮魚貨攤、雞肉攤、豬肉攤,左二行則是飲食區,賣麵食、油飯、滷肉飯、虱目魚粥、碗糕、蚵嗲等美食。市場兩邊則是店鋪商家,左側是布莊、百貨行、鐘錶店,右側則有雜貨店、種子店、藥房。市場盡頭(我們習慣稱市仔後)是有名的餅鋪,我們三姊妹文定的喜餅都出自這家,老闆名叫清風,大家都喊他「做餅風仔」,一提到「做餅風仔」的大餅(中式喜餅),大家攏呵咾甲會觸舌(台語,讚不絕口)。

爸媽在市場內擺攤賣豬肉,大清早就得出門準備做生意。讀國小低年級時是上半天課,中午放學我直接到市場,蹲坐在攤子旁寫功課。過午肚子餓了,媽媽會讓我到順伯仔的麵攤吃肉羹麵,再請他煮一碗端到肉攤給媽媽。那時我們吃完麵都是賒帳,順伯會用粉筆在木柱子上記下金額,而他每天清早跟爸媽買豬肉、豬內臟等食材也是賒帳,只不過爸爸習慣記在帳簿裡,下午爸爸跟他收帳時再扣除我們的麵錢。後來和朋友聊起童年趣事,我笑說自己那時在市場吃東西,都是「把帳記在牆壁上」,就像電視、電影演的情節。

從扌六仔麵到碰皮麵

說起民雄市場的熟食區,我最愛的還是阿蕾姊家的麵攤。她們只賣三種麵,有扌六仔麵、煮麵、炒麵,那時候的價格是一元、兩元、三元。每次阿蕾姊熱鍋大火炒麵,混著油香、醬香的氣味就會陣陣撲鼻而來,我總是深深吸口氣,再吞下滿嘴口水,因為我多半是買最便宜的扌六仔麵,三元的炒麵太貴了買不下手。

扌六仔麵的名稱源於老闆炒好一大鍋麵後,會放在鍋內保溫,等客人要吃才用手抓起麵,放到盤子再淋上滷汁。這手抓的動作就是「扌六」,現在大家把仔麵改稱「碰皮麵」,因為麵炒過後會淋上碰皮(炸過的豬皮)滷汁。由於時代改變,顧及衛生,如今老闆皆改用筷子撈麵,「扌六」成為歷史。

讀高年級時,長大了,懂得幫媽媽分勞,下午放學後就先回家用電鍋洗米煮飯,再到市場幫媽媽收攤。有時當天生意不好,媽媽便要我回去向左鄰右舍促銷,她教我的說詞是:「今天還有剩一些豬肉(或豬腳、排骨),貨色漂亮,算您卡便宜,俗俗仔賣。」大家多半會捧場。這和現在超商、賣場常推出的即食品促銷異曲同工。原來我的媽媽在五、六○年代已有這樣惜食兼行銷的觀念呢!

民國七○年我結婚定居基隆,每次回民雄一定拎著行李先到民雄菜市場找爸媽,等爸媽收攤後再一起回娘家,隔鄰熟識的攤商們總打趣地說:「查某仔擱轉來喔!」過幾年,爸爸病逝、媽媽罹病,回娘家探望、陪伴媽媽的時間都覺得不夠,再也抽不出時間逛民雄市場了。心裡總想,市場就在那裡,以後有機會再去吃心心念念的碰皮麵。沒想到還沒行動,市場已拆除改建,只不知新市場落成時,我的碰皮麵還在嗎?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閒話吃喝 民雄 市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翁禎翊/我們能有多少同情

曾詩琴/蜂虎飛走之後

金玉涼言

宋文郁/死女的故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