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容/除了催稿這人還會做什麼?
有時像在讀第二個碩士學位
講到編輯,拜各項娛樂作品所賜,每個人心中都會浮現幾個特定形象,或天真熱血、或憔悴卑微、或嚴肅冷酷。他們通常不是主角,卻會緩緩出現在作者家門口或電話裡,並透過都市傳說般定期出現的聲聲呼喚:「老師,請交稿……」成為作者心中一團不大不小的陰影。
漫畫編輯也是編輯,自然也是要催稿的。只是在那之前,台灣出版業代代累積,從小愛看書、愛創作的文組青年,很容易把編輯設定為就業目標,然而愛看漫畫的小孩,卻很難在夢裡放進一個關於漫畫編輯的未來想像:如果想當漫畫家尚且會被父母咆哮:「畫那些東西能賺多少錢?」當漫畫編輯,恐怕會在除夕夜迎來滿桌親戚的疑惑:「那是做什麼的?」
身為看日本漫畫長大的一代,初入就業市場時先做了幾年書籍文編,有機會轉職漫畫編輯,是正好遇到台灣文史密不可分的漫畫雜誌《CCC創作集》徵人。《CCC創作集》最初來自中研院一群愛看漫畫的研究助理,在推動數位典藏計畫時,想到用漫畫來推廣,催生了這本用漫畫介紹台灣文史的雜誌。
我在學生時代的同人場,拿過免費發送的《CCC創作集》,多年後入職,《CCC創作集》出產的漫畫已不限文史,也開始有職人、社會議題等,但多半還是由編輯先撈揀出適合題材再找漫畫家。過程中需要大量資料支撐背景、必須找到相關領域專家請益、到現場訪談取材、搜索國內外資料庫、翻譯,整理成好讀懶人包給漫畫家參考,有時也像在讀第二個碩士學位。
由我擔任責編的第一本漫畫《守娘》,以被婆婆和小姑殺害的節婦陳守娘為藍本。而因為傳說中陳守娘大戰諸神的厲鬼形象太鮮明,我原以為很適合走復仇系打臉爽漫,不過漫畫家小峱峱提出不同看法:「鬼那麼厲害的話,人活著幹嘛?」同樣關注女性議題的我們,討論後決定用靈異包裝、挖掘清代台灣女子的困境。
漫畫需要事件推動劇情,結合女性生前身不由己,死後化鬼才能討回公道的處境,以及官官相護的體制與神鬼大戰,最後挖遍清代資料,整理出包含溺殺女嬰、姦拐販賣的歷史記載,重男輕女的換花換肚、化女為男符籙、椅仔姑等民俗儀式傳說資料,成為情節素材,由漫畫家編排在劇情中。
故事雛形還在混沌之初,需要大量的閒聊與提問釐清思緒,漫畫家每周來到編輯部,互相拋問:「她會選擇怎麼做?」「這個角色能有多大的權力?如何躲在幕後作惡?」甚至展開台南古地圖,探究「從永華宮徒步到孔廟會不會太遠」。最後已死的守娘被觀音安排在當年的對手廣澤尊王處修行,然而祀奉廣澤尊王的永華宮在清代經歷搬遷,格局位置都和從前不同,只能去現存格局相近的小廟拍照取材……就這樣,在資料的拼湊與漫畫家的靈氣揮灑之間,我們一起完成了這部並不爽快、沒有打到誰的臉,憤懣無力的女鬼在死後多年,被另一名女孩救贖的作品。
編輯的參與幾乎是從頭到尾
2020年,《CCC創作集》轉型線上平台,對漫畫的期待不再是文史推廣,需要更接近大眾、能引發關注,甚至改編影視的作品。然而,台灣漫畫家多為單打獨鬥,一人撐起一部作品的手工業,產能比不上團體作戰的日韓漫畫,維持連載節奏的策略多以時間來換。拉長前置準備期,需要經歷緊密又漫長的工作時程,才能迎來「催稿」並「收穫」的喜悅。
如果把漫畫製程分成大綱、分鏡、完稿、連載四個階段,那麼編輯的參與幾乎是從頭到尾。漫畫家構思大綱時,要陪聊、激發靈感,幫助充實劇情、完善事件邏輯;漫畫家畫分鏡時,確認視覺動線是否流暢、劇情是否清楚完整;漫畫家完稿後,編輯檢查作畫細節,有沒有發生頭髮忘記上網點、包包配件臨時消失、左手變右手等事故;到了連載階段,則觀察數據表現、寫文案、規畫網路宣傳等等。
手上作品一多,這些階段往往交錯著同步襲來。帶出《鏈鋸人》、《間諜家家酒》等爆紅作品的日本集英社編輯林士平,據說同時與逾百人保持聯繫,其工作祕訣之一,是「把漫畫家當成女友一樣無微不至」。我在手上同時責編的作品超過十五部的時候,也開始領悟到,這番比喻除了象徵彼此共同經營著重要的事物、需要溫柔同理地關心溝通之外,最不可或缺的技能,大概是「時間管理之術」。
對外解釋漫畫編輯工作時,務實的說法是「漫畫作品的PM(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浪漫的說法是「漫畫作品的第一位讀者」。而身為動漫文化養大的宅宅,在台漫還難以支持產業生存的時刻,我對編輯身分的自我期許,可能更接近遊戲裡能夠提高數值的輔助道具:對好故事抱持著執念,裝備之後,能夠能用客觀、準確,又不失感性的方式,提高漫畫家的戰鬥力和勇氣。哪怕這段艱難的冒險旅途,還只能是許多勇者的單打獨鬥,也盼望聚集更多同行的人,一起走得更遠一點。
作者簡介:
任容,2017年加入《CCC創作集》,協助漫畫的資料考據、參與從題材企畫開始的製作過程,責編作品《守娘》、《採集人的野帳》、《不可知論偵探》等已出版實體書,《煉乳咖啡滴答滴》授權法語線上平台Mangas.io刊登。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