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名慶/想太多

不論編輯什麼,最終總是必須進入一個「不要想太多」的專注階段。做就對了。見招拆招,直到把每個不省心的榫卯都釘定了,交給下一棒:印務、行銷、通路……抵達讀者。

雖然不容易有適當時機跟作者們溝通,但到一本或一篇作品的收尾過程,終幕來臨前的時刻,就要善用「減法」的工作觀了:忍住需要增加往返溝通頻率的新點子;不是非改不可的字詞、圖像細節,請放過它們;乃至於與書、稿內容無關的心情分享,尤其「此時」,可以有但須減量(也是體諒)……

因而,曾經、必然有過的,可以盡情想太多的時期,請務必要珍惜啊--我也一向最喜歡這部分。編輯會建議作者,你可以朝哪些方向試試看(真不是客套話);再荒謬無稽的念頭都請拋出來(但要小心絕對會澆熄熱情與創意的輕率禁句:「問問你的老闆/主管好嗎?」);歡迎儘管提供書寫目標或視覺設計的激盪例子。讓我們在種下種好自己的樹苗前,先一起逛逛想像與可能性的樹林吧,彷彿我們不是在做一本書邀一篇稿,而是試圖將創作維持在最初的靈感活躍狀態,為一個想法、觀點或感動尋覓合適容器--只是剛好是文字或圖像而已。

曾經我有過一個自己都忐忑而遲遲未做出來的「想太多」想法:有沒可能,某本書,或刊物的某一期,收錄的都是各種「未完成」構想,無數擱置的「開頭」、片段或殘篇?像一趟趟無法也不打算預設路線的散步,一個功能與意圖未定的手勢。只是,若這會是預定「發表」的邀約,似乎還是會讓作者們不安吧(也有遭剽竊的疑慮)。終究只能退回一個人的腦內小劇場,至少不那麼需要瞻前顧後。

但我還是實際嘗試過另一個實驗,就某次雜誌主題輻射狀(類似心智圖)地發想了二十六個路徑(一開始並不打算對應英文字母),希望呈現不同的切入角度,也收集作者們的想法--雖然說並不可能真的有同時邀二十多位作者參與作品的篇幅與作業時間。不過,正因為物質條件與時間都極有限,儘量多想,反而就是最可以揮霍的奢侈了。

這些路徑,包含標準配備,或趣味調劑,也有深刻些的關注;它們或許誕生於勤懇的研讀、討論,也可能是福至心靈的奇想、默契垃圾話,難免也有些是勉強硬湊,等候作者補位。在邀稿時,我們將這些殊異的路徑依照對不同作者的認識,分別提供四到八個組合備選,有些作者甚至希望看看更多,那麼此時我們就多機會討論,這就有點接近我心目中的「策展」意味了:不是單方面由邀稿者設定架構,而是受邀者也能在籌製內容初期,無所顧忌地加入意見--或者說,是我一開始便期待,但無從料想到的,作者自己未嘗顯露或曾經擱置的想太多。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山女孩KIT(方妙)/攔便車

丁名慶/回到地方,創造心靈的容身之處

一句好話

達達・尚/花事三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