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居/臨尾

公旅生涯歷經一些難忘的事,有一幕場景看似短暫,卻地久天長。一位癌末的國小女老師,舉步維艱來到辦公室,要將畢生的積蓄捐作教育用途。窗外隱約瞥見天光,她低頭若有所思,整個辦公室像靜止一樣,彷若在時間之外。五天後,她離世了,十多年來,她似乎仍一直坐在那裡,保留著一種赴義前的從容,有人說那是上帝給她美好的預告。

對許多人來說,生命的結束總是猝不及防又空留徒嘆,只有豁達者才能看淡生死,百無禁忌地碰觸敏感話題並欣然以對。依我觀察,這個議題在客家庄也有世代落差,阿婆那個年代的村婦最淡然,她四十來歲就抱孫了,屢問三、四歲孺子,以後阿婆死了你會哭嗎?年未半百就向孫輩提及身後事,就未免太提前布局了。當年我眼瞪瞪怔在原地,惶惶不知如何以對,長大後方才了解,哭不哭無關宏旨,在醫療落後的年代,生生死死與死死生生,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只希望孫子在她遠行那一刻,可以隨侍在側送她一程。心願之小,布局很早。

阿公次之,他達觀知天命,六十歲還算壯年,便親自主持三個兒子的分家。大晴天補傘,堪稱前衛。夥房屋正身、西廂房、東廂房大小恰如其分。走到廚房,鍋碗瓢盆分三份,桌椅板凳置三堆。來到農具間,鋤耙犁各有其主,小到畚箕、掃帚之類的雜物都是分家標的,它們在臨暗黃昏前大規模移動。那年我已曉事,一路尾隨,感覺阿公分家語氣平和,氣氛融洽,人都說家務難斷,但那次分家複雜的問題竟然不是問題,像是在分配一些青菜、雞蛋之類的東西。那一天,我帶著一群雞鴨回去後院天就黑了,感覺祖父在那一刻起開始慢慢變老。

如今醫學發達,平均壽命拉長,比起阿公和阿婆,我父我母這一輩人對於死亡這個議題顯得嚴重落拍。人老沒關係,心態要年輕,儼然成為時代的顯學,彷若死後就是別人的事了,與渠等漠不相關。我猛然一悟,此等樂天心態同樣通乎天命啊!過程不一,但結果相同,像是成語中的「殊途同歸」。母親九十歲了,經常跟著旅遊團在遊覽車裡大聲歌唱,早已忘記年歲,唯一在前些年,她向我們兄弟言明,一旦老病無須插管,就讓她快樂做仙去,若有似無輕輕觸及生死之題。聞之當下悵然,但那句話卻在我心頭若有似無地飄著,像是在悲傷和欣喜間,設想已入絕境,當下依舊勇健。

世代在變,想法也在變。母親言猶在耳,我丈人即因感染新冠肺炎,血氧直落,醫生囑妻要做好心理準備,並做了專業建議,大概意思是說丈人歲數已大,一旦再次危急,莫讓老人家受急救之苦。此等生死大事,妻掙扎難定,在加護病房乘丈人意識清醒時,湊近耳畔再三說明。沒想到病人決定與醫生建議恰巧相反,病況來勢兇猛,插管數日後病情竟然好轉,充滿戲劇性的張力。如今他鎮日想食豬蹄魚翅類的美食,展現對生命的熱愛與期待。

將此過程細節回鄉與母親分享,她詫異連連,同時大讚丈人在生死交關之際的大智慧決定。旋再問母親未來老病不插管的決定,她猶豫許久終於動搖,輕聲向我說道:「臨尾再講吧。」臨尾,客家語,最後的意思。每個人生都有最後關卡,打算得早,還不如打算得好呢!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客家新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聯副/廖繼崇油畫作品〈觀音山回顧-2〉

蕭宇翔/失去春天的春天街

連明偉/死妖精修成活菩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