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歐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

「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在洛斯阿拉摩斯(Los Alamos, 1944)。(圖/王正方提供)
「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在洛斯阿拉摩斯(Los Alamos, 1944)。(圖/王正方提供)

杜魯門非常不喜歡這個「愛哭的嬰兒」

202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歐本海默》的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說:

「核爆促成人類歷史上的最大變動,歐本海默是這場變動的絕對中心人物。不論是好是壞,他締造了我們居住的世界。」

1942年,勞勃‧歐本海默教授(J. Robert Oppenheimer),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任教,他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物理、天文物理等。「曼哈頓計畫」負責人請歐本海默主持發展核彈。當時德國在原子分裂(fission)方面居領導地位,若納粹搶先製出原子彈,對盟軍極為不利。猶太裔的歐本海默責無旁貸,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摩斯沙漠,成立規模宏大的實驗室,率領頂尖科學家、工程師,全心投入研發,試爆「三位一體Trinity」核彈成功,威力超過兩萬噸TNT炸藥。

歐洲戰事已結束,日本敗局也無庸置疑,美日在太平洋的戰鬥仍然膠著。杜魯門總統下令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各投擲一枚原子彈,傷亡數十萬人,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爆炸的強烈輻射,引發各類重病,患者不計其數。

全球家喻戶曉的英雄歐本海默,得到「原子彈之父」的稱號。具仁者之心的他質疑:即將贏得的戰爭有必要使用原子彈嗎?核子武器為人類帶來的毀滅及災難,一直是他心中的巨大隱憂、自責和傷痛。

二次大戰勝利後,美國、蘇聯爭霸,競相研發尖端核子武器。杜魯門已決定製造氫彈,預估它的威力可以將大紐約市區地面上的一切,頃刻消滅到無影無蹤。歐本海默極力反對繼續發展更凶猛的核彈,擔心如此走下去,世界毀滅在所不免。面見杜魯門時,歐本海默說:「我們科學家的手沾滿了鮮血。」杜魯門非常不喜歡這個「愛哭的嬰兒」。

以當時歐本海默的公眾魅力、社會聲望和崇高的學術地位,可謂一言九鼎,他的「反氫彈」之議,得到廣大民眾、知名之士與各界重要輿論的支持。

執政者執意要去除歐本海默的政治影響力。由原子能委員會主任路易斯‧史特勞斯(Lewis Strauss)主導,請FBI追蹤調查(有的偵查手段並不合法),獲取了歐本海默與國際共產黨及美國共產黨人士往來的資料。原能會私下召開安全審查會議,會中以粗暴武斷侮辱性的訊問方式,追問歐本海默與共產黨人的關係:他的弟弟、情人是美國共產黨員,妻子早年退出共產黨;是否曾洩漏核子機密給蘇聯?指控歐本海默為共產黨同路人、懷疑他對美國的忠貞。當時歐本海默是「原子能委員會」顧問團主席,就在他任期將屆的前一天,調查委員會決議:取消歐本海默「參與國家安全機密」的資格,羞辱性的終止他顧問團主席職務。

這位出類拔萃改變世界的物理學者,成為「麥卡錫主義」運動下的政治犧牲品,科學烈士。1963年詹森總統頒發「費米獎」(Enrico Fermi Award)給歐本海默;肯定「原子彈之父」的國際學術地位和他在能源方面的特殊成就。

美國的普羅米修斯

凱‧柏德與馬丁‧舍文(Kai Bird & Martin Sherwin)合力撰寫歐本海默傳記:《美國的普羅米修斯》(American Prometheus,註一),2005年Alfred A. Knopf克諾夫出版社出版。本書贏得2006年普立茲傳記文學獎。舍文花費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收集整理資料,邀請柏德合作。全書共七百一十五頁,分五大部分,依照時間順序,詳盡完備的敘說歐本海默緊張懸宕、大起大落的一生;他主導關鍵性的重大科學實驗,轉變了世界和人類的命運。

《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出版之後,有好幾位製片家試圖將它拍攝成劇情片,也編寫成劇本,但籌資不易或其他因素,一一功敗垂成。直到2020年,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得到充分的支持,排除障礙,進行籌畫拍攝《歐本海默》。諾蘭導演說:「我的使命:帶領廣大觀眾進入歐本海默的內心深處和他的生命歷程中去。」

但是談何容易!將這部傳記寫成劇本的難處不少:

●名人的大小事蹟均記錄在案,真相必須嚴謹遵守,不容任意捏造。歐本海默一生的經歷極其關鍵重要,他的老師與同儕獲得諾貝爾獎者比比皆是,如愛因斯坦、玻耳、勞倫斯、氫彈之父泰勒等人,俱是現代物理學某個領域的開山鼻祖,他們之間的交往互動,觸發多項近代科學領域劃時代的發展,萬萬不可造次。

●商業影片注重票房,影片必須能吸引各階層的觀眾。戲劇張力、主要角色的矛盾須妥為設計安排,劇情發展到緊要時間點上,期待的高潮及時來臨。從一般傳記中找到強烈角色對立和衝突,頗不容易。傳記片絕不可以杜撰戲劇高潮。  

●傳記片切忌冗長,超過二小時的電影不容易獲得大量觀眾的青睞。原著《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內容豐富,影片必須陳述歐本海默完整的一生輝煌與挫敗,又該如何取捨?

●平鋪直敘是傳記片的通病與大忌,通常人生的精采故事多發生在生命後半段,就怕觀眾沒看到一半已失去興趣。

電影《歐本海默》改編自歐本海默傳記《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圖/王正方提供)

共獲551項提名,得到331座獎

1970年英國出生的克里斯多夫‧諾蘭,自幼在「核子恐懼」中成長,人類是否終將以核子武器毀滅地球的陰影,揮之不去。他一直關注軍備競賽、曾用心鑽研歐本海默的演講集,讀了《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後大受感動,矢志要將它拍攝成一部商業劇情電影。胸有成竹的諾蘭,自己動手心無旁鶩的埋頭苦寫,數個月後順利完成。劇本出爐在業界一時頗為轟動,不少身價甚高的知名演員,自動減薪,爭取在《歐本海默》中軋一角。

製作預算約一億美元,2022年二月底開拍,原訂需要八十五個工作日,為避免超出預算,每場戲都在新墨西哥州精心搭景拍攝,趕在五十七天內殺青,剪接後製完成的影片長三小時。2023年七月在歐美及世界各地上映,影評和觀眾口碑均極佳,票房收入九億七千多萬美元。

《歐本海默》在各大電影節中備受青睞,獲獎無數。2024年提名十三項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七座小金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最佳男演員(基立安‧墨菲Cillian Murphy〔註二〕) 、最佳男配角(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ing Jr)、最佳剪接、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音樂。其他的重要獎項有:七座英國金像獎、金球獎五座……目前的綜合統計,在本年度全球各地的電影競賽中,《歐本海默》共獲551項提名,得到331座獎,簡直匪夷所思。諾蘭撰寫的劇本,也多次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但在奧斯卡及金球獎等重要競賽中,獲得提名但落敗,令人扼腕。

電影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圖/王正方提供)

毀滅地球的悲劇仍在持續進行中!

電影《歐本海默》的說故事方式,拍攝技巧,剪接安排都別有創意:

●非直線型劇情結構:它不按時間順序從小說到老。抓住幾場重要的戲,往返重複演繹。習慣於看直線故事敘述的觀眾,開始會感到困擾,但是只要劇情合理,戲好,大家一定會安然接受。這個模式有助於提升戲劇張力與迫切感。

●影片中黑白與彩色影像的交互運用。據諾蘭導演的說法:黑白影像代表歐本海默第一人稱的觀點,敘說他個人的情感、對事件、人物的看法、內心的探討與反思;彩色片段是意圖呈現較客觀的事實陳述。

●故事發展脈絡及高潮的營造深具功力。「曼哈頓計畫」試爆「三位一體」(Trinity)原子彈,是眾所期盼的高潮。導演一路緩緩營造帶動氛圍,在萬眾期待的時刻觸動按鈕,大爆炸來臨,導演令音響完全靜默、畫面驚天動地、現場觀察者的表情生動細緻,此時無聲遠勝有聲,實屬神來之筆。

●震驚世界的核試爆是歐本海默的輝煌成就,隨後他的人生步步艱困,受到懷疑、排擠、迫害。若電影後半段如實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處理,勢必沉悶、低調無趣。

海軍中將路易斯‧史特勞斯沒有讀過大學,也非正規軍人,卻很會做官,善於服侍討好上司,他是杜魯門、艾森豪威爾最寵幸的屬下。史特勞斯聘請歐本海默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原子彈之父」恃才傲物,曾在公眾場合出言調侃史特勞斯的無知。自卑感深重的老史懷恨在心,蓄意要扳倒小歐。

諾蘭導演捕捉住二人之間的恩怨,凸顯雙方矛盾。1954年原子能委員會組成安全調查小組,嚴厲審訊歐本海默;1959年路易斯‧史特勞斯被提名為商業部長,美國參議院舉行聽證會。兩場會議在時間上差了五年,諾蘭用心設計穿插;在原子能審查會上,歐本海默四面受敵頻頻吞下屈辱;參議院聽證會詢問史特勞斯當年操控調查歐本海默的種種,真相逐一揭露。兩場戲交叉出現,隨著追詢歐本海默與共產黨人交往的細節,連接到參議院聽證會上揭發史特勞斯的惡行,以靈活熟練的技巧往返剪接,二者產生了有機的相互推動,劇情懸宕驚悚。年輕參議員約翰‧甘迺迪,不齒史特勞斯對歐本海默的卑劣迫害,率眾以四十九票對四十六票否決了史特勞斯的任命。

影片最後一個鏡頭:在普林斯頓大學湖邊,歐本海默充滿愧疚,自責的對愛因斯坦說:「我們的確引發了一個連鎖反應,它將毀滅整個世界。」

1967年歐本海默罹患咽喉癌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毀滅地球的悲劇仍在持續進行中!

註一:普羅米修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神,眾神之王宙斯不准凡人擁有火種,普羅米修斯偷得火種送給人類。宙斯大怒,將祂綁在高加索荒原上,派一隻老鷹定期啄食他的肝臟。

註二:基立安‧墨菲Cillian Murphy,愛爾蘭籍演員,他的名字Cillian,C發K的音,Cillian 發音如基立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聯副電影院 王正方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羅青/武夷九曲漂流記──漂來一首「五七言自由體」(下)

聯副/詩與遠方

何叢/渴望重複──阿莫多瓦的《慾望法則》1987年

謝靜國/唯恐山盟驚海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