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方
王正方
居住美國四十年,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電子光學研究員、大學教授等職位,四十歲以後,他進入了"隨時會餓飯"的電影行業。第一次演電影,就入圍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1986年,王正方自編自導自演的「北京故事」,在全美200多家戲院上映為該年度特別片種賣座前五。他的作品幽默、風趣,聊電影、聊人物、聊曾經時代的動盪,活潑風趣,又引人深思,再再展現他特立獨行的處世風格。
作家好文
王正方/寫論文、誰殺了傑克甘迺迪?
攻讀碩士最後一個學期,因為暑期在LA打工,腰中有些銀子,竟然揮霍起來,不時請同學吃漢堡喝咖啡,星期日糾集數人看早場電影,票價每張一美元。這是頭一年初到Rolla密蘇里苦讀時,想都不敢想的事。
王正方/用言語擁抱世界
金宇澄原著小說改編,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上架後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多數觀眾有共同的回響:看「滬語版」比看「普通話版」過癮帶勁多了!同意這個說法的,包括成千上萬不會說上海話,甚至於聽不懂上海話的人。 《繁花》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發生在上海的故事。金宇澄在訪問中自白:「《繁花》中的人物形形色色,很多是社會夾層中的人,就是不大有作家寫到的市民層面,但他們是城市的主要階層。你覺得故事有趣,是因為我用了很多作家疏忽的、丟棄的材料。我用『邊角料』寫成這部小說。」
王正方/清宮祕史、朱石麟
一九八二年香港鳳凰影業公司拍攝《半邊人》,其中一場戲是老師罵學生,我演那個老師,使足了勁痛斥。下了戲攝製組的馮琳阿姨過來問:「小王,你是話劇演員吧!說台詞特有中氣。」 馮阿姨是廣東人,講國語帶著天津腔,我們的口音相近,兩人就聊開了。她告訴我許多香港的電影歷史、鳳凰公司的來龍去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