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娓娓道來《小城之春》
淡雅簡單的愛情故事
名導演費穆,1948年在香港拍攝了名作《小城之春》。劇情大要:
八年抗日勝利,戰爭摧毀的某江南小城。少婦周玉紋(韋偉飾)挽著菜籃子,在斷壁殘垣的城頭上,迎風徘徊。她每日必定到這兒走動遠眺,心境稍稍得以紓解。丈夫戴禮言(石羽飾),久病沮喪,頹廢悲觀,寡言沉寂,二人默然相對度日。傳統江南庭園,戰火將優雅宅院炸到破磚碎瓦,勉強可供安居。家中有十六歲的妹妹戴秀(張鴻眉飾),青春活潑;忠誠勤奮的僕人老黃(崔超明飾),生活單調。
遠客到訪,是禮言的髮小章志忱(李緯飾),戰亂一別,十年後前來尋舊友。志忱和玉紋曾是論及婚嫁的戀人;禮言完全不道他們從前的事。盛情難卻,志忱在戴家暫時住下。
志忱是位醫生,抗戰時跑遍內地後方,活力充沛,他為小城的這家人帶來了春天。志忱再逢玉紋,重啟二人昔日戀情,難以自禁。先是在日常生活上玉紋對志忱多有照顧,半夜時分停電,點上蠟燭相對,互道晚安而別。一家人偕志忱出外郊遊,在廢城牆頭他偷偷握了玉紋的手。二人多次單獨相處時,竊竊私語,不自覺相依相偎,但欲迎又止,克制不前。禮言過生日,玉紋酒喝得過量,卸下矜持,情緒奔放。她衝入志忱的房間,隨手關上了門,兩人緩緩接近,正待相親,志忱突然奔出去,將房門自外面鎖起。焦躁的玉紋以手擊破門上的玻璃,鮮血淋漓。
長年抱病的禮言,覺察到玉紋和志忱的默默傳情,愛慾互動。他灰心絕望,服藥自盡。昏迷後被救醒,幸無大礙。志忱辭別戴府,離開了小城。
玉紋在城牆邊遙望,禮言拄著拐杖走上城頭,站在她身旁。
●
費穆導演三個月內完成了這個淡雅簡單的愛情故事,在香港及中國大陸各地放映,票房相當一般。因為從開始到劇終,似乎沒有發生過什麼事。主要場景有二:破落城牆頭,斷磚碎瓦的江南宅子,畫面色調灰暗;主要人物的情緒壓抑,劇情單純,見不到飛揚迴盪的激情;在商業電影市場中不容易取得好成績。
最佳華語電影,名列榜首
然而多少年來,華語電影界、世界影壇無不高度推崇《小城之春》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2005年香港金像獎評審後推出「中國電影一百年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選了許多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名片,《小城之春》名列榜首。
台灣電影界的眾位前輩,李行、白景瑞、胡金銓、宋存壽等諸公,提起《小城之春》來,便滔滔不絕和你說個半天,講出許多這部片子的獨到之處。
文化大革命時,《小城之春》受到紅衛兵的嚴厲批判,指其意識形態不正確,正凸顯出本片在中國大陸的深厚影響力。張藝謀導演說:「我最喜歡的中國的電影是1948年的《小城之春》,覺得這部影片在當時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我們今天看來,覺得還是不能跟它比較。」
中國大陸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田壯壯,邀請名作家阿城編劇,李屏賓任攝影指導,2002年重拍了《小城之春》。田壯壯說:「反正再怎麼樣我也拍不過費穆導演。」田導演的這部彩色片《小城之春》,獲得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可獎」。
細膩手法,
有滲透內心的潛在魔力
看過《小城之春》之後,電影裡的細微情節,會不時浮現腦中:玉紋為志忱送去被單毯子,室內突然停電,點燃一支蠟燭,兩人欲語還休,情意難捨的道晚安離去。另一場戲:志忱癡情的看著玉紋,她轉過身來面對鏡頭,雙手緊緊握著,克制住如焚的內心衝動。一家人喝慶生酒,禮言志忱以正宗四川話划拳。玉紋志忱在廢城牆頭踱步,談到禮言有意撮合志忱和妹妹戴秀,玉紋臉上泛出了因嫉妒而生的含蓄微嗔。啊!真教人心醉。這部電影的手法細膩,點點滴滴糾糾纏纏,有滲透內心的潛在魔力。
費導演處理《小城之春》的手法獨特。以周玉紋的〈畫外音〉開始,柔和的聲音節奏緩慢,幽幽娓娓的道來。她敘說長年積累的焦躁、憂鬱,矜持但波動的情緒。玉紋的「畫外音」不僅僅限於交代劇情與內心傾訴,她也技巧的述說了導演的觀點,為影片增添另一個維度,又不顯突兀。
破敗城牆的運用屬匠心獨具,中國的城牆有其寓意,它是安居樂業的屏障,或藩籬隔閡的象徵?導演選在九龍某山脊上的一條山間小路,荒草夾道,道旁有幾面斷牆,構成城頭一景,在這裡拍攝了好幾場戲。
開場見到玉紋挽著菜籃獨行,她的畫外音展開劇情。下一場在牆頭有禮言一家三人和志忱外出郊遊,見到志忱對玉紋的舊情熾盛。
玉紋與志忱在牆頭私會,他們竊竊低語,情不自禁,偶作依偎,又嬌嗔的分開,未及於亂。
再次牆頭約會,這一對舊戀人言語間更加親熱,談論起禮言想撮合志忱與妹妹戴秀,玉紋觀察志忱的反應,他矢口表明毫無意願,微蹙眉頭的玉紋展開了如花笑容。
生日宴上玉紋喝得過量,情緒舉止失控,次晨酒醒,她在城頭上迎風而立,掩不住胸中澎湃的難捨激情。
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遠景:玉紋在城頭遙望,看不到遠行的人,禮言爬坡上來,玉紋略顯詫異,二人的背影湊近了。是玉紋打開心內城牆,接納了禮言?
表達古老中國的灰色情緒
《小城之春》的主要角色,舞台劇演出經驗豐富,台詞清晰正確,走位(blocking)精準到位。費導演要求韋偉(飾玉紋),在牆頭慢行時表達出充滿矛盾及憂鬱的內心觸動,安排了京劇師傅教她走「雲步」。影片中大量長鏡頭與中鏡頭,全景或中景的群戲不少,演員之間的位置、互動等最為要緊。一個長鏡頭把幾位角色的微妙關係呈現出來;妹妹唱歌、玉紋替禮言調藥、志忱癡癡地看著心上人……一鏡到底,簡潔明瞭傳遞了多般情意。費老前輩也喜歡用單一鏡頭來表達劇中人物的心情延續,緩緩一個單一鏡頭接連上另一鏡頭,又巧妙具創意的將它們重疊剪輯,成為流暢的篇章。全片特寫鏡頭僅有個位數。
殘破的江南庭院,門窗家俬古意盎然;黑白影片的光影深淺明暗迷人,許多場景拍出來如同一幅傳統水墨畫。費導演運用這種手法,作精心調度,以預設的節奏,緩緩的敘說故事。剪輯節奏柔和自然。
影片的色調灰黯頹廢,情緒深度壓抑,力圖掙扎卻是無奈,對白寓意深邃,它要表達什麼?費導演曾在訪問中透露:「要表達古老中國的灰色情緒。」
或許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下,他有話不敢明說。百年來中國積弱不振,幾經列強凌辱,戰爭的摧毀,二次大戰慘勝,身列世界五強之一,但百廢待舉,國事混亂,社會充塞著困惑與迷茫,許多知識分子認真的做探討和反思。電影大師費穆,說了一個平實簡單卻無解的愛情故事,以小喻大;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與中國人,就像周玉紋和章志忱的戀情一般,思量、牽掛、鬱悶,徬徨無助,就這麼過下去吧?!費大師細細述說抑鬱,觸動著呼之欲出的潛在爆發力?
貼近陸游〈釵頭鳳〉
有詩人導演雅號的費穆先生,傳統文化素養極其深厚,作品自有其詩詞意境。某影評人認為,費導演的《小城之春》意在呈現東坡居士的〈蝶戀花〉,有名句:「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多情卻被無情惱」。但此說嫌牽強,依在下淺見,《小城之春》更貼近陸游所作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費大師就在「錯、莫」兩個字上用足了功夫。四分之三個世紀過去了,這部電影持續深深地觸動、啟發著兩岸三地老中青世代電影工作者。它是華語電影先輩精心創作的瑰寶,為後世留下了楷模。
費穆1906年出生於上海。1916年遷居北京,1932年返回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執導的影片有《人生》、《香雪梅》、《天倫》等。1936年拍攝《狼山喋血記》,被譽為國防電影代表作。1941年日軍占領上海租界,費穆轉向舞台劇發展,指導演出《楊貴妃》、《秋海棠》、《浮生六記》等名劇。1947年拍攝梅蘭芳大師主演的京劇《生死恨》,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1948年《小城之春》殺青。1949年攝製《江湖兒女》,未完成。1951年病逝香港。
後記:
不少年輕人想當電影導演,問我該怎麼做?他們多數熱中於鑽研日新月異的電影製作技術;AI電腦合成、藍屏拍攝、三維立體真實畫面、每秒可達120格的極快速攝影等。藉著科技進步拍出來的電影,在視覺、聽覺上的確能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然而認真有想法的導演,終究希望經由電影媒體,表達有深度、啟發共鳴、發人猛省的意思來!先決條件是做個有文化傳承的人。
我說:「導演不是技術員,只學電影技術一轉眼就落伍。博覽群書,用心研究名家的作品,《小城之春》一定要看。具有豐厚人文素養的你,時來運轉因緣際會,肯定是個好導演。」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