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一段傷心史的普及寫作

《敦煌大歷史》書影。(圖/商周提供)
《敦煌大歷史》書影。(圖/商周提供)

推薦書:邢耀龍《敦煌大歷史》(商周出版)

敦煌學,國際間多少學者皓首窮經,投入研究,看似國際顯學,但這門學問複雜而多元,敦煌旅遊者眾,深入瞭解的恐也不多,從這點看,敦煌學同時是小眾學科。

敦煌學並不淺易,研究對象從藏經洞的文獻和文物,到石窟、壁畫、簡牘,兼及敦煌的歷史與地理,延伸至歷史、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語言、考古、科技、建築等領域。

移民創造了敦煌,四千年來,移民造就豐富的敦煌文化,而敦煌位於河西走廊西端,是絲綢之路的據點,東西方文化交匯於焉。要說敦煌,時間縱深須從人口學切入,空間寬度則以古敦煌地理範圍為主,涉及層面既深且廣,要說得清楚生動而明確,有賴具備學術專業與導讀能力的有心人士。

邢耀龍便是適當人選。他是敦煌石窟守窟人,是研究者,同時兼具講解員身分。《敦煌大歷史》是專業學者面向普通讀者的大作。

邢耀龍以古代大範圍的敦煌地區為對象,把所有和敦煌相關的,沾到一點邊的人事地物,用網路超連結的概念展開。《敦煌大歷史》如同敦煌學的百科全書,寫的不是敦煌的地方志,也不止於敦煌藝術,全書以敦煌為切片,我們讀到一個個時代的嘆息,一段段歷史的變動,一群群人民的喜怒哀樂。

《敦煌大歷史》把文學和藝術充分結合,是文學、藝術取得平衡的寫作典範。不是通俗作品卻能寫到引人入勝,很不容易,一如多年前岳南、楊仕合著,以發掘帝王墓葬為主題的《風雪定陵》。

講述敦煌故事,免不了提到王道士變賣藏經洞寶物一事,這最驚心動魄也最精采的壓軸戲,《敦煌大歷史》當然不會錯過,特別的是,邢耀龍隨後一章〈另外一個道士的故事〉,介紹郭道士守護榆林窟珍藏寶物象牙佛的故事,並把兩位道士對比,以凸顯這位守窟人的志節。

自從莫高窟的管理者王道士把一箱箱藏經洞的文物賣給外國人,致使敦煌寶藏散落在世界各地,即使如學者(俗稱陳寅恪乃誤傳)痛嘆「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那麼不甘,也不能改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的學術現象。學術研究之外,結合旅遊導覽的史普寫作,或許是中國學者另一占有優勢頗可著力之處。

《敦煌大歷史》從最早移民到敦煌的三苗人如何被流放至此地,又如何蓽路藍縷,適應環境說起,接著解析除中原傳統文化,敦煌文化又融入中亞、西亞以及西域、青藏、蒙古等地民族文化成分的錯綜複雜關係,因此此書以「從石窟出發的敦煌史,從敦煌出發的中國史」為副書名,不但從地方看家國,同時望向國際。書後收錄的「敦煌歷史年表」,三個欄,分別為敦煌事件、中國事件、世界事件,即為提醒讀者,把眼光看遠,留意敦煌與中國和國際交錯的關係,著作命名為「敦煌大歷史」,大,不是誇大的形容詞,而是論述周全的展現。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人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白樵vs.栩栩/完美主義與冒牌者症候群

探照燈

李賢文/看!他正看著我們——席德進最後的灼灼之眼

黃克全/沉默之聲 68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