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我這一輩子、哀樂中年——我最敬佩的中國演員石揮

石揮主演《哀樂中年》。(圖/王正方提供)
石揮主演《哀樂中年》。(圖/王正方提供)

老舍《我這一輩子》

老舍,本名舒舍予,慣以老北京城的文化為軸,滿清末年到民國時代作歷史背景,用幽默諷刺的筆觸,寫出關懷窮苦大眾的小說,讀來身臨其境,悲喜交結、感觸深切,一時風靡大江南北,流傳至今。作品最吸引人之處是人物,道地的京片子對白,生動傳神地說事兒。

舒先生的小說及舞台劇劇本,改編拍成電影的有:《我這一輩子》、《方珍珠》、《龍鬚溝》、《茶館》、《駱駝祥子》、《月牙兒》、《鼓書藝人》、《離婚》、《不成問題的問題》等;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拍攝成電視劇。

在下的淺見:《我這一輩子》最能表達作者的意思,捕捉住了北京味兒。

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講述北京某基層巡警的畢生經歷。北京人稱警察為巡警,因為警察經常徒步巡邏,又名「臭腳巡」。男主角在滿清末年當上了臭腳巡,為窮苦破落的一大片四合院奔走服務。接之而來的是中華民國時代,軍閥混戰,皖系、直系、關東軍來回的在北京稱霸,民不聊生。抗戰爆發,日本人占領古都,這臭腳巡仍在老管區辦事,為世代不離的鄰居街坊排解困難,折衝緩和日本軍政府的暴力壓榨侵犯,往往力不從心。盼到了抗戰勝利,又處在國共內戰的階段,境況艱困,苦不堪言。臭腳巡走到了生命盡頭,回首來時路,他說:「唉!我這一輩子。」

「話劇皇帝」石揮扛起

編、導、演三重任

一九五○年,才華洋溢的「話劇皇帝」石揮,一個人扛起編、導、演三項重任,完成了《我這一輩子》的製作。上映後是當年中國票房最高的電影,一九五五年《我這一輩子》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時光匆匆飛逝,回顧中國電影,《我這一輩子》或許它略嫌粗陋、冗長,但無可置疑的,這是一部經典之作。

促成本片成功的靈魂人物石揮,飾演老舍筆下的北京巡警,他身材高,略肥,小眼睛,絕對不算個英俊小生,穿上那身警察制服,賣相也一般。但是石揮屬於在銀幕上搶眼的演員,英語所謂的有presence。這樣的人出現在銀幕,不論美醜,觀眾便不由自主地盯著看。

記憶猶新的幾個鏡頭

石先生在《我這一輩子》每場戲裡,操純正北京話,字字句句到位,舉手投足揮灑自在,渾然天成,沒有絲毫做作,他就是早年北京胡同裡,管事兒跑事兒的巡警,真教他抓準了角色的精髓。記憶猶新的幾個鏡頭:

‧劇中的老巡警,資深演員魏鶴齡飾,演技亦不同凡響;他與石揮的多場對手戲,令人叫絕。老巡警的獨子小鎖兒,頑皮活潑。石揮飾演的臭腳巡在街邊目睹小鎖兒被日本兵虐打,然後一槍斃了小孩的命;鏡頭切到臭腳巡的臉,一剎那表情巨變,震撼悲傷無助,至今難忘。

‧日本兵來四合院搜捕,將一年輕人押解出去。老母親哭訴哀求:老街坊巡警爺,怎麼不救救我兒子呢?臭腳巡垂頭喪氣跟在日本兵後面,他猛然舉起手來,狠狠地打自己一記耳光。

‧寒冬,老臭腳巡衣著襤褸流浪街頭,他仰首長嘆:「唉!我這一輩子。」

《臭腳巡》這個角色,被石揮詮釋得如此真切動人,或許與他的個人出身背景有密切關係。本名石毓濤,一九一五年生於天津,窮人家的孩子,幹過車童、鏟煤工、牙醫學徒、養蜂、電影院門口售票……一九三七年去了上海,以石揮為藝名從事話劇表演工作。某次他說:

「就連演戲,也是因為能管一餐飯。」

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還好

石揮先後參加過好幾個劇團,飾演僕人、園丁、流氓、警察等市井小人物為主,不論戲分多少,他一出場瞬間就光彩照人。老一輩的觀眾回憶:

「石揮一上台劇場鴉雀無聲,像是有某種魔力,令全場觀眾覺得那一刻最重要的事是看他說什麼做什麼;一聲輕嘆能傳入最後一排觀眾的耳鼓,左右大家的笑和淚,離開劇場後還一直想著他。」

經過石揮的精心詮釋,他扮演的角色一一光芒四射,觀眾無法忘懷。石揮在名劇《雷雨》中飾演僕人魯貴;作者曹禺心悅誠服地說:

「石揮演得比我寫的還好。」

之後他在許多名劇中飾演要角,有:《家》、《日出》、《雷雨》、《屠戶》、《秋海棠》、《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風靡上海,為他贏得了「話劇皇帝」的稱號。

熱血沸騰關懷

民間疾苦的「石皇帝」

一九四○年代的上海,中國電影產業正在起步,「話劇皇帝」自然有不少演出機會。1941年他在《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之後石揮主演了《太太萬歲》、《大馬戲團》、《哀樂中年》等十多部影片,深受矚目。紅遍中國的女明星李麗華,與石揮在《艷陽天》、《假鳳虛凰》中分任男女主角;《假鳳虛凰》裡的石老大,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場場爆滿。

四九年以後,石揮在新社會主義中國執起導演筒來,發揮他編劇導演的才能;執導的影片有:《母親》、《關連長》、《天仙配》、《雞毛信》和最為後輩電影工作者談論探討的《我這一輩子》。

熱血沸騰關懷民間疾苦的「石皇帝」,不平則鳴,寫文章也是一把好手;言辭犀利具幽默感,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評論短文,死忠讀者極多。他也發表過小說、散文,戲劇理論等文字,於今讀來仍相當有價值。

這位北方漢子,坦率真誠,經常直話直說;某次他在訪問中拿起《太太萬歲》的電影劇本對記者說:

「這是一個壞劇本,還不如《不了情》,張愛玲的劇本就很差勁。」

石揮屬於窮苦草根大眾的一員,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受盡了人間的嚴酷冷遇,看透了世態炎涼,造成憤世嫉俗、孤傲不群的性格。他曾向室友黃宗江(大陸知名話劇演員)說:「人人都是王八蛋!」黃宗江愕然:「也總有好人吧?」石揮慢騰騰的回答:「那也要先把他看成王八蛋。」

《哀樂中年》刻畫

大時代的眾生百態

余生也晚,無緣親眼觀賞「話劇皇帝」在舞台上的絕活兒。卻有幸在香港仔細的看了《哀樂中年》、《我這一輩子》兩部黑白老電影。我對《哀樂中年》特別的情有獨鍾;1948年攝製,黑白片,大導演桑弧編劇、執導,本片經過修復,網上可以看到。劇情內容:

一九二○或三○年代的上海。小學校長陳紹常(石揮飾),妻子早逝,獨自撫養兒女。長子成人後在銀行工作,受老闆器重,是董事長的乘龍快婿,身分地位迥然不同。兒子覺得父親擠電車去偏遠小學校工作,有失他銀行經理的顏面,勸父親在家當老太爺就好。從無到有親手創辦了這所小學,陳紹常實在捨棄不下。昔年好友的女兒劉敏華(朱嘉琛飾演),師範學校畢業來找工作,陳紹常很高興,留敏華在他小學教書。

紹常五十歲了,兒子為父親慶生,大擺宴席,好幾桌麻將。壽星獨自在樓上看書,兒子和媳婦送大禮:在郊區買了塊地,風水好,專為爸爸建一座「壽墳」,百年後的居所已經有了。拗不過兒子一番盛情,紹常把校長職位交給敏華,每日在家中無所事事消磨時間。

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紹常,老太爺等死的幸福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很想找個工作,兒子反對。他常回到小學校找敏華談心,她建議:「你回來教小朋友呀!」紹常早出晚歸,偷偷在那間小學教書,頗愉快。兒子發覺後,父子翻臉,但紹常這次不肯讓步。學校的某老師,一直暗戀敏華,私下拜訪紹常,請老校長代表他向敏華求婚。紹常銜命與敏華談這件事,卻發現自己和敏華長久工作在一起,相互關懷愛慕之心已深,但是怯於表達,藉這個機會雙方定情,決定今後要在一起。

兒子和媳婦大加反對,這簡直違反倫常,不准敏華進這個家門!卸任老太爺紹常搬回學校去了。敏華、紹常帶著學生郊外遠足,見到一座興建中的「陳氏墓園」,裡面有陳紹常的墓碑。紹常和敏華決定在這個「壽墳」蓋校舍,宿舍,辦小學。新學校上課頭一天,紹常在課堂講課,傳來小孩的哭聲,隔壁敏華正臥床照顧她新生的嬰兒。

平易近人的故事,刻畫出大時代的眾生與社會百態。導演手法純熟,剪接流暢自然,不落痕跡的表達了深意。片中的主要演員經過精挑細選,各顯身手。石揮當年三十三歲,飾演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動作、表情、談吐,一一用心琢磨,近乎完美。朱嘉琛清秀純樸,一顰一蹙,一喜一哀,細膩多情,何其楚楚動人!韓非演兒子,極稱職。

最難忘的是劇中的精簡對白,幽默、機智、一針見血:

「你託我向她求婚,結果她要和我結婚了。」

「你們想的可真周到,已經打算給我入土為安了。」

「中國人是個古怪的民族,對死看得這麼重要,不講究好好的活下去──最寶貴的是中年。」

踏上《霧海夜航》

道具船,不知去向

大導演桑弧的編劇導演功力,經得起時代考驗,留下了這部傳世之作。

網上評語:「《哀樂中年》雖然是老電影,但情節讓人震撼,拍攝手法也毫不過時,傳遞的思想很先進,它能吊打二十一世紀百分之九十的中國電影。」評分9.3。

一九五七年,中國大陸厲行反右運動,石揮被劃為右派,受到嚴峻的批鬥。據傳他吻別新婚三年的妻子,給母親匯了最後的一次款,然後告訴朋友:「以後我不能再演戲了。」踏上他未完成的電影《霧海夜航》道具船,不知去向,再無消息。

有人這麼說:「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他的作品歷久彌新,影響了以後好幾代的電影戲劇工作者。」

海峽兩岸年輕的或老一輩的影劇人,很多連石大師的名字也沒聽過。

石老前輩的表演藝術最令我折服;他生動自然,舉重若輕,含蓄內斂卻力道驚人。最傳神的是他的語言,往往是輕聲細語一句話,卻寓意深遠,令人思索良久。

石揮先生的拿手絕活兒傳下來了嗎?

《哀樂中年》裡的朱嘉琛。(圖/王正方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聯副電影院 王正方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幾米/空氣朋友

聯副/「2024台灣文學巡禮講座」花蓮站

顧蕙倩/雞冠花

向鴻全/兩個世代的巨人想像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