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那些事】利米/我的產後時代

1988年月子中心示意圖。記者邱勝旺/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1988年月子中心示意圖。記者邱勝旺/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專欄「這些年,那些事」:利米,駐站原創作家。懷舊,是初老的徵象之一。既然抵抗不了,就擁抱它吧。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文/利米

這陣子,身邊滿是「好孕氣」:弟妹剛生完、妯娌正待產、好友驗出非快篩兩條線。然在喜悅之餘,望著十歲的長女,瞬間意識到我與產婦的距離,因此,本次懷舊主題,決定來回顧產後二三事──從自己的母親寫起。

─ 產後傳說時代 ─

距今三十二年前,當我還是的時候,母親坐月子有三寶,婆婆、麻油雞和束腹帶。她的產後經驗,興許是不少婦女的共同記憶:婚後與公婆同住,月子直接在婆家坐,飲食多半如常,僅額外吃些麻油雞和長輩抓來的藥帖。對體型猶有追求的,則再加綁一條束腹帶,但通常過沒幾日,便會因行動不便而轉投小肚腩的懷抱。

等到月子期滿,媽媽往往銷假上班,幼嬰則交由祖負責。職業婦女搭配隔代保母,是比男主外女主內更經典的時代組合。待孩子年紀稍長,則開始抽空帶他們回娘家,一群表兄弟姊妹放養在客廳內廝殺,看似是共學團體先驅,實則是出嫁姊妹的心靈互助會。

當年的育兒指南,不外乎親友間的口耳相傳,以及各種「官方說法」。其中,特別是配方奶,儼然被打造為一代神器。各大奶粉商強勢進駐醫院,開退奶藥給產婦成了醫界常規,同時,要填寫「奶單」,替嬰兒室的孩子指定品牌──配方奶,宛若新生兒的名牌包,是財力的象徵、母愛的證明、更是不輸在起跑點的宣示。雖然,喝著配方奶的我,終究只長成了平凡的大人。

產婦補湯示意圖。記者宋耀光/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 產後蠻荒時代 ─

距今十年前,當我產下嬰兒後,三寶依舊在,只是改成「親娘、月子餐、餵母奶」。由於傳統觀念鬆綁,回娘家坐月子,漸成為女兒的產後首選。畢竟媽媽是自己的好欺負,哪怕氣壞對方,也不怕被掃地出門,頂多聽她撂下一句:「等妳女兒長大就知道!」(媽,我真知道了。)而隨著養生觀念興起,月子餐也被列入產後標配,最知名的當屬廣x牌,聲稱吃完後即可回復孕前體重,但比起成效,它瘦的更多是荷包,於是,我默默關上視窗,轉而寄望起「親餵減重」的都市傳說。

話說回來,之所以選擇餵母乳,與其說是瘦身,更像是時勢所趨。如同曾經的配方奶,這次,輪到母奶躍居王道了。尤其是「黃金初乳」的神話,被言之鑿鑿地渲染著,彷彿「親餵」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醫院、衛生所、新生兒門診,一次次追問妳的奶量與哺餵次數──不一樣的話術,似曾相識的焦慮,即使社會強調多元開放,產後的女人,仍在特定框架下疲憊掙扎。

而在育兒方面,與今日最顯著的落差,體現在科技上。畢竟,那是個諾基亞尚有市場、行動上網吃不飽的年代,沒有Google及時發問在線等、沒有Line能找好友吐苦水,升格人母的我,一夕之間掉進荒原,終日與小獸孤軍奮戰,身邊只有丈夫、教養書與批踢踢媽寶版。那段日子,確實有點寂寞,但少了手機干涉,卻也得以牽起女兒的小手長大了。

醫院供應產婦進食補品。記者林秀美/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 產後戰國時代 ─

一晃眼多年過去,如今的產後三寶,成了、月子中心和月子中心──儘管負擔得起費用的人,並不如想像中的多,但隨著社群媒體普及,過去潛藏在人際互動間的張力,直接曝光在多數人面前,從而塑造出共識的錯覺,引發更強烈的集體恐慌。

從早年的百歲派、親密派與巧虎派之爭,到xx醫師/律師/老師加入戰場,甚至不少KOL和藝人,結婚生子後也要斜槓教養界明燈,但他們的倖存者偏誤,有時卻讓(準)父母更緊張。養兒育女,變成一場大型軍備競賽,眾人或累積財富、或累積知識,致力打造富國強兵的家庭,以期讓孩子活成人生勝利組──這樣,才是好爸媽。

然而,最開始的我們,並不是為了當個好爸媽,才加入育兒行列的。

不同的時代,有它各自的挑戰。比起成為「受人肯定」的父母,更重要的,還是溫柔抱起懷中幼嬰,陪伴他活出真實的自己。如此一來,每幀產後畫面裡,便不再只有焦慮,而是更多更多、與孩子共度的幸福時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新手媽媽 月子中心 嬰兒 父母 創,專欄 讀創故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寫作接案」月入6位數?寫文維生真的可行嗎?

宮﨑駿84歲了!動畫夢想還在飛

婚姻中的十七歲距離 他從愛玩男孩變成沉靜老人

2024年Alan評選十大電影:《荒野機器人》第七《可憐的東西》緊隨其後《艾諾拉》奪冠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