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腳聽見島嶼的脈動──不服輸的台灣越野頂尖跑者江晏慶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提供、張致遠攝影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提供、張致遠攝影

文_曾令愉/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曾令愉/旅讀、各受訪單位

跑進靈魂深處 台灣

你曾經試著在草地、乾涸河床或森林中奔跑嗎?

和走路不同之處在於,跑動時所產生的輕微振動,會讓身體與大地產生一種微妙的連結,彷彿來自地心的力量由腳底傳送至胸腔,遞來地形起伏的脈動──在加速的心跳聲中,逼近極限的臨界,漸漸你忘記自己是自己,卻在那一刻你才真正成為了自己。

在台灣這座蒼翠的島嶼上,有70%以上的土地是山岳。你願不願意試著用不一樣的速度去探索,山巒低谷之間更私密而內在的訊息?

本期封面故事,透過6條訓練路線、3場特色賽事、2種另類玩法、3項推薦裝備與8篇人物訪談,邀您一起探索這塊土地上熱烈崛起的越野風潮,跑進島嶼靈魂最深處。

◎本期主筆:曾令愉Lynn

為籌備本期封面故事開始越野跑,至今剛好一年。期間完成虎豹雙棲23K(4:30)、金礦越野30K(6:14)、福爾摩沙40K(8:33)、Xtrail 25K(3:26)、探索後花園21K(4:45女總5)。最常練跑的山是仙跡岩,偶爾出沒於新北捷兔,目前固定參加江晏慶教練週四晨間課。山上見!

本期主筆 曾令愉Lynn

從不服輸到不怕輸

超越自己的王者 江晏慶

講到台灣越野跑,你一定聽過這個名字:江晏慶。他是幾乎斬獲國內所有越野賽事男總一的頂尖選手,是培育眾多越野教練們的總教練,還曾是早期荷蘭古道等傳奇賽事的推手。你好不好奇,江晏慶為什麼這麼強?

江晏慶。

選在五股觀音山採訪越野跑國手江晏慶,純粹出於時程上的巧合,卻意外讓我踏足這名頂尖越野跑者的成長起點。

5月1日清晨6點半,18名尼希米越野跑班學員集合於觀音山遊客中心廣場,我是其中之一。這天是為期11週越野課程的最後一堂,大家乖乖暖身整裝,臉上寫滿期待──因為今天要跟隨晏慶教練跑進觀音山,攀越大崩壁,直奔硬漢嶺。

一群人緩緩跑進觀音山,也跑進晏慶教練的年少歲月。「最後一堂課選在觀音山,是因為我對這裡超熟的。」晏慶教練出身三重,國中時就在觀音山一帶騎單車、跑步,對這裡瞭若指掌──他邊跑邊講,從觀音山石開始說起,講到清朝年間創立的開山凌雲寺與凌雲禪寺,以及日本大正時期的楞嚴閣、台北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與花山院法皇高僧石雕,乃至三重商工田徑隊在觀音山鍛鍊出眾多國手的故事,「不只我,像長跑好手『印帝』周庭印以前也在這邊練。」

一步一步跑向硬漢之巔,我回想著11週以來對這名頂尖跑者的觀察。如今江晏慶凡出征國內越野賽必摘男總一,這無人能敵的奇蹟,除了來自勤勤懇懇的累積,還有什麼關鍵原因?

江晏慶與學員於觀音山

始於一顆不服輸的心

選擇江晏慶作為本期封面故事的起首,不單因為他是台灣目前最強的越野選手,也因他迄今17年的越野跑生涯,恰好折射出台灣越野跑發展史的一段縮影。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喜歡越野跑。」雖非體育科系出身,但長距離運動一直像江晏慶生命中的嚮導,默默牽引著他。從同心長跑協會、三重商工田徑隊到大腳丫長跑協會,當時的江晏慶雖也會到五股觀音山、台中三汀山練習,但都以鋪裝道路為主,「早期根本沒辦法想像什麼是『在山上跑步』。」他說,他的同鄉跑友、現役教練黃崇華當時有跑HASH的習慣,「我每次看他跑完HASH兩腿全是刮傷,就覺得怎會有人想要跑山呢?這運動大概與我無緣。」

緣分總是難說。2009年,當時讀大二的晏慶在大腳丫認識古明政,被古大哥帶去跑合歡西北,晏慶穿了雙馬拉松鞋就出發了,「上坡還行,下坡我完全被海放。」下山後,晏慶兩腳都扭傷,他問自己還要繼續跑山嗎?「我不確定。但『不確定』就代表有前途,至少不是『不要』。」當年晏慶已是國內三鐵常勝軍,他很清楚跑山的風險很可能危及馬拉松生涯,「但我心裡有股氣,我不能接受自己在這裡跌倒。」

2013年,即將從研究所畢業的晏慶選擇TNF100越野賽作為人生初百K,也是他給自己的畢業「走」(「走」台語讀同「照」),結果以7小時58分38秒奪冠,一戰成名。回憶成名戰,晏慶說:「當年台灣沒有人能想像在純粹的山徑裡跑比賽,所以越野賽事的公路占比都非常高,那場TNF原本有20公里山徑,結果因為下雨,還改成只剩10公里。」

晏慶的越野生涯中,選手與教練兩種角色廣為人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也曾擔任過執賽者。晏慶畢業後第一份正職,是加入古明政、陳仲仁與劉治昀組成的古塵流冒險運動工作室,舉辦了他所謂「當時沒人能想像的純山徑越野賽」──2013年9月荷蘭古道山徑越野賽,有15公里與8公里組(順帶一提,15公里組冠軍是後來成立跑山獸的Petr Novotny),山徑比高達95%,吸引800多人參加,轟動武林。

可惜荷蘭古道越野賽只辦了兩屆,「2015年發生蠻多事。」在台灣越野跑史上同樣赫赫有名的七星登山王越野挑戰賽,在那年4月假借登山健行名義舉行,引起陽管處不滿;7月陽管處在荷蘭古道越野賽前一週臨時公告「不允許任何競速相關競賽於園區內山徑或步道舉行」,最終導致荷蘭古道取消退費收場,「古大哥也是那時候開始爬山,因為古大嫂希望他不要再辦比賽,太累了。」如今,運動筆記網站上還留有當年的退費公告,善後聯絡人寫的就是江晏慶。隔年,七星登山王原欲故技重施再度闖關,結果陽管處以步道整修為由封閉道路,以此告終。

看似剛萌芽的越野潮被摘除,但種子已播下。也是2015年,另一位越野菁英選手周青以新星之姿出戰七星登山王賽事;同年來自捷克的越野好手Petr Novotny與泰雅族女孩Eva共同創辦跑山獸工作室,至今正好10年。

或許正因經營不易,晏慶說,「我感覺大家都很珍惜這個圈子,用一種比較友善的態度在山裡跑步。」隔年出現一波賽事復興潮,虎豹雙棲等知名賽事在2016年誕生。而後2019年,行政院宣布山林解禁,越來越多人走進山林,湧起百岳單攻與多日縱走潮流;族群也有年輕化趨勢,原本是登山嚮導的「GO FORMOSA」創辦人歐霸,也是在那年開始嘗試推動越野跑相關活動,如今成為越野界最受年輕跑者歡迎的跑團。

這年,江晏慶正式啟動他的另一種身分:越野跑班教練。

從教練變成教練們的教練

雖然早有多年教練資歷,但自己開班是第一遭。當時江晏慶做了一項國內創舉:在晚上開越野跑課。「先前香港跑者曾小強來台,我們在馬崙山一起訓練。由於曾小強正職是消防救護員,白天要工作,我問他都怎麼練習?結果他說他都晚上戴頭燈去跑山。」這讓晏慶腦洞大開,「我覺得或許可以試試看,所以2019年我就開了夜間越野跑課程,沒想到學生還不少。」

後來疫情爆發,國內爬山熱潮也跟著大爆發,解封之後盛況愈熾。「2022年解封之際,適逢UTMB世界系列賽開始推出,很多跑者出國比賽;加上2023年底古大哥與周青挑戰中央山脈大縱走的紀錄片《赤心巔峰》上映,也讓越來越多人認識越野跑。」

風潮湧起,想了解越野跑技術的學生越來越多,師資開始供不應求。2023年,江晏慶又立下一項創舉:成立國內第一個越野跑教練培訓機構Cliff Coaching System。他以自己過去參與XTERRA國際教練證照培訓營的經驗為基礎,整合技術指導、裝備使用、課程與路線設計、緊急狀況應變排除、健康促進、訓練法等項目,打造出3天2夜的教練培訓營;學員於營隊結束後,還需歷經14週的自我培訓期,期間除了閱讀指定書籍,還需要至晏慶教練的越野課程擔任助教、參與晨間線上會議等,最終通過面試與術科考試者,方能獲得CCS所頒發越野跑教練證。累計至今,已有近30名越野教練獲得CCS證照。

江晏慶於找茶越野擔任賽道教練為選手們配速

培訓越野跑教練之外,江晏慶也希望培養更多年輕優秀大專選手,於是他去年與UP Sports合作發起「跨界野行」徵選計畫,希望培養國內各專項選手,跨界挑戰世界越野跑賽事,「一共有10人入圍徵選計畫,最後有4位順利通過今年初的國手選拔賽,即將前往西班牙參加世錦賽。」4位選手中,有3位是田徑選手、1位定向越野選手,「都是很優秀的人才,但原本對於越野跑這項運動是陌生的,如果貿然就鼓勵他們去參加越野跑競賽,只會增加受傷風險與挫折感。所以我們先提供訓練課程,再讓選手去參加選拔賽,成果我覺得蠻不錯的。」說這段話的時候,我彷彿在教練眼中看到,當年那個在合歡西北峰受傷卻又不肯服輸的少年。

當拚盡全力,就無須畏懼輸贏

談了這麼多教學、傳承與分享,那麼晏慶自己的選手之路呢?「我的目標一直都是在國際賽事拿到好成績,讓世界看到台灣選手的實力。」去年8月,他出征盼望了十多年的UTMB總決賽100公里組(CCC),以13小時34分29秒拿下第68名,締造國內男子最佳成績;接著在10月出征Transjeju By UTMB 100K拿下第五名,締造台灣第一座UTMB系列賽獎座。

2020年時,晏慶其實經歷過一段甲狀腺亢進的生病低潮。那段時間的他,在平地跑步甚至沒辦法超過4公里,不過他卻發現在山上可以完成比較長的距離,「當時我還是得持續教練工作,去山上場勘時,我發現自己跑走交替竟然可以完成10公里,而且感覺好舒服。」後來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他慢慢恢復健康,重出戰場,回首過往那段生病的歷程,身心連結的議題或許是生命為他帶來的禮物。

晏慶教練的課堂中,經常出現三個關鍵字:覺察、擺位和順勢。概括言之,覺察是辨識緊繃與卡住之處,啟動身心狀態改變的起點;擺位是透過覺察,將身體擺置在相對較鬆的結構狀態與位置;順勢則是在放鬆的擺位下,進一步優化、調整與訓練。如果執行得宜,便能讓身體以比較自然的狀態運作,透過「以運動改善運動傷害」的原理,解除身體代償所造成的疼痛與不適。

「很多人重視變強甚於健康,但我的想法是反過來:只要變健康,就會變強。」去年底晏慶開始認真學習心理治療當中的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薩提爾模式講到一個概念是『渴望』,那個『渴望』不是指你很渴望某樣東西,而是指不可缺少的東西。例如植物沒有水會枯死,而人則是需要愛、接納、自由、包容等才能夠活下來。」某次晏慶教練在課堂上為一名因長年訓練而僵硬緊繃的學員調整,一邊為他放鬆筋膜,一邊說:「其實你做得很好,你是可以放鬆的。」在旁邊的我也愣了一下:是啊,是不是我們打從心裡就不相信自己可以放鬆、可以被接納?

身為一個經常面對輸贏關頭的運動員,江晏慶深層的渴望議題,其實是對自我價值的接納。「如果我今天因為輸了一場比賽就否定自己的價值,那我注定要活得很辛苦,因為勝負是不可控的,我們可控的只有自己的狀態。」

今年3月初,江晏慶在發發爾衛國手選拔賽70公里組途中發現自己忘記帶晶片,最後雖堅持完賽且為第一名,卻仍因不符規定而被取消成績,成為本屆長距離組最大遺珠;所幸後來在火炎山國手選拔賽的登高組與起降組雙雙拼下男總一,保住兩項國手資格。

發發爾衛與火炎山兩場國手選拔賽中間相隔不到一個月,期間某天他覺察到自己內心還是很在意發發爾衛的失誤與失去,「我蠻高興我能覺察到那份失落感,這樣我就有機會好好去接納自己的心。」像調整身體的擺位一樣,晏慶把自己的心也擺在一個比較鬆的位置,順勢與自己對話:「我問自己,我能夠接納自己的失落感嗎?『可以。』如果最後沒有選上國手,我會難過嗎?『會有一點。』會因為這樣否定自己的價值嗎?『不一定。』會對自己失望嗎?『也還好,因為這段時間我已經拚盡全力準備。』」

當一個人願意真正接納自己,冰山下深層頑固的問題,便有可能重新流動,帶來自己都未曾發現的力量──至此,輸贏已經不是重點,我想這正是台灣越野王者江晏慶不會輸的秘密。

發現忘記帶晶片的江晏慶

晏慶教練podcast
越野有聲

關於覺察、擺位與放鬆,覺得很深奧嗎?江晏慶教練在今年新推出的podcast節目「越野有聲」裡透過每集30分鐘左右的內容,分享更多的實例與經驗,並且會提供聽眾自我練習的迷你作業。想要更了解越野跑知識、賽事制度以及身心連結技術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囉!

珍貴的見證

《翻岳3:超越完賽的價值》

由邱天盛導演親自拍攝製作的紀錄片《翻岳3:超越完賽的價值》,完整拍下江晏慶在兩場國手選拔賽的歷程。雖然發發爾衛一役忘記帶晶片的失誤堪稱脫稿演出,卻展開另一種發人深省的感動與價值。巧的是,江晏慶在進入CP站前發現晶片沒帶而喊出的那一聲「啊!」就這樣被邱天盛導演的鏡頭捕捉下來,並且成為影片的開頭。我問邱導,在這支紀錄片中,他所謂「超越完賽的價值」是指什麼?邱導說:「我們只看到他在發發爾衛70公里的13個小時,但實際上教練為此準備的過程是更漫長且全面的。他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才是真正的價值,而不是只在那13個小時而已。」

圖:©邱天盛提供

江晏慶與邱天盛導演(右)

跟著晏慶教練跑山去

週四晨間的越野課,江晏慶教練都會安排幾次郊山練習課,帶領同學實地操練。以下分享三個教練上課的教學地點,快收入你的練習清單!

發發爾衛當天相當炎熱 ©邱天盛提供

①文間山
目標_體能強化
距離_約2.6公里
爬升_約180公尺
特色_從東吳大學田徑場至文間山這段路不複雜,不易受傷且無須太多技術要求,具高可跑性同時也有不少爬升,適合作為主要練習路線,可以用10公里越野跑的配速跑40分鐘,用來打好體能基礎。

②軍艦岩
目標_繞圈策略
距離_約3.4公里
爬升_約150公尺
特色_由於在同一個地方繞圈,很適合拿來測試不同策略的速度與體感。此外,軍艦岩也很適合練下坡跑,可以選一段大約400公尺的坡反覆練習,每一趟覺察不同重點,有助於克服對下坡的恐懼。

江晏慶於軍艦岩示範教學

③觀音山
目標_賽前模擬/跑旅探索
距離_約7.5公里
爬升_約500公尺
特色_以安山岩為主要地質結構,有各種峭壁與攀繩路段,富挑戰趣味,可作為濟州島UTMB的模擬練習。此外,觀音山有兩座百年古寺與眾多文史遺跡,五至六月更是繡球花季,當成跑旅探索也很棒。

●文章授權轉載自《旅讀or》雜誌第160期:台灣越野,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旅讀 第160期
出版頻率:月刊
出版日期:2025-06-01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旅讀Or 越野 運動傷害 古道 運動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熱炒到失傳的家常味!張曼娟:蔥勁十足

昭和年間大港長怎樣?從臺史博館藏尋找庶民日常的痕跡

聽見金句/給失智者選擇權,做他開心的事情。

嚴選9家大阪昭和喫茶店 一窺日式珈琲文化百年進化史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