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能避邪還能藏寶?盤點世界各地奇特的睡眠文物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

文_張慧萱/旅讀
圖_旅讀、、視覺中國、The Met、ColBase、Wellcome Collection、Wikimedia Commons

人類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一顆看似平平無奇的枕頭,卻可能影響你一整天的狀態。它能是安睡時的寢具,也能是通往榮華富貴的鑰匙。

過年返鄉一週,我心心念念的全是台北租屋處的枕頭。除了身處地震搖滾區的因素外,還有一個令我無法安眠的主因──家裡軟塌扁平的枕頭。枕頭最初型態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就已經出現,原始功用僅為端正姿勢、預防肩頸痠痛,後來則演變出各種功能。它是甄宓的金縷玉帶枕,寄託著人們潛意識中最幽微的情感,它是王公貴胄趨吉避凶的珍寶,更是歐洲貴族彰顯身分的日常用品。一顆看似平平無奇的枕頭,卻悄悄述說著人們心底最深層的盼望。

2025年為3月14日,世界睡眠協會將每年的3月第3個週五定為世界睡眠日,希望藉此讓大眾認識睡眠的重要性。現代人睡眠必不可少的枕頭,最初甚至「長在」動物自己身上!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閨房

早在人類誕生以前,樹棲型人猿就已經使用曲折的手臂、石塊、草束與獸皮作為枕頭,除了能維持姿勢擁有良好睡眠品質,同時防止昆蟲進入口、鼻、耳中。七千多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曾出現石枕,古人墓葬中則發現木頭、象牙製作的枕頭。湖北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黃岡螺螄山墓葬中曾挖掘出石枕,《說文解字‧木部》也有該字解釋:「枕,臥所以薦首者。」在在顯示枕頭歷史之悠久,與人類連結之深刻。

埃及人會在墓中放入石枕或木枕,象徵重生之意。(圖3© The Met 圖4 © Wellcome Collection)

在東方,對於枕頭的應用與詮釋更將枕頭推上藝術品層次。從最初的石枕、木枕,到戰國時期的竹枕、銅枕、玉枕,西漢時期甚至出現漆枕和絲織枕頭,如馬王堆出土的黃褐絹地「長壽繡」枕頭。但神州大陸最為出名的枕頭類型,還是非瓷枕莫屬。至今最早瓷枕為出土於隋開皇張盛墓的三彩花瓣紋枕,目前收藏於中國國家中。此後,瓷枕於唐朝時廣泛流傳,到宋朝時製作瓷枕與玉枕的工藝更是大為興盛。

宋金元時期的瓷枕大部分產自河北的磁州窯,瓷枕為磁州窯獨有的一個系列,磁州窯瓷枕甚至飄洋過海抵達。但是到了明清時期,瓷枕風潮退燒,取而代之的是絲質與布質枕頭大量盛行,平民百姓會在枕頭內放入秸稈或蕎麥,繡花枕頭也在此時風行。在紫禁城中,瓷枕則成為重要的收藏文物,像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即是清朝乾隆帝珍愛重視的寶物之一,蘊藏著居安思危之意。

黑猩猩使用曲折的手臂當作枕頭 ©Daniel Ramirez/Wikimedia Commons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國立故宮博物院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國立故宮博物院

畫作《Miranda en La Carraca》中的19世紀枕頭以乾草製成 ©Public domain

一顆枕頭,各自表述

現代人睡慣西式軟枕後,難以理解又硬又高的瓷枕真能拿來睡覺嗎?唐宋時期的瓷枕作用繁多,其一是消暑,李清照《醉花陰》提到:「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其二是養生,如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明目枕」;其三是藏物,古人藏匿金銀財寶之處;其四是維持女子髮型,像是如意頭型枕、葉形枕、蓮紋枕等都是常見樣式,古人厚實的長髮,則能緩解瓷枕帶來的堅硬感。日本江戶至昭和時代,藝妓習慣枕著「箱枕(はこまくら)」入睡,防止髮髻散亂。除此之外,枕頭更有著趨吉避凶的重要作用

江戶時代的「南天獏蒔绘枕」,枕頭上繪有能吃掉惡夢的妖怪貘,以及能驅除惡靈的南天竹。©ColBase

唐宋女子為了維持髮型,睡覺時會選用蓮紋枕或如意枕。©視覺中國

《舊唐書‧卷三十七‧志第十七》記載:「韋庶人妹七姨,嫁將軍馮太和,權傾人主,嘗為豹頭枕以辟邪,白澤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各種祥獸造型的枕頭應運而生,唐朝時流行豹頭枕、虎枕,宋朝時風行獅枕、人型枕與蛟龍枕,清朝更出現臥貓枕。東晉王嘉所著的《拾遺記》曾提到:「漢誅梁冀,得一玉虎頭枕,云單池國所獻,檢其頷下,有篆書字。云是帝辛之枕,嘗與妲己同枕之。是殷時遺寶也。」商紂與妲己可能枕過的玉虎枕,則是具有避邪祈福的作用。而清乾隆帝喜愛的嬰兒枕,則寓意著光耀門楣的期許。在日本,有專吃人惡夢的妖怪「貘」,往昔人們會將其繪製於枕頭上,或是製作出貘造型的貘枕。

南宋時期製作的景德鎮青白瓷枕 ©The Met

開啟夢境之門的鑰匙

枕頭也是人們連接夢境的一扇門,畢竟想要安然入夢就要先睡得好。鄉野奇譚中,宓妃留枕一事讓世人動容,相傳曹魏時甄宓將自己的金縷玉帶枕留給曹植以做念想,呼應著曹植著作《洛神賦》。唐朝文人沈既濟《枕中記》,夢中人享盡榮華富貴的一生,將黃粱一夢刻劃的入木三分。潛藏其中的枕頭不再只是枕頭,它是讓人獲得祈求之事的一把鑰匙,反映出人們潛意識中最深層的渴望。

在西方,工業革命後紡織業快速發展,促使軟枕普及化。現代人選擇枕頭多以健康為主要考量,像是蕎麥枕、記憶枕、人體工學枕等,當代人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更需要一顆好枕頭。

西村重長以《枕中記》為背景繪製出浮世繪《風流邯鄲枕》 ©ColBase

軟硬枕PK

瓷枕

發源於隋朝的瓷枕,於唐宋時期發揚光大。唐五代時期瓷枕裝飾手法多使用模印與細劃絞胎。到了宋金元時期,以繪畫為主,還出現留花剔地、珍珠地劃花等裝飾工藝。磁州窯使用的珍珠地劃花工藝,為瓷器工藝的一大創新,珍珠地劃花是模仿金銀器的魚子紋,繁複的燒製技術呈現出瓷器上一顆顆恍若珍珠地的紋飾,是彼時窯場中最上乘的瓷器。

磁州窯 白釉珍珠地劃花牡丹紋瓷枕 ©The Met

絲綢枕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貴族們會使用精緻華美的刺繡裝點枕頭,以展現自身財力與身分,皇室使用的枕頭都有嚴格規定尺寸。英國枕頭多半以枕套包覆,與現代人使用方法相似。牛津布製成的牛津枕頭套,特色為以真絲裝飾的精緻邊框。

圖:©The Met
圖:©The Met

繡花枕

清末民初開始風行的繡花枕,上頭的枕頂繡工藝是中國重要傳統技藝。繡花枕通常以植物、動物、建築、故事等花樣呈現,主題如福壽雙全、獅子滾繡球、五子連科、麒麟送子等。從繁複的圖像到精彩的故事,全都展現出民間匠人別出心裁的巧思。

©麥翔雲/旅讀

夢回枕頭之初

3000 B.C. 古埃及墓葬中發現製作精美的木枕、象牙枕

埃及人會在墓中放入石枕或木枕,象徵重生之意。(圖3© The Met 圖4 © Wellcome Collection)

1600 B.C. 相傳在商朝時已經出現完整的枕頭形制

200 B.C. 西漢時銅枕作為陪葬品使用

595 隋朝張盛墓出土迄今發現最早的瓷枕三彩花瓣紋枕

唐三彩瓷枕 ©任中豪/旅讀

960 宋朝時瓷枕興盛,除了工藝技術進步,也開始流行在枕頭上作詩文與書畫。

宋《槐蔭消夏圖》 ©視覺中國

1000 7~18世紀時土耳其的基里姆工藝飛速發展,除了地毯之外也生產枕頭等產品。

1900 清末明初繡花枕盛行

1970 NASA為緩解太空人身上壓力研發出全新的聚氨酯材料,民間將其用來製作枕頭,即為如今的記憶枕。

●文章授權轉載自《旅讀or》雜誌第157期:旅居雲南,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旅讀 第157期
出版頻率:月刊
出版日期:2025-03-01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旅讀Or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物 日本 埃及 閱讀藝文 歷史散策 世界睡眠日 博物館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內部控制不是萬靈丹?企業防弊的盲點與漏洞

新竹中央市場李記米苔目:可甜可鹹60年 正宗客家米香味

佈滿人名與數字石碑有何意義?人權館園區落成逾10年紀念碑的精神與轉型正義工作

宜蘭羅東猿燒季節料理:堪比圖鑑級生魚片 道地台灣日料選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