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師之手,畫師之心:橫田太郎──名單之後#104

文/張琬琳(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橫田太郎 入選 臺展第10回、府展第1、2回

,日本帝國在臺灣的建設,象徵著引進現代化文明的統治,而總督府在臺灣的開發與工業資本投資,亦帶來了拓殖產業的經濟實績。

總督府在臺灣的現代化規劃與建設,尤其仰賴工程技師的專業與長才,來進行各項公共工程的建設,以及工業設施的建制,並需持續培養專業技師人才,來投入長期的操作和永續運營。

出身日本士族的橫田太郎,原籍福島縣,他出生於臺灣割讓於日本統治的第一年,1895年(明治28年),並在臺灣接受教育。大正4年(1915年),橫田太郎於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畢業後,就讀省教習所高等科,並任職於總督府鐵道部,持續接受完整的鐵道工程專技訓練,先後並擔任總督府交通局技手和技師,是推動臺灣鐵道建設重要的工程師之一。

橫田太郎在任職總督府鐵道部期間,曾於《臺灣鐵道》雜誌發表至朝鮮和滿洲國的實業考察報告〈鮮滿旅行だより〉,也系列發表了精彩的「空氣制動機」研究論作,1926-1927(昭和1-2)年間,以連載方式,詳述了機械的功能、原理、構造、作用等等,並逐次說明其設計和研發的過程,嚴謹而專業。

橫田太郎手繪空氣制動機設計圖,出自《臺灣鐵道》,1927。

橫田太郎手繪空氣制動機設計圖,出自《臺灣鐵道》,1927。

橫田太郎擁有工程師的專業技手,在繪製工業設計圖的專業外,他同時兼具了繪畫者的心靈。當時日本殖民政府藉由臺灣美術展覽會的推展,鼓勵畫家創作具有臺灣特色的繪畫作品,像是臺灣的風景、水果、民情等意象,都成了日本畫家用以描繪殖民地臺灣風情的物件。

橫田太郎於1936年所畫的《靜物》,正是以描繪臺灣水果為主題,入選臺展第10回。畫中碩實的鳳梨,搭配文旦、葡萄、木瓜等臺灣水果,以立體的構圖和分明的層次,呈現出熱帶島嶼的南國風情,充分表現了日本帝國對殖民地臺灣的異國投射與南方想像。

橫田太郎也喜歡登山,1931年,他以鐵道部技師身分,和日本山岳協會會員參加了次高山(今)橫越大霸尖山的高山縱走活動,並留下詳細的縱走勘實紀錄〈次高山より大霸尖山への縱走記〉。

橫田太郎,《靜物》,1936。圖片來源:第十回臺展圖錄。

橫田太郎喜愛紀錄臺灣的一切,尤其擅長透過繪畫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這片土地的深刻認識。他的另一幅入選府展第1回(1938)的畫作《製糖工場》,更是以身為工程師對於榨糖工廠設備的精密理解,運用立體透視畫法,從機械的線條、比例、等分,到繪製立面圖、陰影、接合點,把製糖機械設備,描繪得清晰而細微。《製糖工場》的作品,讓橫田太郎持續從一位工程師身分,轉化成了畫師,這也鼓勵他持續再於隔年創作,以一幅繪製工廠廠房全景的畫作《綠裝工場》,再度入選府展第2回(1939)。

橫田太郎,《製糖工場》,1938。圖片來源:第一回府展圖錄。

橫田太郎,《綠裝工場》,1939。圖片來源:第二回府展圖錄。

現代化的機房和廠房設備,成了繪畫的題材,橫田太郎將原本生硬的工業圖,轉換為更具美學價值的繪畫作品,既開拓了臺灣題材的廣度,也符合了殖民政策方向,強調日本帝國進步治理的現代化工業發展模範。而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號召和大日本帝國版圖的擴張,現代化工廠、重工業機械的進步意象,在當時亦成了具時代性的畫作潮流。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中的榨糖機實景照片(1939)。

1940年到1945年終戰這段期間,橫田太郎受聘於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擔任虎尾製糖所鐵道主任,也是該廠最後一任鐵道主任。在戰爭時期,橫田太郎的職位,可謂任重而道遠,既要維持臺灣在戰時的糖業生產,同時又得確保鐵道運輸的過程,提供原料和產品輸運無虞。

1941年,以建立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號召興起,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橫田太郎的畫才與作品,亦被收攏進戰爭動員的文藝體制裡。1941年9月,他的作品於「臺灣聖戰美術展」中展出。在大時代的命運舵手下,無論是工程師,或是畫師,橫田太郎身為日本帝國的一分子,無能脫離得了這場大戰的動員,他同時貢獻出技師和畫師的才華,一步步受召向前,朝往浴血聖戰的烽火之中。

《臺灣糖業視察記》中的虎尾糖廠及鐵道實景照片(1935)。

#名單之後104

參考書目:

伊藤重郎編,《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臺灣製糖株式會社,1939。

後藤忠三,《臺灣糖業視察記》大阪砂糖商同業組合,1935。

黃文榮,〈日治時代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的人事組織初探〉,收入《臺灣文獻》64:4,p.127-166。

臺灣鐵道協會,《臺灣鐵道》月刊,1926-1927、1931。

臺灣創價學會,《日治時期臺灣官辦美展(1927-1943)圖錄與論文集,臺北:臺灣創價學會,2010。

國史館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http://ds3.th.gov.tw/ds3/(2020/3/31檢索)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2020/3/31檢索)

●本文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治時期 鐵道 雪山 建築 閱讀專題 殖民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臺南古都竟有1600座廟宇?盤點孔廟、天后宮等大有來頭的神明宮廟與百年古蹟

香港發揚光大的小吃「馬來糕」 竟與英國殖民史有關

舞步中,探索客家文化記憶:專訪君舞蹈劇場團長 謝宜君

從臺北到北斗,仕紳畫家余德煌的北斗紀事──名單之後#143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