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光華號小姐」嗎?從車勤服務員看臺灣鐵道史!

當年執勤中的車勤服務員(亮萍姐)。(圖/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提供)
當年執勤中的車勤服務員(亮萍姐)。(圖/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提供)

文.攝影∣ 萬蓓琪  
圖 ∣ 國家籌備處

臺灣鐵道產業女性員工影音資料蒐集計畫:本口述訪談計畫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自 2019 年起開始進行的採集紀錄。透過訪談不同年代在鐵路局擔任各種職務的女性員工,展現鐵道產業中女性勞動者的不同面向。

籌備「臺灣鐵道產業女性員工影音資料蒐集計畫」的過程裡,有兩種典型的人物會立刻浮現:一種是符合時代潮流裡對「性別平等」的期待,像是第一位女站長、第一位女司機員;另一種則是符合大多數人對這個產業裡「女性」的想像,如播音員、「隨車小姐」,或是「光華號小姐」。

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

亮萍姐是第一波臺鐵為我們推薦的人選之一,她曾經是乘客口中的「觀光號小姐」、「光華號小姐」,更精確而言,她們的職務是「車勤服務員」。

「我娘家在臺中,高中畢業的時候,鄰居叔叔曾問我爸爸:『臺鐵在招人,你女兒要不要去考快車小姐?』我爸爸反問他:『你女兒怎麼不去考?』結果鄰居叔叔說他女兒超重。於是爸爸問我要不要去試試看,我就去考了。」亮萍姐笑著憶當年。

訪談中的亮萍姐。(圖/萬蓓琪攝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要成為車勤服務員,首先必須經過筆試,才能參加面試。亮萍姐與我們分享她的面試經驗,「進去後,首先量體重、量身高,接著走一個 V 字形。而主考官在面試時,除了詢問會不會講閩南語、會不會講英語,更強調這份職務的重點在於服務態度、禮貌等。」

在亮萍姐的故事描述中,有一句在現今聽起來「不合時宜」的規定:「當時針對身高的規範十分嚴格,必須超過 158 公分,但不能超過 165 公分,我剛好可以。」

對於身高不宜低於 158 公分,是由於工作上可能有所不便,這點比較容易理解;不過為什麼會要求不能太高呢?亮萍姐認為,也許是為了看起來比較一致,「我們後來分組,160 公分左右的分為一組,163 公分至165 公分左右則分到另一組。」

亮萍姐回憶初到職時,對於每個車廂都有一個小姐感到驚嘆,「我們會在起車線上車,然後把事前的工作全部準備好,比如放清潔袋、放衛生紙、窗簾要拉上、雜誌要放好,一切準備就緒後,空的列車才會發進臺北月臺。抵達月臺的時候,我們小姐會站在每節車廂的門口迎接乘客,常常有人稱讚這樣的情景很好看、很漂亮,也有不少人說乘車體驗感覺不錯。」

「後來工作人員一直減少,一列車從八節車廂增加到後來的十節車廂,卻只剩下兩、三個小姐,就覺得好稀稀落落。」亮萍姐進入臺鐵擔任車勤服務員是1976 年,在那個年代,搭火車的人遠比現在少,在火車上服務似乎也顯得十分與眾不同。亮萍姐回想起從前的時光,像是回到時光隧道,動作、表情都散發著那樣的精神奕奕。然而事實上,臺鐵現在的人員配置遠比亮萍姐描述的來得更精簡,一整列火車除了司機員、列車長之外,只有一位車勤服務人員。

沒有冷氣的火車旅行

進入臺鐵之後,各種列車都要跑,亮萍姐輪值過觀光號、光華號和後來的莒光號。其中,「光華號」因為車體的不鏽鋼外觀被暱稱為「白鐵仔」,是許多鐵道迷心中的神聖存在,也是自強號行駛之前速度最快的列車。不過光華號沒有冷氣,沿途車窗開啟,「空氣十分清新」。

「那時候比較資深的車勤服務員會優先選排莒光號的班,我們那時候因為初到職,所以會輪光華號。有一次我工作結束後回到站上,同事看著我的臉,笑著問我今天是不是跑光華號,因為光華號的灰塵很多啊。」亮萍姐補充,那時候的車程是當天早上去、下午回來,尤其經過苗栗山線的時候,黑煙會從車窗竄入,回來以後臉都黑黑的,所以看臉就知道今天跑光華號了。

當年光華號開始行駛時的報導(1966年8月6日徵信新聞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提供)

此外,讓現在的我們難以想像的是,從前搭火車除了可以吃便當之外,車上還會有人為你泡茶、並且送上毛巾。「長途列車都要發毛巾,差不多在苗栗左右發一次,因為那邊會過很多山洞嘛,然後差不多在斗南的時候再發一次,沿途總共會發兩次毛巾、再收回來,回臺北之後再開始清點毛巾。」

「清點毛巾的時候務必仔細,一趟車回來如果損失兩條毛巾,就要扣錢,一條毛巾兩塊錢。」不只是毛巾要清點,當時在光華號車上發的便當盒,也要回站清點數量。車勤服務人員要做的工作,遠比一般人想像的還多,像是發毛巾的空檔要算好時間發便當,早上和傍晚的列車還要發報紙。大部分車上要用的東西,例如衛生紙、垃圾袋,都要在列車出發前,準備好帶上車。

「我們常常要跑上跑下,到起車線時,有些車站還要走鐵軌。所以鐵路局發的鞋子都是不高的,大概比平底鞋再高一點,目的是方便跑。可是女孩子愛漂亮啊,我們就會到高雄後車站買高跟鞋。踩高跟鞋妳要怎麼跳車廂、要怎麼去走那個鐵軌呢?想起來自己那時也是很有本事。」

臺鐵的車勤服務員小組。(圖/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提供)

「各位旅客,山佳站到了,要下車的旅客請準備下車⋯⋯」

無論是車上或是車站,那些揚起的車班提醒廣播,對旅客來說都無比重要,亮萍姐從在車上時就開始擔任車上的播音人員,「他們會從車勤人員中挑選幾個去練習唸臺詞,像是『各位旅客,本次列車停靠⋯⋯』沒有經過特別的訓練,就是要注意抑揚頓挫啊、不能講太快,我曾因為語速太快而被糾正。」

除了一般性的車次、站名,如果遇到事故、人員闖入軌道等突發事件,臺鐵也都有準備制式的播音詞,播音人員並不需要驚慌。亮萍姐回想起印象比較深刻的播音經驗,是在跑北迴線時,「通車到花蓮時,需要介紹沿途風光,比如觀音隧道,它的長度有多少,還有什麼橋是最長的橋啊,這些話都有播音詞,然後現在經過那個什麼溪啊,就照著那個稿子唸,我記得那時候有兩張稿紙。有一次我正在唸介紹稿時,車子剛好進了隧道,全車都黑了,烏漆抹黑的什麼都看不到,完了,我也不知道要唸什麼就播到一半,只好裝死,沒了。」

在列車上的時間「咻」的就過了,亮萍姐坦言自己並不知道當時臺鐵對於車勤服務人員有執勤的年齡限制,「也不是臺鐵刻意隱瞞,剛出社會的我什麼也不知道,來到這裡工作,人家叫你在這裡簽字就簽了,也沒有仔細看合約內容。才知道車勤人員結了婚就不能做、沒結婚也只能做到 25 歲,後來慢慢開放改到 28 歲,當時也沒有多想。」「差不多在 1980 年左右,我們車勤可以考車站播音員,如果考上了就可以下站,不然一直跑車的話,做滿了服務年資,就得離開了。」

亮萍姐認為自己很幸運,在年資屆滿前考上了車站播音員,結束了每天和旅客一起搭著火車遊臺灣的生活,開始在定點車站為每位即將出發、抵達的旅客,廣播該要注意的車班、車次,而那又是另一段不為人知的臺鐵生活了。

※本文出自國立臺灣博物館《觀‧臺灣》第57期「鐵道旅行」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鐵道 博物館 歷史 閱讀專題 臺史博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以「光」為「彩」的絢爛創作!黃敏俊個展「光 ‧ 徘徊」即日起在台南米馬羊藝術空間登場

走訪周杰倫MV拍攝地!蘇格蘭皇家週一睹愛丁堡建城900年的歷史榮光

閱讀的萬種風味:專訪葡萄酒吧「LANDED」創辦人與推介9本配酒書單

走入藏身民間的繪本基地 四大繪本聚落與產地大揭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