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客Meet Hakka】初春循著魯冰花,遊玩大北坑

大北坑社區魯冰花海綻放,228連假可來賞花。 圖/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提供
大北坑社區魯冰花海綻放,228連假可來賞花。 圖/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提供

採訪撰文|朱惟君 

攝影|Biride、朱惟君 

圖|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提供 

插畫|彭昱庭(彭彭)

魯冰花如何賞最美?

這幾年逐漸打響名聲的大北坑魯冰花季,一到花季期間,總能引來大批人潮,「單單2、3個禮拜間,就累積有數十萬人次的遊客到訪」。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總幹事江增平表示,當地魯冰花約從2月中開始,持續開到3月初,但以2月底前是最佳賞花期。

漫步大北坑社區,沿途多條步道及地點皆可賞花,江增平特別推薦,「尤其以水土保持教室園區內以及龍泉步道沿途,花況最好」。也因此,協會在水土保持教室園區內的龍泉步道口,特別設置了具魯冰花意象的裝置藝術。

另外,他也建議,在走訪龍泉步道前,不妨先前往位於步道口的大北坑觀景台,「可於制高點賞魯冰花海及茶園景觀,另有一番風情,也可遠眺大霸尖山及雲海。若是冬季到訪,有時還能見到山頂的覆雪」。

至於賞花時段,他分享個人心得,只要好天氣,全天皆宜賞花。但清晨時,遊客少,山間空氣清新,賞花時格外安靜且舒心自在;而傍晚時,在橘紅夕陽的印襯下,魯冰花海格外柔和,非常美麗。

水土保持教室園區內,以及龍泉步道沿途的花況最好。 攝影/Biride

不只是賞花

大北坑魯冰花季,已辦5年,期間讓江增平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退休醫師及其夫人,自花季期間開始,幾乎天天來訪,時間長達2、3個月。而其他於花季期間到訪的遊客,一周來個4、5天的也大有人在。

「花季期間雖然只有2、3周,但為大北坑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可長達一整年」,他指出,自從當地魯冰花季廣為人知後,遊客的回訪率相當高,而且維持終年不斷,舉辦花季前,大北坑每年的遊客量大約在2、30萬人次;舉辦花季後,全年的遊客量達到了近百萬人次,連帶提高當地的經濟產值,粗估至少也有1.5倍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從青仔到魯冰花的前世今生

談及大北坑魯冰花季為當地帶來的正面效應,江增平非常感謝市長鄭文燦,甫一上任,就提出希望各個農業休閒園區都能各自找到一種具當地意義的花,來營造特色。當時他詢問在地多位長輩,其中一位長輩提出,「『青仔』最能代表我們大北坑」。

原來,魯冰花是後來的說法,早期當地人都稱之「青仔」。龍潭大北坑之所以成為台灣在最早栽種魯冰花的區域,與當地江家密切相關。日治時期,茶葉屬於高經濟作物,日本政府為了提高其產量,補助茶農於春夏時期以豆餅(黃豆豆粕)施肥,入冬後就發放青仔種籽施種於茶行間,供作來年綠肥,最初沒有茶農願意使用。

「後來是因為我叔公在當時擔任保正(約相當現在的村里長),日本人就責令我們家作為先行示範區」,江增平說,實施2年後,其他茶農看到施肥後的產量明顯增加,開始紛紛仿效,才推展開來。之後,村落路邊也尋常可見,路邊花、路邊花喊久了,就成了魯冰花。

從前,魯冰花在每年的10月、11月灑種,2月底開花,可持續開到3月底,花期約1個月;現在因氣候變遷,冬季冷得晚,不宜太早栽種,不然魯冰花一遇熱就停止生長,很快就開花,導致植株過矮不利觀賞。所以近年復育的魯冰花,灑種時間延至11月底、12月初,到了2月中又提前開花,相較過去生長期較短,植株因此略為低矮些,花期也縮短至2、3周。

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總幹事江增平介紹江家古厝的磚橋交錯設計,可通風又可防遇盜匪。 攝影/朱惟君

賞花之餘,體驗在地客家人文

訪大北坑,除了遊賞魯冰花,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更期待遊客藉此認識在地的客家人文,因此從2015年開始,陸續利用社區中的駁坎營造多處紅磚文化牆,當遊客步行其間,可以接觸到這些隱含的俚語、歌謠、傳統祭祀等。

除了上述已歷時多年營造的「客家生活文化園區」外,江增平說,協會內部也已依照社區中各區位特色,另規劃有「客家產業文化園區」、「客家伯公文化園區」、「客家義民文化園區」以及「客家文創藝術區」,預計在明年二月完工後,可有更完整的呈現。

其中的「客家文創藝術區」,後續將交由「大北坑後生協力組合」來規劃營運。他透露,得利於魯冰花季所帶來的效應,也提供了年輕人洄游或留駐當地的環境,近年協會組織另設立了青年團「大北坑後生創拓嘗」,「大北坑後生協力組合」便屬於其中的文化組,與產業組的年輕人互為支持系統,一起舉辦在地農事體驗等相關活動。

「由於花季期間常常造成過於壅擠的交通問題,位於大北坑南邊的『客家文創藝術區』,剛好可以適度疏導人潮,也能增加這區居民的參與感。」大北坑後生協力組合的陳鉦翰說,目前他們的成員約有10位,歡迎遊客在賞花之餘,也可來這邊參與木工、木雕、陶藝、剪粘、彩繪、絹印等傳統工藝的客製化體驗活動。

※本文摘選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季刊《尋客》第32期〈初春循著魯冰花,遊玩大北坑〉。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客家文化 歷史 日治時期 閱讀專題 桃園 閱讀藝文 尋客Meet Hakka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奧斯卡最佳動畫《再見機器人》同名原著漫畫 夢與現實交錯間體會生命中的遺憾

「海廢不再是無用之物」從澎湖海廢與再造藝術反思生態

手錶造型設計與女性貴族有關?你所不知道的鐘錶歷史

新竹才不是文學沙漠(下):日治詩社、戰後壓抑再到文化斷層後的文學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