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AI的智慧圖書館!國資圖開創輕世代喜歡的閱讀體驗
撰文/趙心寧
攝影/江茗洋
圖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的童書區,一名父親正陪著女兒挑選繪本。他用手機輸入書名,接著螢幕上的Q版貓頭鷹帶著他們穿越層層書架,找到了想看的那本故事書。女兒興奮地捧起書本,坐在地上翻看起來,父親笑著說道:「現在找書真的方便多了。」
位於苗栗的一名研究生準備撰寫碩士論文,他需要查閱一篇關於社會學的國外期刊文章,但在地縣市圖書館沒有相關資源,他便登錄「一證通整合平台」,僅花費幾分鐘就找到所需資料,數位領域帶來的便利性不分城市。
從一座實體圖書館,逐漸演化為虛擬與現實結合的知識樞紐,國資圖不僅改變了閱讀的形式,更在虛擬與現場之間,為現代生活注入新的可能性。
虛擬圖書館的無界魅力 一證通改變知識流通
「2024年,六都以外的所有縣市圖書館讀者,都能透過一證通整合平台,用他們的借閱證連結至我們的數位館藏。」國資圖資訊科輔導員劉彥愷表示,國資圖的數位館藏相當豐富,但許多縣市的圖書館資源受限,讀者不一定能享有這些資源,跨縣市辦證程序也相對不便。因此,他們著手開發這個平台,讓所有需求透過一個入口即可完成。「一證通」的誕生,不僅簡化了流程,更真正做到知識無界限共享。
「一證通」解決了跨區域資源共享的問題,「教育雲電子書」則進一步讓教學與學習的過程更加智慧化與靈活。這項針對全國師生設計的數位平台,整合了多家異質電子書資源,教師能輕鬆跨平台尋找符合課程主題的教材,學生可以自由探索科學、文學等多元領域的書籍。自推出以來,教育雲電子書已服務超過3,000所學校,每月借閱量達15,000冊。國資圖的數據顯示教師和學生的閱讀需求持續提升,尤其在跨領域學習展現巨大潛力。
專屬選書顧問 AI選書服務驚喜連連
虛擬閱讀的革新還不僅於此。對於愛書人來說,選書的過程有時是美好探索,但有時也是一場挑戰,國資圖2024年9月發表的新服務「AI為你選書」讓這個過程變得輕鬆又有趣。這項服務是全國首座公共圖書館運用大型語言模型(GPT-4o)的實驗成果,打破了以往僅靠關鍵字搜尋的侷限。
舉例來說,高中生小凱最近迷上了奇幻小說,但他總覺得書海茫茫,不知道下一本該選什麼好。AI根據他的借閱紀錄與近期閱讀興趣,即時提供一系列精準、更有趣的推薦書單。每本書籍還附有簡短的推薦理由與相關關鍵字,小凱可以立刻判定這本書是否適合自己。而且,每借閱15本書,系統就會重新產生一份全新的推薦清單,這項服務就像是圖書館裡的專屬顧問一樣,不僅提高了讀者的黏著度,也讓閱讀成為一場有趣的探索之旅。
快速高效 連結虛擬與現實的智慧體驗
當讀者在虛擬世界探索,國資圖的現場智慧服務則為到館讀者提供更多便利。國資圖推出「iLib Guider尋書導引」APP,是全國首座引入室內定位,整合查書、導引、取書、借書全程無接觸自助服務的公共圖書館,現在絕大多數的館內服務都能用手機來操作。
「有30%的書籍是使用手機借書功能完成,是目前最大宗的借書途徑,顯示我們的讀者非常依賴APP。」國資圖資訊科分析師傅俊淇指出,大型圖書館中常有新手迷路、找不到館藏,館員需要反覆回答同類問題,尖峰時間借閱容易壅塞。
「iLib Guider尋書導引」APP就像圖書館裡的Google map,能精確指引讀者到指定館藏的所在書架位置,手機借書功能就像自助結帳,不需要排隊、直接用手機掃描條碼完成借書,整個過程流暢高效,符合年輕世代喜歡快速而不受打擾的生活節奏。
智慧空間管理 重新定義圖書館互動方式
國資圖不僅僅推出尋書導引應用,由於館內還提供多項實體空間,透過「iSpace智慧空間服務」,有效整合全館所有對外場地,除了讓讀者能自行登記預約,更能進一步操作其中的視聽設備、電腦、門禁等,鼓勵讀者使用APP增進行動能力及自主性。
「iSpace智慧空間服務」有網站、KIOSK、APP等多元管道,協助讀者即時掌握座位情況,不論是需要安靜的個人空間、小組討論,或是使用高品質的語言學習資源,都可以依個人需求進行預約。當現場沒有空位時,APP還具備候補叫號的推播功能,幫助讀者把握時間、不錯過報到時刻。
而這項服務除了便利性,亦符合ESG永續精神。以討論小間為例,燈光與冷氣隨著開始使用與結束準確啟動關閉,智慧又節能,也讓使用過程更加流暢有序。「iSpace智慧空間」的引入,不僅優化館內空間的使用效率,也讓讀者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智慧管理的便利與貼心。
如果說智慧服務改變了讀者的體驗,那麼國資圖內部的創新文化,則是推動轉型的核心力量。創新文化的形成,來自館員們對創新的支持與不畏挑戰的積極態度,每當新服務上線,館內所有部門都會共同投入,全力克服學習曲線,確保服務順利落地。
跨部門合作 支持創新與包容變革
「新系統剛推出時,讀者對操作不熟悉,詢問量大幅增加。但每位同仁都願意參與,共同協助解答問題、記錄常見困惑,並提出改進建議。」劉彥愷分享道。在這樣的合作氛圍下,新服務的推動變得更加高效,讀者體驗也逐漸完善。此外,讀者回饋也成為持續優化的重要推力,滿意度調查中,讀者建議增強漫畫分類檢索功能,館內迅速展開跨部門合作,並在數月內完成更新。
正因支持創新的精神,讓推動智慧服務的團隊敢於嘗試更多可能。以討論小間為例,「iSpace智慧空間服務」曾試驗過以AI偵測場地內的使用人數,希望加速空間流通,雖然AI辨識的結果未如預期,但這次嘗試讓團隊累積了寶貴經驗,未來仍有機會精進。「失敗是過程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學到了什麼。」傅俊淇如此總結。
閱讀未來 從智慧技術到無界共享
這些努力不僅讓國資圖在國內成為典範,也在國際間贏得讚譽,手機借書、智慧空間管理等服務模式,已被多個縣市圖書館效仿。國資圖的經驗分享也跨越國界,與亞洲其他國家圖書館展開合作與交流。
智慧服務的探索之旅永無止境,國資圖未來計畫升級AI選書技術,推出分齡化與主題化書單,滿足不同年齡層與閱讀需求,並根據讀者行為持續優化推薦。同時強化全國圖書資源的整合,讓更多人透過一證通整合平台迅速查詢國際期刊與電子書,拓展教育雲平台的服務範圍,為校園師生提供更即時的數位教材。這些規劃聚焦技術與需求的結合,從AI選書的個性化體驗到數位資源共享,國資圖持續努力成為讀者學習與成長的最佳夥伴。
圖書館的價值不僅在於收藏知識,更在於點亮讀者的求知熱情。從技術創新到讀者體驗,這場閱讀革命正不斷開拓新的邊界,國資圖將繼續以智慧與人性同行,為每位讀者打造專屬於他們的閱讀未來。
● 本文摘選自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所發行雙月刊《書香遠傳》雜誌177期:樂讀在地學,授權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