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裡的小綠人》麻醉時,麻姐的溫馨提醒:「讓你睡覺囉!」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相較於親屬充斥的病房、打仗一樣的急診室,和人來人往的門診區,室為了感染控制,出入皆有管制及門禁,加上病人屬無意識狀態,刀房,就是一個只有醫生、麻醉師和護理師等「自己人」的地方。

麻醉後,恢復前,這群小綠人到底在忙什麼?外人(病人)很難知道。本書用「手術室小綠人」視角,帶你認識這個只有自己人的地方。(編按)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手術室裡的小綠人:麻醉後、恢復前,我們在忙什麼?這裡需要讀心與高速換檯,一個只有自己人的工作日常。》。👉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手術室小綠人Apple

書名:《手術室裡的小綠人》
作者:手術室小綠人Apple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時間:2025年2月4日

讓你睡覺囉,麻姐的溫馨提醒

在病人被麻醉之前,麻醉科醫師會用淺顯易懂的說法,向病人解釋麻醉的過程,像是:「我們先從打點滴的地方注射麻醉藥物讓你睡著,麻醉藥會讓全身肌肉放鬆、失去知覺,原本用來呼吸的肌肉也會放鬆、塌陷下來。為了維持呼吸,會在嘴巴放一根呼吸管連接氧氣,等手術結束,麻醉藥效退之後,可以自己呼吸時就會移除了。」也會隨時叮囑,醒來時要配合指示大口呼吸。

很多病人雖然了解,但對他們來說,麻醉仍然是陌生又無法掌控的狀態,不確定自己在麻醉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害怕會不會在手術過程中突然醒來,或是就這樣一睡不醒?所以在準備麻醉之前,我都習慣對病人說:「讓你睡覺囉。」我覺得相較於「讓你麻醉了」,這樣聽起來輕鬆許多,我希望讓病人覺得麻醉和平常睡覺一樣,只要放鬆就好了。

麻醉不可怕,就是舒服的睡一覺

麻醉是一種使用藥物讓身體暫時失去痛覺與知覺的醫療技術,大致上可以分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區域麻醉。局部麻醉無須另外請麻醉科醫師來施打藥物,像是在診所拔智齒、在急診室縫幾針跌倒受傷的額頭,醫師都可以自行在傷口局部打麻藥,讓病人拔牙和縫傷口時不會感到疼痛。

全身麻醉是手術室裡最常見的麻醉方式,還可以再細分為有插管及沒有插管。有些牙醫或是大腸鏡檢查的廣告文宣會提及,如果害怕檢查過程會痛或不舒服,可以自費使用「舒眠麻醉」,在睡著、放鬆、沒有任何感覺的狀態下做檢查,這就是沒有插管的全身麻醉,稱為「靜脈全身麻醉」,是從點滴給予麻醉藥物,適合小型、短時間的手術或檢查。當手術時間預估會超過三十分鐘、呼吸道有阻塞或是重大的手術,則會選擇插管的全身麻醉,也是大部分手術採取的麻醉方式。

區域麻醉則是在特定部位的神經周圍注射麻醉藥,達到下半身或是侷限於手臂、腳部的麻醉,目前也只有這幾個部位可以區域麻醉,無法做上半身或是頭頸部麻醉。區域麻醉的病人無須插管,手術全程都是清醒的,所以半身麻醉剖腹產的媽媽,才能立刻抱著剛出生的小孩和先生一起拍照打卡。

我自己也有被全身麻醉的經驗,從面罩吸入的氣體沒有特別的味道,當麻醉藥物從點滴管緩緩推入體內時,還沒來得及適應藥物在血管裡的脹痛感,我就睡著了,完全沒有漸進入睡的感覺。下一秒醒來時手術已經完成,過程中沒有任何不舒服,也沒有被拔除呼吸管的印象和疼痛感,真的就像舒服的睡了一覺,而且比平常的睡眠更深沉,有了這次經驗我才知道,原來麻醉真的沒有想像中可怕。

麻姐一句話,撫平病人緊張心緒

外科醫師有刷手和流動護理師協助進行手術,麻醉科醫師也有自己專屬的麻醉科護理師,協助麻醉和插管。在手術室裡面,我們都叫麻醉科護理師為「麻姐」,無論是資深或菜鳥都一樣,不知道這是不是「麻醉科學姐」的簡稱,不過近年來有許多男性麻醉科護理師,所以也開始有「麻哥」的稱呼了。

麻姐是麻醉科醫師在每一間刀房的分身,手術進行時,病人如果有任何緊急狀況,麻姐除了立刻打電話向麻醉科醫師反應,也要先做出初步的醫療處置,維護病人在手術中的安全,是需要獨立決策且非常具醫療專業性的角色,所以我非常佩服每一位麻姐。

雖然每天都在麻醉病人,麻醉和手術對麻姐來說好像稀鬆平常,但他們仍然會對每一位甦醒的病人說:「你辛苦了,手術做好了,一切都很順利喔。」剛開始,我對這個舉動不以為然,因為剛甦醒的病人都是迷迷糊糊的,可能對這些安慰完全沒有印象,直到我自己和家人成為被麻醉的對象時,才感受到這些話語的影響遠比我想像的更多,能夠觸及病人當下需要被安撫的心緒,像被承接住一樣安心。

原來,越是容易忽略的事越是重要,不管在臨床上或生活中,都是一樣的道理。

●本文摘選自大是文化出版之《手術室裡的小綠人:麻醉後、恢復前,我們在忙什麼?這裡需要讀心與高速換檯,一個只有自己人的工作日常。》。👉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大是文化 麻醉醫師 手術 醫病 工作職場 社會人文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琅讀金句/誰不是在看得見的過去和無法決斷的未來之間取捨,真實從來都小得只有此刻而已

好不容易成功跳槽到夢想公司職場,卻開始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工作?

鬆開掐在脖子上的結,擺脫內耗才能真正呼吸——NeKo嗚喵《如何停止不開心》推薦序

身體這些症狀其實是「脾虛」?為什麼養生要先「補脾」呢?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