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走過的台南:內海消逝與城隍信仰的傳承

台南市小南城隍廟主祀的小城隍爺,是被為﹁鴨母王﹂的朱一貴。記者林建農/攝影;聯合報系資料庫
 林建農
台南市小南城隍廟主祀的小城隍爺,是被為﹁鴨母王﹂的朱一貴。記者林建農/攝影;聯合報系資料庫 林建農

文/吳建昇

  「滄海桑田」,這是指大海變為陸地,或稱陸地淪為大海,這是指一地環境有巨大變化,或引申比喻為世事無常,人事變動劇烈。

  大臺南海岸線的地理環境變遷,可以說是「滄海桑田」的最佳案例,過往臺南西側近海地區曾有兩大內海──即「內海」與「倒風內海」,不過這兩大內海卻在19世紀以後已陸化成地,過往曾經浩瀚千里、商艘雲集的潟湖水域,隨著發展而逐漸消失,原有環境地貌被聚落、魚塭、農田所替代,原來依附兩大內海生活的民眾百姓,有的跟著海岸線西移遷徙到近海地區,更多的是與大環境變遷而共生共存。此外,過往在臺南外海曾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離岸沙洲,早期較著名的有北鯤鯓、南鯤鯓、馬沙溝、青鯤鯓、加老灣、隙仔、北汕尾、一到七鯤鯓,近百年則有王爺港汕、青山港汕、網子寮汕、頂頭額汕與新浮崙汕等,不過隨著數百年的歷史發展,目前僅存網仔寮汕仍屬離岸沙洲,其他大小沙洲或已經與陸地相連,亦有已消失不存。這是臺灣歷史上地理環境變動最激烈的地方,這些地景、地貌與人群生活的改變,可以說是大臺南、或說是整個臺灣島的「滄海桑田」。

台江內海。圖/台南社大台江分校提供;聯合報系資料庫 鄭惠仁

  然而,有關台江內海與倒風內海的消失,乃至於離岸沙洲的消失,一般認為這與臺灣西南沿海洲潟地形的演變模式有關,亦即這是自然環境緩慢改變的結果,其變化過程不易被時人所發現,原因有應為地震、土石流、山洪暴發、河流堆沙、潮汐漂沙等,甚至可能受到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不過實際上,人類活動卻可能加速這些自然作用的變化,或者就是造成這些環境變遷的主因,像是:上游過度開發卻未做好水土保持,在內海周圍進行魚塭、鹽田等侵入性的開發,溪河上游興築水庫以致減少下游的泥沙堆積,沿海居民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防風林被砍伐導致沙源吹向內陸,在沿岸興築堤岸或消波塊以減少海浪衝擊等。尤其,近年來伴隨著大型公共建設的興建,像是嘉南大圳、鐵路、高鐵等工程,這些工程都容易破壞原有的地形、水文,造成自然環境的劇烈改變。換言之,造成一地環境變遷的因素很多,有些與自然因素有關,有些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不過最有可能是同時受到自然或人類活動的多重影響。

書名: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
作者:吳建昇
出版社:暖暖書屋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26日

  本書以「滄海桑田」為名,就在於呈現臺南兩大內海-倒風內海及台江內海的環境變遷,也就是由水域空間浮覆成為陸地的過程,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顯示在地形地貌的改變及其影響,讓讀者對古今大臺南的地理變化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本書十分仰賴方淑美《南瀛地形志》、黃文博《南瀛探索》、楊宏裕《大臺南的地形》、顧雅文《尋溯:與曾文溪的百年對話》等書籍,以及李文良、曾品滄、戴文鋒等的論文,希望在諸多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對大臺南兩大內海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而除前言與結語外,本書大抵分為三個章節:首先探討早期的地質歷史與環境變遷,即探討大臺南早期「嘉南內海」的形成,乃至荷治初期以前兩大內海的大致情況;第二章先以「台江內海」為主體進行論述,首節從17世紀荷治時期的發展變遷談起,而因1823年曾文溪改道造成台江內海的大規模陸浮,之後兩節就以此為斷限,分別探討1823年以前及1823年以後台江內海陸化及其影響;最後在第三章以「倒風內海」為主題進行論述,一樣從17世紀荷治時期的發展變遷談起,不過因倒風內海未有明確大範圍改變的時間點,因此就只敘述倒風內海逐漸陸化及其後續發展影響。然本書受限於研究時間、文獻史料和個人能力不足,文中遺漏舛誤之處必然不少,當有待將來進行田野調查及更完整深入的研究工作,惠請諸位先進前輩不吝指教。

書名: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
作者:謝貴文
出版社:暖暖書屋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26日

「城」與「隍」分別指城牆與城溝,在中國南北朝時即已形成城隍信仰,最初為土地神分化而出的自然崇拜,後來逐漸轉化為人鬼信仰,具有與州縣長官相似的多元職能,而朝地方守護神演變。五代時開始賜封城隍神,宋代更將其納入國家祀典,使其神格大為提升。明代則將此一信仰制度化,太祖大封天下城隍,令都、府、州、縣皆在治所依官署形式建廟,官員上任宿廟、朔望謁廟,一年三次迎請城隍祭厲,該神成為與現世行政機構對應的冥界行政官,亦扮演陰間司法審判官的角色。清代延續明制,城隍的官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各地皆有功烈忠臣或清官能吏死後出任城隍之傳說,廟堂的空間陳設與部屬配置猶如森嚴衙門,發揮燮理陰陽、賞善罰惡的功能。

  不過,在城隍信仰日益官方化、制度化的同時,也在基層社會出現民間化、地方化的現象,不僅一般士民會進入官祀城隍廟祭拜、立誓、行善、招魂及議論公眾事務,並將迎城隍祭厲轉化為熱鬧的「三巡會」活動外,縣級以下的市鎮村落也出現許多民祀城隍廟,建廟的背景原因各有不同,江南地區多與商業發達而造成市鎮的擴展及整合有關;山東、陝西地區則因軍事或防禦目的,在村鎮建造城牆或堡寨而來;閩臺等東南地區則是透過特有的分香途徑,將該神香火向外地擴展。

  臺灣於鄭氏時期即在府城東安坊建有首座城隍廟,清領時期改為臺灣府城隍廟。隨著清代全臺行政區的建置,各府、縣、廳幾乎皆設有官祀城隍廟,甚至有一縣或廳有兩座者;而各地也出現不少民祀城隍廟,香火之盛不遜於官祀者,如嘉義鹿草中寮安溪城隍廟、彰化鹿港城隍廟、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等。進入日治時期後,城隍信仰已不再有官方支持,但多數官祀城隍廟都能順利保存下來,甚至成為所在縣市的信仰中心,如嘉義市、新竹市城隍廟等。另外,透過分香或境主公、土地公、有應公轉化等途徑,全臺的民祀城隍廟大為增加,初步統計已高達一百六十餘座,顯示該信仰不僅未見衰退,反而更形蓬勃。

  臺南是全臺城隍廟數量最多、歷史最久、類型最多元的地區,包括有創建最早、位階最高的臺灣府城隍廟;首座縣級的城隍廟,即臺灣縣城隍廟(今稱「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唯一一座由駐地武官所建的安平鎮城隍廟;從福建泉州石獅分香的米街忠澤堂;供奉福建安溪城隍的白河內角太城宮、鹽水竹安宮等;奉祀「城隍境主」的七股頂潭寮永安宮、佳里四安宮、將軍檳榔林昌安宮等。此外,還有許多由孤魂轉化而來城隍廟,有的狹隘陰森、人煙罕至,仍維持著有應公廟的形式;有的在外觀上已與陽廟無異,甚至改建成巍峨開闊的大廟;有的則將城隍神與歷史名人相附會,或為其「創造」忠義英勇的來歷。不論是何種性質、來歷與形式,這些廟宇都見證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也承載所在地方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軌跡,值得全面而深入地探究。

  有鑑於目前學界尚無對臺南城隍信仰做全面的研究,而2024年欣逢臺南建城四百周年,藉由與城關係最密切的城隍信仰之討論,不僅能發掘這座城市的內在精神與文化底蘊,也可以看見各廟轄境的開發歷程與風土民情,格外具有意義。本書即透過文獻史料的考證分析及實地的調查訪談,探討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就各廟的歷史沿革、奉祀神明、重要人物、建築空間、匾聯文物、傳統藝術、神蹟傳說、管理組織、祭祀範圍、祭典儀式、宗教服務、交陪宮廟、社會公益等進行全面的調查,再找出本地信仰的重要特徵及演變軌跡,並觀察其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作用與意義。

  全書除前言、結論外,第一章先概述城隍信仰的起源與發展,釐清其原始型態與意義,及從自然崇拜到人鬼信仰的演進歷程,尤其著重於明清時期的官方化與制度化,及其在地方實際執行的分歧與落差。接著梳理臺灣城隍信仰的發展歷程,包括自鄭氏時期在府城興建首座城隍廟,到清領時期各廳、縣興建官祀城隍廟,地方則出現民祀城隍廟,再到日治時期官祀轉型為民祀,及戰後各類型城隍廟的大量出現。最後討論臺南以外的幾座重要城隍廟及其活動,包括興建年代僅晚於臺灣府、臺灣縣的諸羅(嘉義)、鳳邑(左營)舊城城隍廟;有「都城隍」稱號及眾多分香子廟的淡水廳(新竹)城隍廟;離島的澎湖、金門城隍廟,及這些廟宇所舉辦的中元祭典、迎神出巡遶境等活動。

  第二章討論臺南曾經具有官祀性質的臺灣府城隍廟、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安平鎮城隍廟。這三座城隍廟皆在明清時期由官方所建,但進入日治時期以後,依然能夠延續香火,成為地方重要的公廟。本章將分析其創建的動機與目的、由官祀轉型為民祀的過程、官民在其中的互動表現、如何能在現今社會維持民眾對城隍的信仰,而不為其他神明所取代等問題。此外,臺灣府城隍廟獲指定為國定古蹟,保存有許多重要文物;臺首邑縣城隍廟的夜巡、安平鎮城隍廟的公普,則皆登錄為直轄市民俗。這些珍貴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亦將在此做重點考察。

  第三章討論臺南的民祀城隍廟,將其分為安溪城隍、石獅城隍、城隍境主、孤魂轉化等四個類型。安溪、石獅城隍皆從福建泉州分香而來,本章將著重探討各廟的分香過程、信仰型態與奉祀形式,及其與 原鄉祖廟的互動交流等問題。城隍境主為臺南地區特有類型,本來「城隍」、「境主」分指兩神,但此處卻將其合而為一,其由來、神格、職掌、管轄範圍等亦將詳加考察。孤魂轉化是數量最多的類型,大多經歷由陰廟轉化為陽廟的過程,本章將就其內在神性與外在形式進行重點考察,以掌握此一轉化的原因、方式及各個階段。

  第四章則歸納臺南各城隍廟的神格形象、奉祀形式及儀式活動,與傳統的城隍信仰相比較,找出其變與不變之處。傳統的城隍神為冥界行政官、陰間司法審判官,負責理陰贊陽、福善禍淫,依其行政層級而有不同封號,廟內空間陳設猶如陰森衙門,又配祀有文武判官、捕快衙役、各司幕僚等,並固定舉行迎神祭厲活動,亦不時上演神判儀式。這些在現今各廟是否依然存在?或是有所轉化、調整及創新?不同性質或類型的城隍廟是否有各自的偏重與表現?本章將會就此深入討論,從中觀察整體城隍信仰的延續與變遷。

  期待透過本書的調查研究,一方面能從巨觀角度看見自古以來城隍信仰的演變歷程及區域特色,尤其對其在臺灣的發展軌跡與整體樣貌有更清楚的掌握;另方面則能從微觀角度,深入臺南各城隍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找出此一信仰與城市、地方及民眾的互動關係,從中見證四百年來臺南的風華歲月。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

(圖/暖暖書屋提供)

新書發表暨新書分享講座

一、活動主題:「大臺南文化叢書第十三輯」新書發表暨講座

二、主辦機關: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

三、活動日期:2024年12月28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

四、活動地點:十八卯茶屋(700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吳園藝文中心內)

五、場地座位以30名為限。

六、來賓與講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謝仕淵局長

      大臺南文化叢書召集人 黃文博校長

主 講 人:吳建昇(《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作者)

      謝貴文(《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作者)

欲詳細活動內容,敬請點閱報名網址:https://reurl.cc/zpDkVN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暖暖書屋 社會人文 台南 台南400 歷史 台江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