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人生只剩工作? 心理師3招讓你擺脫工作倦怠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文/韓星姬

書名:《給我40歲的女兒》
作者:韓星姬(한성희)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時間:2024年8月29日

40歲族群很忙,這點無庸置疑。他們每天被工作淹沒,面對業績壓力、日漸增加的不確定性、適者生存的競爭機制,逼得他們只得不斷加班。哪怕已經被工作榨乾,仍然被要求快點拿出更好的成績。早已被沖昏頭的他們,又被捲入另一波激流。

現代人的工作環境日漸惡劣,流行趨勢才一個月就改變,變化速度極快,競爭也越加激烈。尤其是站在組織重組浪頭的4、50歲上班族,他們的壓力更是難以言喻。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經濟危機,還有每天都要證明自身價值的心理危機。

不過,他們的工作壓力不光來自外在,自己為難自己的情況也很常見。明明沒有人要求,卻心心念念只有工作,無法好好休息,只要一玩樂放鬆就像是在犯罪,這些全是成為「功績主體」進行自我剝削的證據。

「倦怠」使人麻木,也會帶來病痛

無論男女老少都被時間追著跑,活得非常忙碌。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卻看不見工作的盡頭,就這樣一星期過去了、一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好好放鬆。直到某一天,我們會突然問自己,「我為什麼沒時間休息?」但時間管理專家卻指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沒時間休息,而是就算有充分的休息時間,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對工作的執著與焦慮已經壓垮了自己的身心,甚至以為自己一刻都不能休息,而形成一種「假性忙碌」

對工作的執著與焦慮,最終會演變成「倦怠」,因為在工作上已經耗盡所有心力,對生活其他方面便表現得意志消沉。陷入倦怠的人們因為過勞變得冷淡,逐漸厭倦一切,不再對任何事情感興趣。為了在低能量的狀態下承受高壓,他們切斷所有情感,切入所謂的「生存模式」。

倦怠不僅使人麻木,也會帶來病痛。勞動社會學家薩賓.巴塔耶(Sabine Bataille)是,同時也是位心理治療師,她在著作《倦怠後重建自己》(暫譯,Se reconstruire après un burn-out)中,提到男性與女性有著不同的倦怠現象。女性通常透過悲傷或眼淚等情緒機制表現倦怠,相對容易察覺,能夠盡力改善。反之,男性在心血管疾病、骨折、胃潰瘍等身體疾病出現前,不易察覺自己的倦怠。因此,倦怠往往成為過勞死的原因之一。假如沒有發現自己陷入倦怠,有一天可能會突然昏倒或死亡。

愉快度過40歲,不是奢望

如果我建議那些因為工作問題前來看診的人,應該要多「休息」,他們十之八九會反問,哪有辦法請假。因為在職場上,一不小心就會被解雇,豈敢奢望休息。有時他們還會抱怨自己不是富二代,也沒存多少錢,怎麼能喊著要休息。這種話,連我都越聽越難過。

年過40的大部分人,都已經在同一個領域工作超過10年,甚至將近20年,難免會對工作倦怠。熱情逐漸消失,思考變得僵化,體力也一天不如一天。過去累積的慣性只撐得了一時,沒有力氣走太遠,就像是一輛重踩油門也只能發出噪音的汽車。如果沒有足夠能量,就該重新補充能量。而補充能量最快的方法,便是好好休息放鬆,這絕對不是一種奢望。在能量快要破底時,還繼續向前奔跑,肯定會出問題。

因此,對於40多歲的人來說,好好休息放鬆比工作更重要,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多元化的工作組合」。不光是領薪水上下班的工作,興趣、旅行、運動、志願服務都是重要的工作。對工作時間不夠用的人來說,這種說法聽起來可能不切實際,但發展多元的工作組合其實有很多好處。

多元的工作組合的3個好處

第一,提升工作效率。神經細胞需適當地在緊張與放鬆狀態之間交替,才能維持健康、保持力量,所以就算是上班時間,也要抽空休息一下。另外,進行運動或休閒活動會使用平常不會使用的肌肉,刺激大腦不同部位,可以使得思考更為靈活、有創意。再者,如果有工作以外的興趣嗜好,就會為了下班享受休閒生活,盡快完成工作,避免待在辦公室磨蹭、浪費時間。享有閒暇,同時提升工作效率,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第二,提高生活滿意度。如果只把以勞動換取報酬的職業當作工作,「自己」的功能就會變得有所侷限。如果有一天,我們無法賺錢工作,那一刻起就會淪為沒有價值的人。反之,如果工作類型豐富,我們的能力更加多元,便可以成為全面性人才。藉由累積各種經驗——比方透過跑步或登山等運動感受快樂,進行藝術體驗可以發現和享受世界之美,幫助他人帶來成就感等。開發新能力,讓自己的功能更加多樣化,提高對自己的滿意度。

第三,3、40歲時開始進行的各項活動,能夠成為有意義的退休生活選擇。無論是誰,總有一天要離開職場。雖然成為老闆或自由工作者繼續工作,也是一種方法,但如果做不到的話,該從什麼事情當中尋找生活意義呢?這種時候,過去開發的興趣、志願服務、旅行、學習等其他類型的工作,就會成為不錯的選擇。很多人以沒有時間為由,將興趣或運動等休閒活動推遲到遙遠的以後再說,等到退休才發現,體力和金錢方面難以負荷。即使是休閒活動,也要一點一點提前準備,才能在退休後盡情享受。

懂得休息放鬆的人,人生也會很輕鬆

我身邊有很多的同齡男性,他們退休後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我們這一代的男性幾乎承擔了所有的經濟責任,為家庭努力打拚,不僅帶動國家經濟發展,子女也健康成長,他們每個人的辛勞都值得稱頌。

不過,他們一直把自己設限於工作賺錢的角色,所以離開職場後,隨即變成無所事事的人。老實說,打高爾夫也就一、兩天,旅行不過一、兩個月。想要撐過餘生,必須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而這個意義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找到,年輕時就該開始尋找、安排。在這一點上,我每次看到他們,就覺得於心不忍。

年紀越大,生活應該越加多采多姿。體力、經濟能力和人際關係固然重要,卻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在世,理當要有樂趣、有意義、有成就感。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找到這些東西,我們只能一一探索。倘若認為退休後多的是時間,到時候再說,那一切就來不及了。因此,別再只顧著工作,光靠工作度日,人生也太漫長。

●本文摘選自商業周刊出版之《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商業周刊 心理勵志 成功法 女性成長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更年期總是失眠怎麼辦?醫療記者親身實戰分享:固定起床時間是關鍵!

40歲後人生只剩工作? 心理師3招讓你擺脫工作倦怠

買成屋風險比預售屋小?留意4大重點避免掉入樣品屋陷阱

不工作之後,錢從哪裡來?退休後2種理財現金流風格運用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