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生命的矛盾本質─諾貝爾桂冠詩人聶魯達生命最後傑作《疑問集》
文/陳黎、張芬齡
大哉小天問——《疑問集》譯序
《疑問集》是二十世紀拉丁美洲大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死後出版的微形傑作。這本小書收集了三百一十六個追索造物之謎的疑問,分成七十四首,每一首由三至六則小小「天問」組成,聶魯達的思想觸角伸得既深且廣——舉凡自然世界、宗教、文學、歷史、政治、語言、食物、科技文明、時間、生命、死亡、真理、正義、情緒、知覺,都是他探索的範疇。
暮年的聶魯達,對自然奧秘仍充滿好奇,不時突發奇想,展現機智的幽默和未泯的童心:「滿月把它夜間的╱麵粉袋留置何處?」「告訴我,我玫瑰當真赤身裸體╱或者那是它僅有的衣服?」「你把什麼守護在駝起的背底下?╱一隻駱駝對烏龜說。」「稻米露出無限多的白牙齒╱對誰微笑?」「你有沒有發現秋天╱像一頭黃色的母牛?」「西瓜被謀殺時╱為何大笑?」「秋天的美髮師們╱把眾菊的頭髮弄亂了?」「那些流不到海的河川╱繼續和哪些星星交談?」
成年人的生活經驗和孩童的純真直覺,兩者結合之後產生了令人驚喜的質地。讀者得拋開理性思考的習慣,隨著詩人的想像律動,試著從另一角度觀看月亮、雲朵、山川、江海、季節、植物、動物,而後享受探索生命不得其門而入的懸宕快感。
人與萬物的關係,無疑是他關注的焦點:他為事物注入七情六慾,探觸事物本質,讓表相物質的層面與抽象形上的層面交融,呈現出對照或平行的趣味性:
「我們的希望真的╱須以露水灌溉嗎?」「為什麼樹葉會在╱感覺變黃的時候自殺?」「被遺棄的腳踏車╱如何贏取自由?」「在蟻丘,╱做夢真的是一種責任?」「老灰燼經過火堆時╱會說些什麼?」「囚犯們想到的光╱和照亮你世界的光相同嗎?」「我用被我遺忘的美德╱能否縫製出一套新衣?」「我們要如何感謝╱雲朵短暫易逝的豐碩?」「城市不就是搏動的床墊╱所構成的廣大海洋嗎?」「他們如何稱呼╱孤獨綿羊的憂傷?」「雨水以何種語言落在╱飽受折磨的城市?」「彩虹的盡頭在何處,╱在你靈魂裡還是在地平線上?」
這些「疑問」的背後充滿了人文思考,人類處境的投射顯而易見。我們看到光,也看到黑暗,看到喜悅,也看到憂傷。每一則疑問的答案都是開放性的,讀者受邀依個人生活經驗或情感體驗自由作答。在這本詩集裡,聶魯達不是政治詩人、自然詩人或愛情詩人,而是單純地回歸到「人」的角色,擁抱生命的矛盾本質,繼而以「藝術家」的靈視,巧妙地避開了矯揉淺顯或意識形態的陷阱,織就此一質地獨特的文字網罟。
面對死亡,思索人生,聶魯達提出了人類共通的問題:
幼年的我哪兒去啦,
仍在我體內還是消失了?
他可知道我不曾愛過他
而他也不曾愛過我?
為什麼我們花了那麼多的時間
長大,卻只是為了分離?
為什麼我的童年死亡時
我們兩個沒死?
而如果我的靈魂棄我而去
為什麼我的骨骸仍緊追不放?
這些疑問有時像自問自答的禪宗公案,他雖不曾對之提出解答,但仍在某些問題裡埋下沉默的答案種子。他自死亡窺見新生的可能,一如他在孤寂陰鬱的冬日花園看到新的春季,復甦的根。通過孤獨,詩人選擇回到自我,回到巨大的寂靜,並且察知死亡即是再生,而自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週期的一部份:
死亡到最後不是
一個無盡的廚房嗎?
你崩解的骨骼會怎麼做,
再次找尋你的形體?
你的毀滅會熔進
另一個聲音和另一道光中嗎?
你的蟲蛆會成為
狗或蝴蝶的一部份嗎?
聶魯達一生詩作甚豐,詩貌繁複,既個人又公眾,既抒情又史詩。
五十年代以及五十年代以前的聶魯達,情感豐沛、能量四射:三部《地上的居住》(1933,1935,1947)讓我們看到這位原本在詩中記載個人情感波動,質疑個人歸屬定位以及與外在世界關係的詩人,如何棄暗投明,化陰鬱的詩的語調為激昂、喧囂的怒吼,為群體發聲,為民眾書寫;五十年代出版的龐大史詩《一般之歌》(1950),以及三本題材通俗,明朗易懂,歌頌日常生活事物的《元素頌》(1954,1956,1957),更是這種「詩歌當為平民作」理念的實踐。
然而到了六十年代以後,他的詩卻又經歷另一次蛻變,他把觸角從群眾世界轉向自然、海洋,轉向內在,像倦遊的浪子,企求歇腳之地,企求與宇宙萬物的契合。在聶魯達死後出版的八本詩集裡,我們如是看到暮年的聶魯達,以寧靜的聲音,向孤寂、時間發出喟歎,回到自我,向內省視,省視現在,過去,以及等候著他的不確定的未來。
他像先知,哲人,也像無知的孩童,詫異萬事萬物的奧秘,思索人類生存的意義、人類在宇宙的地位,以及生命的種種現象。
這本聶魯達於死前數月完成的《疑問集》,可視為詩人臨終前對生命的巡禮。聶魯達拋下三百多個未附解答的疑問,逗引讀者進入迷宮似的生命版圖,歡喜地迷途,謙卑地尋找出口。
●本文摘選自麥田/城邦文化出版之《疑問集:諾貝爾桂冠詩人聶魯達最後傑作‧冥誕120週年紀念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