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日不落的大英國協,為何選擇走向孤立?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與法國、以色列出兵埃及,此一舉動讓英國在國際、政治、經濟等層面大受打擊,從此成為二流國家。世界霸主地位拱手讓予美國,全球秩序也從此走向美蘇對抗時代。

本書作者為英國資深政治記者,以數十年來對重要政治人物與外交官員的採訪紀錄,解碼蘇伊士運河至今英國的政治決策與重要轉折。同時也在描繪一個驕傲的國家如何承認自己不再強大。近年的脫歐,也可以看成英國試圖再次以「伊莉莎白一世的黃金時代」,讓勇於冒險犯難的「全球性英國」在世界每個角落留下印記。問題是,繼2016年脫歐之後,蘇格蘭要獨立,2022年伊莉莎白女王離世後大英國協內的脫英風潮。是否,英國的努力終將讓自身成為孤島?(編按)

不斷縮減的大英國協

文/菲利浦.史蒂芬(Philip Stephens)

英國在一九六○年代早期從帝國的位置撤出讓幾個大洲的地圖需要重繪,但總的而言,這種巨大的權力轉移在國內並沒有引起多大情緒。二十年前,當戰爭仍然蹂躪著歐洲時,邱吉爾曾經宣稱英國撤出帝國的時刻應該永久延後。但是站在羅斯福那邊。到了威爾遜入主唐寧街之時,受到英國統治但生活在其海岸線之外的人口已少於二千萬。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九四七年取得獨立之後,大英帝國的解體以無人能預測的速度展開。邱吉爾在一九五一年重返唐寧街之後曾成功暫停去殖民化的過程,但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後,民族自決的要求已經停不下來。一九六○年二月,麥克米倫前往開普敦執行「臨終聖禮」,在演講中給了英國的非洲殖民地更大的獨立動力:「變革之風正吹過這個大洲,而無論我們喜歡與否,民族意識的增長都是一個政治事實。」他又補充說,現在攸關重要的是,這些新獨立的國家將會選哪一邊站。她們會留在西方陣營嗎,還是她們會改投蘇聯勢力圈?麥克米倫見解正確,但有些保守黨右派的人繼續把大英國協視為英國勢力的附庸。

帝國的餘燼仍然在一些地方發著微光。一九六六年,後來將成為英國頂尖外交官的約翰.克爾加入了外交部。在他當阿拉伯科科長的第一年,他從倫敦見證了英國在波斯灣安排的最後一次政變:「當時我們驅逐阿布達比的邦長,把他弄上一輛『路華』再弄上一架飛機,把他送到沙烏地阿拉伯,然後很客氣地看守著他。」稍後,一家美國石油公司的人找上他,問道:「他們是不是可以在卡達鑽洞探勘石油。我說:『當然不可以。』」然而,剛開始緩慢和有條理的撤退到了一九六○年代演變為近似雪崩。一處又一處的殖民地排著隊等候以完全獨立國家的身分加入聯合國。聯合國在一九四五年剛成立時有五十一個成員國,到了一九六五年,馬拉威、馬爾他和贊比亞的加入讓成員國的總數增加至一百一十七個。總的來說,在一九五七至六四年間,有二十個新國家脫離大英帝國獨立。奈及利亞、坦桑尼亞、獅子山、肯亞、烏干達、賽普勒斯、馬來西亞、千里達和托巴哥率先從大英帝國一員變成大英國協一員。很快就有分布全球各地的幾十個較小的屬地加入她們的行列,包括馬爾地夫、新加坡、馬爾他、模里西斯、塞席爾、東加、百慕達、格瑞納達、所羅門群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接著是由中東和波斯灣的被保護國和領地組成的非正式帝國的解體。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葉門全都宣布獨立。歷史學家塞爾夫估計,在一九四五至七五年的三十年間,帝國的人口從七億降至不足五百萬,其中四百萬是香港人。其餘分散在一些小地區,例如福克蘭群島、亞森松島、皮特肯群島和垂斯坦昆哈。

書名:《孤獨英國》
作者:菲利浦.史蒂芬(Philip Stephens)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10日

世界地圖的全面重繪基本上沒有受到英國國內選民的注意。國會裡對這方面的辯論主要是有關去殖民化對貿易的衝擊,有時也會關注肯亞和羅德西亞之類地區的白人居民權利。麥克米倫被保守黨右派―從前的「蘇伊士集團」 ―指控以丟人的急速步伐推動去殖民化。首都圈也有一些嘀咕,擔心二流公學年輕一代的前途(他們本來是受訓要作為帝國遙遠地區的管理人員)。權力的轉移並不是處處順利―肯亞的毛毛起義和殖民當局的激烈反應讓東非的殖民管理紀錄留下了一片汙漬。在東南亞,大半個一九五○年代都是在對付馬來亞的共產黨叛亂。一九六四年,威爾遜被迫派遣數以萬計的部隊去防衛新獨立的馬來西亞,以對抗印尼蘇卡諾總統獨裁政權的領土野心。

●本文摘自社出版之新書《孤獨英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貓頭鷹出版 社會人文 英國 歷史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短時間轉移到很多件事上算專注嗎?一個關鍵因素判別

LOG IN 台南/隨楊逵腳步到府城 入獄12次仍勇敢向世界呼喊

2008年瘦肉精食安疑慮2年後才驗出 集體食物中毒的未解之謎

終結無止盡減肥!認識無壓力瘦身法和營養學小知識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