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小孩是害羞還是內向,兩招提升孩子社交力

圖/Pexels
圖/Pexels

美國遺傳學、發展心理學權威丹妮爾‧迪克博士(Danielle Dick, Ph.D.)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科學家。她以科學的「天賦密碼」分類教養法,將孩童與父母各以3大種「天賦密碼」分類:外向、情緒、自律,提供適性教養相處的建議,看懂彼此的天生氣質,親子關係親密不緊張。(編按)

文/丹妮爾‧迪克博士(Danielle Dick, Ph.D.)

低外向孩子有時候會被描述成是害羞,但害羞和內向事實上是兩回事。這兩種特質之所以被人混淆,是因為低外向和害羞可以導致類似的行為,例如不願加入團體活動或其他孩子一起玩。兩者間主要的不同點在於,低外向兒童「喜歡」獨處,偏好跟少數人待在一起,害羞的兒童則希望跟團體待在一起,卻對與人社交感到緊張(或是極端相反:社交性焦慮)。害羞的兒童可能會落在外向性維度的任一位置,如果他們的外向性是中度至高度,對於與其他孩子互動的不安可能導致寂寞感受,因為他們天性喜歡跟其他人相處。

低外向孩子則可能跟他人互動沒有問題,只是選擇不這樣做。身為父母,你有最好的條件去弄清楚孩子是低外向還是害羞。問問自己:孩子獨處時看起來不快樂嗎?他們是想要跟其他孩子相處,但太緊張以致不敢加入嗎?以上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是「是」,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是害羞而不是內向,那麼努力磨練社交技巧會對他們有幫助。雖然害羞有部分是受遺傳影響,但害羞並不是一種性格特質,絕對可以靠著練習而改善的。

提升孩子社交力的策略

無論你的孩子是個話匣子停不了的高外向兒童,還是不喜歡參加團體活動的低內向兒童,磨練社交技巧都能夠使大部分孩子獲益。就跟走路、講話一樣,與人互動是可以透過練習來學習並微調的。社交技巧對發展中的大腦來說是難以捉摸的;某些時候你會希望孩子能夠主動發聲(例如,當他們看到朋友被人取笑時),但某些時候你會希望他們把嘴巴閉上(例如,你們在商店購物,排在前面的人使孩子感到震驚,忍不住想要發表意見:「媽咪,那位女士的髮型好誇張!」)。

好消息是,隨著孩子不斷成長,社交技巧也會提升(成人經常也是如此)。幫助孩子發展社交敏銳度,最好的方法是「透過對話學習」。情緒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指的是一個人面對多數社交情境所需要的重要能力,這表示孩子要是能夠理解情緒如何連結到行為,就能更佳地與他人互動。任何場合都可以找到機會教導孩子這些技巧(問我兒子就知道了,他將之稱為「媽咪小撇步」,雖然現年十三歲的他,講到這個會順道翻個白眼)。舉例來說,你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談談書裡發生的事,將書中人物的行為跟情緒連結在一起。為什麼你覺得兔兔會這麼生氣呢?大象把小豬的玩具拿走時,你覺得小豬會覺得怎麼樣?當孩子放學回來跟你說另一個孩子在學校裡做了某件事時,可以藉此機會跟孩子談談,有沒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

你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帶領孩子應對他感到困難的社交情境。舉例來說,如果你外向性低的孩子在跟大人說話時,不敢看向對方的眼睛,你們可以一起練習,並幫助孩子了解為什麼這項技巧是重要的。你可以跟孩子說一個故事,說故事的時候眼睛看著地上,然後問孩子他感覺怎麼樣。這能幫助孩子了解,如果跟他人交談時沒有眼神交流,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接著讓孩子練習跟你講一個故事,要他把眼神放在你的身上。

書名:《天賦密碼:從基因科學了解孩子天生優勢,實踐「順性教養」的必讀聖經》
作者:丹妮爾.迪克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月6日

「熟能生巧」(或許未盡完美但總是更好)不只適用於團隊運動,幫助孩子培養社交技巧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孩子在社交上表現很好時,記得要給予讚美,像是高外向孩子讓其他人有機會講話,或是低外向孩子自發性去認識新朋友。口頭嘉獎孩子的好行為是幫助孩子學習的好方法,還能夠增加這些你想要看到的好行為的出現頻率。

●本文摘自出版之《天賦密碼:從基因科學了解孩子天生優勢,實踐「順性教養」的必讀聖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三采文化 親子教育 基因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以奇幻重現自我經驗─澀澤龍彥《高丘親王航海記》史實改寫

越追求完美,生活反而越糟糕?小心這3個錯誤觀念讓生活掉入低谷!

失職父母真的讓孩子不幸福?靠自我覺察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紂王「酒池肉林」含虛構成分?正史研究須分辨事實與故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