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負能量 學習「這樣做」迎來愛情、人際、健康看漲運勢!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紫嚴導師

化排斥為欣賞,預設嶄新未來

人,討厭被別人比較,卻經常不自覺地拿自己與他人相較。對於從小被比較到大的我們,愛比較的心態似乎早已烙印在腦海裡,暗自介意著手足之間父母比較疼愛誰,與同學之間誰的課業更優秀、誰的學校更頂尖;出社會後逢年過節與親友相聚,總是比較誰的公司年薪高、福利好,誰的伴侶家世顯赫,誰的房子富麗堂皇,誰的身材、容貌維持得最好。回頭盤點自己,贏不了也爭不過,他人就像是一面照妖鏡,從外貌、能力、財富、關係、職位、年薪、學歷,毫不留情地讓我們看盡自己的缺點,已分不清是羨慕或是嫉妒,內心快被滿溢而出的無力感與挫敗感給淹沒。

比較,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對於所處環境及遭遇人事物的合理評估,也是一種面對生存、權衡利弊的判斷依據,讓我們對生活有更精準的掌握,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但過度追求勝過他人所帶來的優越感與滿足感,進而排斥某些人、排斥某些事、排斥某些發生,反而容易掉入比較心態的陷阱中,進退兩難無法自拔。

夜深人靜的夜晚,手邊工作告一段落,我起身走動伸展筋骨,發現下班已久的助理辦公室電腦螢幕還亮著,正打算幫忙關機,把滑鼠指標移向關機符號時,螢幕上顯示密密麻麻未讀的官方LINE@訊息中,某個藝術風格大頭貼、名稱為Selina的訊息預覽顯示:「我該怎麼辦?」於是我將原本準備關機的滑鼠指標轉向開啟這則訊息,看到對方傳來的內容是:

Selina:「心情低落持續了半年多,白天活得疲累,夜晚又飽受失眠折磨,覺得人生沒有任何希望,不曉得活著的目標與意義。」

Selina:「工作對我而言只是勉強打起精神去做,直到最近感覺已經沒有力氣再硬撐下去。朋友對我來說更是沉重的包袱,毫無意義的社交浪費太多時間,於是我解除不少FB、IG的朋友,設法讓自己重新振作。」

Selina:「真的很討厭自己,非常討厭!」

Selina:「旁人生活裡有白天和夜晚的交替,對我來說卻根本沒有分別,因為全是灰黑色的夜晚。」

Selina:「覺得活著好累!」

Selina:「我該怎麼辦?」

我代替助理回應:「妳還好嗎?」

Selina很快回覆說:「這麼晚小編還在加班?」

我:「妳也還未就寢。」

Selina:「我在黑夜裡躺在床上睜大了眼睛,伴隨著寂寞無法入眠,經歷著失眠患者的苦。」

我:「瀏覽完先前的敘述,想必妳很沮喪,但我想提問一個問題。」

Selina:「好的。」

我:「半夜,突然想上廁所,來到漆黑的廁所妳會開燈?」

Selina:「當然開燈!否則濕滑的浴室地板很容易滑倒。」

我:「如果妳居住的地方沒有電燈、手電筒,生活在完全漆黑的房子裡兩個月,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Selina:「被家具絆倒撞得鼻青臉腫,不出一個月或許就骨折住院了。」

我:「除了不方便、容易絆倒,在心理層面會發生什麼事呢?」

Selina:「不用五天的時間,應該就足以讓我的精神徹底崩潰。」

我:「思想好比一個人,低潮好比黑暗的屋子;當思想在漆黑的屋子裡待久了,勢必磕磕絆絆,感到疲累、挫敗、討厭自己,失去生活的目標與動力。」

Selina:「我該怎麼辦?」

我:「打開電燈。」

Selina:「雖然目前房間是亮的,但腦袋裡電燈的開關我卻找不到。」

我:「靜下心,然後看清楚自己的想法。『平靜』結合『觀察』是思想的光源。靜靜地觀察卻不給予念頭施加任何力量,讓它們來去自由。」

Selina過了好一陣子後回應:「我平靜下來觀察到混亂的思緒,可是討厭自己的念頭卻去除不掉。」

我:「妳只是接觸到了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則是反映出某個人生習題。就好比手疼,疼痛只是反映發炎的部位,與其糾結疼痛,不如找出引起發炎的主因。」

Selina:「我找不到討厭自己的主因。」

我:「太聚焦情緒、渲染情緒,當然見不到引發的主因。」

Selina:「可以透露一點點?」

我:「愈跟他人比較,愈容易排斥他人又討厭自己。」

Selina:「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朋友,在職場上各個都比我風光,追求者更是不乏高富帥,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是我閨蜜。一年多前她創業有成,登上人生頂峰,自從那時候起,我刻意不跟她聯繫,臉書設定取消追蹤,減少出遊聚會接觸的頻率,因為每回看到那些光鮮亮麗了不起的成就,就讓我感到如坐針氈,相比之下更顯露出我有多平凡、多普通。這份友誼讓我愈來愈討厭自己,愈來愈不想接觸朋友。」

我:「每個人的外在行為全都是內心思想的呈現。有些讓我們相處愉快的人,反映出我們喜歡且接受內心的某個自我面向,而某些我們不喜歡的人,恰好反映出我們不接受內心的某部分自我。」

Selina:「聽小編這麼說來,我試圖逃避的不是閨蜜,而是迴避不喜歡自己的感受嗎?」

我:「沒錯!」

Selina拖了好一陣子後才回應:「她讓我感到自己太平凡、太普通。我總是迴避嫉妒情緒,只要感覺不舒服,就使出渾身解數能躲就躲。如小編所說,這些行為全是內心思想的呈現,只是我不想承認而已。」

我:「承認自己的問題確實需要極大勇氣,但通常這會是重新蛻變的起點。」

Selina:「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變成這麼不堪。」

我:「愈和他人較量、比較,愈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愈自我排斥、愈討厭自己,愈容不下別人的好。內心的空缺愈大,愈丟失思想的光源因而走向了灰暗。面對嫉妒情緒,讓我們看到了隱藏的自己。」

我:「安排在生命裡出現的人,存在冥冥中的注定與緣分。不去排斥我們得不到的,而是給予欣賞和祝福,在真誠心念中將同樣獲得跟對方一樣的喜悅,甚至對未來預定了嶄新的可能。」

Selina:「排斥讓我失去,欣賞讓我擁有。」

Selina:「我用平靜結合觀察發現,我排斥他人的部分,就是排斥自己缺乏的部分。」

我:「觀察得非常好!排斥,讓妳當下失去了快樂,相對也阻擋了未來;欣賞,讓妳當下得到了喜悅,相對也創造了未來。」

Selina:「我願意從排斥轉化成欣賞,可是心底還是卡卡的。」

我:「勇敢承認我們正排斥著他人。現在開始重新帶著欣賞的眼光,欣賞自己的獨特,同樣欣賞他人身上的美好。願意『欣賞』自己、好好地『愛』自己、好好地『善待』自己,不安的情緒便會全數消失。」

Selina過了好一陣子才回應:「似乎不卡了,心情舒暢多了。」

我:「欣賞他人、認同他人,內心將擁有力量,才能以閒適的姿態去面對生命。愈是在獨處的環境裡,愈能夠發現,我們是一個很需要愛的人,或是一個有能力帶給別人愛的人。讓自己成為什麼,而不是排斥什麼。」

Selina:「深信自己有能力帶給他人愛與溫暖。」

我:「非常好,目前或許感到身心舒暢,但仍然有待妳持續練習。就像土壤裡播下了玫瑰的種子,還需要主人每日澆水勤加照料,來日才能綻放出美艷的花海。」

Selina:「明白!感謝小編大人熬夜加班,解除我長達半年來的困惑。」

我:「對自己好好的,對他人好好的,讓你、我、他都能一樣好。」

一個多月後,Selina傳來訊息:「報告小編,您的方法太絕妙,我終於從噩夢中清醒,擺脫失眠和離群索居的困擾,完全重獲新生,簡直太棒了!」

Selina:「排斥別人、愛比較、嫉妒的情緒一再提醒我,當時並沒有走在自己嚮往的道路上,反而愈走愈看到自己的不堪,愈走愈感受到世間的醜陋與險惡,走得愈遠心態愈偏激,讓我耗盡更大的力氣才拾回自己。」

書名:《你要好好的》
作者:紫嚴導師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24日

好好的小叮嚀:欣賞你我的不同,生命因「愛」而完美

一旦內心匱乏,就容易去苛求這個世界,讓比較、嫉妒無所不在。為了迎合社會期待,我們總活在「好還要更好」的追逐與較量裡,有些人透過比較證明自己優於他人、擁有的多一點,藉此突顯自己的存在價值;也有些人愈比較愈讓自己感覺到不足,因為,永遠有比我們更優秀的人。拿比自己更好的人做比較,反覆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會愈來愈覺得自己是多麼平凡、多麼普通又多麼不堪,低人一等的感受油然而生,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比較本身並沒有好壞對錯,具備自信的人可藉此衡量並且提升自我層次,但內心匱乏的人反而容易脫離客觀的比較,陷入挫折、嫉妒、厭惡、排斥的情緒裡無法自拔。

然而,任何負面情緒與挫折感都只是扮演一個「吹哨者」的角色,提醒我們轉向內心探尋累世的習題,它的到來是為了指引我們問題的方向,並非是要毀滅你、擺布你,因此並沒有必要企圖去消滅它。

能良性競爭的人,證明了自己「有能力」;愛嫉妒的人,彰顯了自己「無能為力」。

其實,我們毋須妄自菲薄,每個生命都存在不同的獨特之處,每個生命卻也存在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一個生命是完美的。

你可以帶著欣賞的眼光,欣賞自己的獨特,同樣欣賞他人身上的美好。當你擁有足夠的熱情,就能帶給他人溫暖;當你擁有了足夠的「愛」,便不存在優劣、高低、好壞的分別;當你活在愛裡,便可以祝福他人,包容他人,欣賞他人。雖然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活在愛中的你會向內探尋到自己本身就是「完好」的,毫無缺陷的完好,散發著獨特光芒,即使外面的世界再黑暗或陰霾密布,你的心仍然可以恆久明亮,充滿著陽光,洋溢著希望。

在各種人情關係裡,因你我的不同而完美:在愛裡,即使我們分別是天空和海洋,雖然不一樣,卻都很耀眼。

●本文摘選自出版於11月24日出版之新書《你要好好的》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創意市集 心靈勵志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補習滿檔、睡眠不足,超前學習可能讓孩子厭倦學習新事物

惱怒飛機上的哭聲和本能安撫嬰兒哭啼 為何人會有不同反應?

工作累怎有體力運動?就算幾分鐘也好,今天下班就去運動吧

不吃白飯怎麼沒變瘦?減醣飲食得優先戒掉加工食品裡的糖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