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卻最熱血!監獄醫師才懂的診間故事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文/崔世鎭

多數醫學院生會選擇到曾經臨床見習過的醫院,開始自己的實習生活,在那些有名的大學附設醫院裡,穿起繡有自己名字的白袍。每個人的實習生活都不容易,但對於在知名大醫院實習的同學來說,他們擁有更多資源,有問題時可以問前輩同事或住院醫師,再往上還有研究醫師,然後是最具權威與聲望的教授,而且,他們的患者,大多是主動求醫, 主動去醫院掛號的人們。

這可以說是醫學院生十之八九會走的一條路,但我卻選擇「脫隊」,闖入一群我從未接觸過的人群之中。畢業後,我在矯正機關(看守所和)當了三年的公共保健醫師代替入伍服役。其實我大可以和其他公共保健醫師一樣,選擇到外島或山區保健所服務。但基於一股好奇心,我選擇了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矯正機關。

圖/Shutterstock

在那之前,我從未去過矯正機關,也沒見過監獄官,更別說是收容人了。就這樣,我成為了收容一千五百名收容人的順天監獄唯一一名駐院醫師,從零開始,為我那最陌生的實習生活拉開了帷幕。

我們有句老話說,患者,是醫生最重要的老師。對於剛從醫學系畢業的人而言,絕對不可能有「一次就上手」這種事。而讓我步上軌道的,是監獄這個地方。我的老師,則是監獄裡的收容人們。

雖然我是自願進到監獄服務,但剛開始也經歷了一段混亂時期。人家都說起跑點很重要,難道是我暫錯起跑點了嗎?如果在首爾大學附設醫院開始實習生活的話,一切會不一樣嗎?還好最後,我撐過來了。很多我以為會不一樣的事情,最後並沒有改變,幫然,也有不少超乎當初想像的部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特別」的經驗好像並不糟,甚至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寶貴經歷。因為在監獄裡,有別的地方絕對遇不到的老師——我的收容人患者們。

圖/Shutterstock

在我的第一個「職場」,也就是順天監獄,每天平均看診人數是八十人。雖然工作時間是早上九點到傍晚六點,不過因為收容人有所謂「收封時間」(必須在下午四點回到房間),因此實際看診時間其實少於表定工作時間……但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在表定診療時間以外,緊急要求看診的收容人不計其數。

我在這裡進行了各式各樣的醫療處置,一天一天慢慢累積經驗,剛開始難掩一身「菜味」,以前只用模型練習過傷口縫合,但在這裡,活生生的病患就這樣毫無預警出現在眼前。

用摔破的鏡子碎片割腕的收容人、跟同房的其他收容人打架打到眉毛撕裂的患者……要不是身在監獄,根本不可能有機會這麼頻繁見到的患者們,在這裡卻日復一日地出現。每次見到這些患者,我就會像「白色巨塔」裡的外科醫師,淡定地消毒、縫合傷口,或者應該說,「假裝」淡定。「沒事的,保持平常心。」我總是對自己這麼說,努力掩飾緊張的情緒。正因為有了這些過程,我才能學會用不同視角去看待我的工作地點——監獄診間。

圖/Shutterstock

書名:《我是醫生,在監獄上班》
作者:崔世鎭
出版社:EZ叢書館/日月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2日

矯正機關這個地方,可以讓一個醫生,讓一個「人」,思考很多事情。在這裡,有太多相互矛盾的人事物共存。而我想透過這本書,和讀者分享三年來不斷在我腦海裡徘迴的一些疑問。究竟該不該把稅金用在治療犯罪者?究竟是社會的灰色地帶催生了犯罪者,還是一切都是因為人性本惡?究竟照護與監試有沒有辦法杜絕犯罪?究竟犯罪者有沒有辦法真的被矯正?犯罪者到底有沒有幸福的權利?過失與故意該如何區分?一個人的意志會在什麼情況下到達極限……於是,我開始訴說我那不完美卻最熱血的監獄醫師生活。

●本文摘自EZ叢書館/出版之《我是醫生,在監獄上班》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月文化 監獄 韓國 社會人文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原子習慣》簡易實踐版!當工作倦怠、心力耗盡,用「微儀式」走出困局!

《隔壁的房間》上映──原著小說讓讀者「在悲傷中找到愛」

孔劉、徐玄振扮演契約夫妻,《一箱情緣》原作設定搶先看

PTT 人氣小說家新作《誰是審判人》以殺人疑案探討廢死議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