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的在朝鮮日本人都到哪裡去了?——銘記光復的新方式

書名:《離開朝鮮的返鄉船》
作者:李淵植
出版社:凌宇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9月28日
書名:《離開朝鮮的返鄉船》
作者:李淵植
出版社:凌宇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9月28日

文/崔世勳(中國文化大學 語文學系);熊晨馨(譯者)

對韓國人而言,光復節意味著什麼?

2022年8月15日早晨,迎來光復七十七週年,主要行政機關和街道,處處都懸掛著太極旗,展現了威風堂堂的氣勢。雖說是比以前減少了很多,但是住宅區每隔三四家,就能看見底色潔白的太極旗,在微風中飄揚。在首爾鍾路的普信閣,舉行了盛大的敲鐘活動。包括首爾市長在內的政界、金融界權威人士,以及獨立有功者的後代們敲鐘三十三次,緬懷愛國志士們高尚的犧牲,並與全體國民一起分享大韓獨立的喜悅。此次活動是總統辦公室遷移至龍山後,舉行的首次光復節紀念儀式。龍山現在雖然是駐韓美軍的根據地,但也是日俄戰爭後,駐紮在韓半島的帝國朝鮮軍司令部所處之地,是殖民統治的象徵。為了回顧這樣的歷史,政府從原先的總統辦公室青瓦臺,途經光化門廣場、首爾市廳(市政府)、德壽宮大漢門、南大門,以及首爾站,在連接龍山總統辦公大樓的假想直線區間,以「開啟六百年的道路」為主題,策劃了許多光復節相關活動。不僅是首爾,全國的主要城市也舉行了大大小小的光復節紀念活動,高喊「大韓獨立萬歲」的演出,讓各處都沸騰起來。對於韓國人來說,光復節是洗刷朝鮮亡國的恥辱歷史,以及克服日本帝國主義三十六年的殖民統治,預吿大韓民國將作為新的民族國家出發的日子,因此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多的日本人都到哪裡去了?由戰敗而展開,不可思議的命運逆轉

但是,有件事令筆者感到奇怪。雖然臺灣和韓國一樣,經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但光復節的重要性,在臺灣似乎沒有凸顯出來。當然,根據各國的建國理念、國民團結的方式,以及外交利害得失關係,對於過去的記憶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針對上述內容挑起是非或批判價值觀,完全不是《離開朝鮮的返鄉船:一九四五年日本殖民者在朝鮮的終戰經驗》這本書的作者李淵植所期望的。反而,作者致力於透過新聞報導、日記、口述紀錄、公開檔案等,生動地重現光復當天發生事件的客觀事實。作者在書中客觀的介紹,究竟在日本帝國滅亡的歷史轉捩點中,一般民眾的生活遭受了如何巨大的衝擊?在殖民統治期間,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又是如何逆轉的?另外,還仔細分析約八十萬名在朝鮮日本人離開朝鮮的過程中,造成的有形、無形的,且可觀的國家財富損失;為了處理日本人留下的敵產,朝鮮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在朝鮮出生的日本人返回日本後經歷的自我認同混亂,大規模人口移動帶來的遣返及逃難的歷史,對現今造成的影響等。闔上這本書最後一頁的臺灣讀者,反而可能希望盡快開始新的章節。那麼,當時在臺灣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誰才是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韓日兩國理解「戰爭受害者論」的差異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正午,昭和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藉由廣播傳送到日本帝國全境。本書的作者不折不扣,如實地說明了戰敗國國民,日本人們所必須承受的淒慘情況。首先,他們受到了來自自己曾統治的「劣等」朝鮮人的生命威脅,或集體的藐視。進駐南韓的美軍政廳限制了日本人原本享有的特權,並將他們強制遣返回無親無故的本國。另一方面,占據三十八度線以北的蘇聯軍隊沒收了日本人的財產,扣留了日本人,動員他們投入蘇聯的國家重建政策。身無分文、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歸返的戰災民們,等待他們的卻是同胞們的偏見和歧視。在名為「戰後重建」的國家危急情況之下,日本政府對歸返者要求補償之事避而不談,只是強調歸返者與本土人的社會融合,強迫歸返者犧牲。在此過程中,主張所有日本人「同樣地」經歷了戰爭禍事的「戰爭受害者論」誕生了。當然,戰爭會給所有人留下極大的傷害,但是戰敗國日本的受害者敘事,將「誰先發起戰爭」的因果關係置之不理,因此是有問題的。日本對美國發動太平洋戰爭,不僅對自己,也使整個亞洲地區的舊日本殖民地蒙受巨大的損失。目前的韓日關係錯綜複雜的原因,在於日本對待歷史問題,採取前述這種有問題的處理方式。然而,對這些歷史問題該如何評價,作者將這個部分保留給讀者。臺灣讀者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認知的呢?正在寫本文的筆者也很好奇大家的想法。希望以本書為契機,針對日本統治時期,鳥瞰臺灣—韓國—日本三者關係的研究能夠更加活躍。

●本文摘選自凌宇出版之新書《離開朝鮮的返鄉船》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凌宇有限公司 社會人文 韓國 日本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