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脂難在哪?余朱青營養師首先教你正確認識脂肪

書名:《21天代謝回正飲食》
作者:余朱青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幸福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9月7日
書名:《21天代謝回正飲食》
作者:余朱青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幸福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9月7日

文/余朱青(朵薇診所 總營養師)

為何總是賴著你不走

說到減重,大家會聯想到「要減脂」,覺得脂肪是萬惡的、視它為大敵,但其實脂肪對人體來說是重要的,它能維持體溫、保護及承載內臟器官,還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以及讓荷爾蒙正常分泌。我常用機器的馬達來比喻內臟器官,想要馬達運作順暢,一定要有適當的油脂潤滑才能進行,也就是說身體一定要有適量的脂肪細胞,才能正常健康地運作。人體的脂肪細胞不只一種,包含了白色脂肪、棕色脂肪、米色脂肪,想減重的人要特別針對的是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細胞White Adipocytes

主要作用是維持體溫、保護內臟、提供能量,是人體內數量最多的脂肪細胞。測量體脂率時,如果發現數值過高,就是白色脂肪太多。

棕色脂肪細胞Brown Adipocytes

是人體內含量最少的一種脂肪,因為含有大量的線粒體,可以幫助迅速燃燒熱量,想要讓減脂效果良好運作,就要增加棕色脂肪細胞。

米色脂肪細胞Beige Adipocytes

米色脂肪介於白色和棕色脂肪之間,透過運動可以讓白色脂肪轉化為米色脂肪,有助於脂肪的燃燒消耗。

(圖/幸福文化 提供)

★小知識

別一昧視脂肪為敵人,適度的脂肪量仍是所需

體脂率對於減重者來說,固然是要留意的數值,但體脂率太低也不是好事。

人體的脂肪太少會讓身體的保暖功能欠佳,而且沒有足夠的脂肪來保護內臟器官,若不慎受到外力撞擊或是跌倒時,有可能會造成內臟位移,甚至是破裂的嚴重傷害。此外,女生的體脂率過低,更會出現經期紊亂、皮膚粗糙、頭髮沒有光澤或易掉髮…等問題,相較於一般女性,在外型視覺上,女性特有的澎潤感並不明顯,換句話說會缺乏了一點女人味喔。

(圖/Unsplash)

那麼,脂肪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每次吃下肚的食物在體內會轉換成能量儲存,儲存區又分為「暫存區」和「永久區」,一開始能量會轉成肝醣被放置在暫存區(肝臟和肌肉),作為下一餐之前的儲備。當吃進去的熱量在暫存區中無法完全被消耗時,就會轉換到永久區做儲存,而永久區的儲存方式就是將能量轉化成脂肪。當身體長期處於「攝取熱量大於被消耗的熱量」,這時永久區的脂肪就一直累積,變成體脂肪過高的狀態。

當過多脂肪存在不該存在的地方時,血脂、皮下脂肪(用手捏皮膚時,能捏得起來的部分)、內臟脂肪(在器官周圍,必須使用儀器做測量)都有變多的可能。當血脂太高,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皮下脂肪太高,很容易變胖、代謝變慢;內臟脂肪過高,則易形成脂肪肝或其他器官也被脂肪包覆住,其中最難減且不易完全測量的就屬內臟脂肪。

(圖/幸福文化 提供)

脂肪細胞體積影響了你易瘦還易胖

脂肪細胞會隨著人體生長、老化而改變「體積大小」及「數量」。在幼兒期和青春期時,脂肪細胞數量逐漸增加,如果這兩個時期都常吃高糖分高油脂的加工食物,就易形成即便長大後也不易瘦的體質。不過小時候瘦瘦的,也不見得成年後就沒有變胖風險,若飲食及生活習慣長期處於負循環,會讓脂肪細胞體積撐大並長存於體內,脂肪細胞一旦變大到某種程度就不易立即縮小,所以減重才如此困難。

另外,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影響食慾和食量,以及母體為了保護胎兒健康,脂肪細胞數量也可能增加(大多集中在腹部、臀部、大腿、手臂…等),這就是為何有些女性在孕期變胖很多,使得產後體重很難降下來的緣故。

(圖/幸福文化 提供)

「琅琅悅讀」與出版社合作,歡迎踴躍回答下面的票選問題,並留下聯繫email(僅供本次活動使用)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投票時間只到9/21 23:59止,投票次數越多,中獎機會越大!

●本文摘選自/幸福文化 即將於9月7日上市新書《21天代謝回正飲食:從「食」傾聽心理真正的缺乏,吃好吃對,打破代謝負循環!》。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讀書共和國 減肥 脂肪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幸福文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