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傷感情?關係中避不了的金錢覺察
文/小妮子(Anny)
在關係中因為金錢而生的隔閡與衝突讓你難以啟齒,害怕和伴侶談錢太敏感、見不得光嗎? 若是想長期經營這段關係,你們就必須共同面對金錢的議題。感情觀需要磨合,金錢觀當然也是。
在交往初期,E的伴侶提出了花費上想要AA制的建議,當時的她也覺得一開始劃分清楚比較好,便答應了。但長久下來,偶爾和閨蜜雙重約會時,看著對方伴侶把兩人的金額付清,自己和男友還在算錢,E不免有些尷尬。除此之外,另一半的收入比較優渥這點,也讓E感到自卑。每當想送生日禮物給伴侶,她也會擔心禮物太廉價,無法與對方相稱。
然而,雖然對方的薪水相對穩定,花費上卻沒有比較寬裕。有一回,他們共同出席一場重要長輩的活動,E因為花了些時間梳妝打扮,導致他們來不及搭乘大眾運輸,只好臨時攔計程車匆忙前往。一路上,E都能感受到另一半不快的情緒,活動結束後果然為此大吵了一架。就算因為快遲到而搭計程車,對方仍覺得這樣太過浪費。
「我發現他節省的程度超乎我的想像。」E無奈地表示。涉及金錢與物質的話題容易挑起許多人的敏感神經,加上雙方意見的分歧與經濟狀況的落差,若兩人遲遲沒有正視這個問題,要邁向更長遠的未來,恐怕只會產生更多的對立與誤解。
應對金錢議題,必須跳脫外在框架的束縛
在這幾年的兩性議題之中,「AA制」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然而,像這樣過於僵化地強調金錢在伴侶之間的權力關係,不管是某一方應該支付更多費用,或是對分帳制的擁護,只會讓人更加受困於社會價值的框架裡,難以開誠布公地討論。
如果你希望這段關係長遠,那麼,就更需要了解雙方的金錢價值觀。人類發展與家庭專家勞倫.帕普(Lauren M. Papp)等人在研究中指出,與「非金錢問題」相比,金錢衝突更容易在婚姻中造成問題,且會反覆出現。另外,二○二一年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最新的一項調查也顯示,73%已婚或同居的美國人都認為金錢觀是關係緊張的根源。
金錢固然重要, 但它只是一種工具, 任何人的價值都無須透過金錢來證明。我們必須拋開「如果夠愛我的話,應該不會計較錢」或者「對方願意花多少就代表多愛我」的想法,因為錢財並非自我價值的延伸,也更非用於計算感情的度量衡。若能有意識地理解金錢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金錢背後的複雜情緒,則有助於我們更坦然、更寬容地和另一半溝通金錢議題。
以下提供兩個展開討論之前,可以先做好的心理準備:
⒈具有改變彈性:
伴侶之間的財務狀況不可能永遠維持現況,可能會因為生涯規劃而發生改
變,像是失業、升職、親屬的贈予、繼承等等。假如原先是分帳制,卻因為伴
侶在某個時間需要協助家庭負擔債務,那麼仍然可以開口,主動與另一半進行
協調,減輕對方的壓力。從共同帳戶的配置比例,或是共同外出花費的分配來
進行調整。
2.具有包容性:
卡羅琳.沃格勒(Carolyn Vogler) 等學者的研究提到,一段關係的幸福滿意度會受到金錢如何支配的問題影響。想要減少金錢支配的衝突以提升親密度,除了日常個人開支,雙方可以一起制定財務的計畫,像是每月存下旅行經費,或未來結婚基金等等,甚至可以共同學習投資理財,增加可運用的資金。如果涉及私領域的消費層面,則應該給予對方自由配置的空間,不過度干涉、不帶貶意去評價。
若對方的某筆花費是長期支出,影響到了雙方的共同財務規劃,則可以勇敢提出討論,以減少你單方對財務狀況的焦慮。
邀請伴侶一起探索金錢關係
E與另一半所面對的金錢課題,涉及兩個層次的煩惱:
⒈無法坦然地討論金錢話題,被問到經濟狀況時容易緊張。
⒉兩個人對「金錢」這項工具都存在著焦慮。
我們對待金錢的方式與成長經歷有關,從原生家庭的財務狀況、後天受到的財商教育,到同儕間的消費價值等等。你能否意識到物質層面的金錢,和心靈層面的信念及恐懼有哪些連結?
◆社會文化帶來的金錢焦慮
對金錢存在焦慮,是讓你對談論此議題感到不自在的原因。而這樣的焦慮感,首先可能來自於社會價值的影響,現今大眾媒體過度渲染快速致富的案例,大肆報導各界名人的成功方法,導致我們容易因為比較心態而感到自卑。
此外, 專注於研究金錢問題的臨床心理師阿曼達. 克萊曼(Amanda Clayman)在接受《CNBC》採訪時也提到:「我們對金錢的許多看法是基於社會文化, 並且是由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對象教會我們的。」 當然, 不只是金錢
價值觀的形塑,這更和我們對金錢的感受有關,也是金錢焦慮的根源。
她舉例,如果我們從小就認為自己的父母善於理財,具有穩定的工作,也懂得儲蓄,當我們自己遇到與這樣的框架不符的情境時,面對金錢就會產生羞恥感、孤獨感,甚至想逃避。
◆成長環境的經驗影響
金錢焦慮也可能與家庭環境有關。舉例來說,有些家中長輩會過度推崇「勤儉是美德」的思維,常常出現極端節儉的行徑,導致孩子在花錢的當下有罪惡感。當然,還有成長過程裡在金錢或物質資源上匱乏的經驗,也會讓你長大以後對金錢特別沒有安全感,只好不斷地拚命賺取收入。
為什麼面對金錢會產生這些信念? 心理學家兼財務顧問布拉德.克隆茨
(Brad Klontz)等人在研究中提出了「金錢腳本」的概念,說明我們對金錢產生的無意識信念,包含四大類型:
⒈迴避金錢(Money Avoidance)。
⒉崇拜金錢(Money Worship)。
⒊將金錢當作個人價值(Money Status)。
⒋對金錢戒慎恐懼(Money Vigilance)。
研究中也指出,以上信念通常來自於我們的童年,且會影響我們成年後的
行為與價值觀。讓我們來試著問問以下這些問題,幫助自己覺察金錢腳本:
.我的金錢價值從何而來?
.金錢讓我感到信心十足還是充滿不安?
.我對賺錢與花錢有著怎樣的感受?這些感受從何而來? 和誰有關?
.我面對金錢相關的問題,是否會採取實際行動解決?
E思考後發現,男友曾提過自己在成長歷程中,因為家境相對清貧,很早就開始半工半讀。當時他不但對金錢感到焦慮,每天還必須憂心經濟來源,養成他習慣性地查看自己的戶頭存款,難以承受理財背後的風險,導致他時時煩惱需要花錢的下一個時刻到來。
「對於金錢的價值信念,影響著我們面對它的態度。和金錢的關係,往往存在著更多的害怕、 自卑與不安全感,使我們無法向伴侶坦承。」
若要減少經濟上的焦慮,就必須改變對金錢的思考模式,並養成溝通的習慣,用理性的態度看待金錢。當你們願意敞開心扉談論金錢關係,帶來的會是更多養分,進而滋養你們長遠的親密關係。
療傷悄悄話
若要談錢不傷感情,可以從個人金錢信念到關係對話,
以下有三個行動方案提示:
1 感謝金錢帶來的美好富足
與金錢共處時,減少對錢的罪惡、羞恥、不滿等負面信念,以正向的方式來感謝金錢讓你們擁有更多,對現有的金錢感到豐盛,為持續累積財富而感到充滿未來性。
2 展開真誠的金錢對話
擁有共同的金錢價值觀,是感情長久發展的基礎。試著和伴侶坦誠地聊聊財務狀況,或討論未來的財務規劃,切勿評論或批判對方, 而是要秉持著誠實與尊重包容的態度。
3 金錢覺察的練習
如果對於金錢存在著非理性的信念與複雜的情緒,不妨一起聊聊成長歷程中,金錢在各自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若是擔心不自在,或是無從展開對話,可以善用第三方工具,像是:金錢覺察卡,以有效幫助了解彼此的負面信念或行為。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出版之《那些愛情裡,我們所受過的傷:避開關係的誤區,找回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