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隊友進化成神隊友!現代雙薪家庭下為人父的養成指南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安娜.麥菁(Anna Machin)

、身分與依附關係

  一個經常被人引述卻沒事實根據的觀念──母性與生俱來──女人天生渴望而且準備好照顧孩子。我以兩個年幼孩子的母親的身分向你保證,母性並非出於本能;我永遠都忘不了第一次當媽媽有多辛苦,照顧新生兒的同時,就連決定要刷牙還洗碗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比起先生,我的確有優勢。懷孕、生子與哺乳是情緒起伏劇烈且十分累人的經驗,有賴大量神奇的荷爾蒙幫媽媽的身體做好育兒準備、舒緩生育的疼痛與創傷,促使我們與剛出生的子女快速建立深刻的感情──如果我們要忍受睡眠不足的痛苦且不停滿足他們吃奶的需求,這是很重要的。相比之下,爸爸沒有這種經驗作為基礎,而九個月的孕期過後,除了跑幾趟家具店採購與簡單組裝嬰兒車之外,未來的爸爸似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至少表面上看來是如此。對爸爸而言,成為父母與和小孩培養感情的過程,似乎都是等到寶寶出生後才真正開始。

  爸爸這個身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也許是渴望生小孩時、讓伴侶受孕時、伴侶懷孕期間、意識到新身分逐漸來臨時,抑或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本章我想討論爸爸在媽媽懷孕期間會遇到哪些事情,探究他們的生理、心理與行為出現的變化,並且了解爸爸如何著手與未出生的孩子建立重要的關係,並與伴侶並肩教養孩子及建立「父親」的新身分。多年來,一般認為唯有當男人將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抱在懷裡時,才正式成為父親,展開與寶寶的關係。在此之前,懷孕似乎與他完全無關。然而,對於進化機制憑藉父性所造成的生理結構及行為上的劇變,確保爸爸(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前)與其家庭密不可分,是否讓人感到意外?

  想成為哪一種父親,對你與未出生的寶寶所形成的依附關係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在依附關係與身分認同的研究中,澳洲心理學家雪琳.哈比卜(Cherine Habib)與珊卓.蘭卡斯特(Sandra Lancaster)發現,將「父親」視為身分(除了如丈夫與勞動者之外)的重要元素,以及高度認同共同教養角色的準爸爸,比起設想自己主要任務是養家糊口的爸爸,與尚未出生的孩子建立了更強烈的依附關係。最後,有一個外在因素會深刻影響你與未出生寶寶的感情,就是與伴侶的關係本質。如果準爸媽之間感情緊密且健全,彼此都非常滿意這段關係,也支持對方在家庭中的角色,那麼準爸爸比起那些感覺與伴侶有距離的男性而言,通常會與肚子裡的寶寶形成更強烈的連結。顯然地,穩定的關係中多了小孩,對任何伴侶來說都是一段艱辛的旅程,但若兩人越能夠攜手克服難題,家庭便會越美滿。

從生物學以外的角度來談

  納雅人屬於母系社會。權力與繼承權在女性之間代代相傳,但仍掌握在母系的男性親屬手中。身為高級種姓,納雅人擔心自己的地位會因財富與權力,大量流入孩子生父的家族世系而受到危害。因此,發明了這套奇妙的制度,確保生父貢獻基因之後就消聲匿跡,以及所有的孩子──就未來的婚姻財產與勞力而言是家族的寶貴資產──受到母系的控制,但生命中依然有父親這個重要人物。

  父親是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這麼說指的不是他們在繁衍後代上的角色(你不需要一本書來告訴你,父親對於人類生命的創造有多重要),而是在家庭與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西方社會,人們將生父擺在優先地位,且難以接受其他人擔任這個特別的角色。但是,不同於角色幾乎因生理構造而定的媽媽──她們就算不哺乳,也必須照顧發育中的寶寶──比起父親的最佳人選來得更彈性。這表示在社會中,父親的角色不一定只限與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或者只能由一個男人擔任。基於歷史、意識型態、文化、法律的多重影響以及確保基因的繁衍,定義了父親的存在。透過這些因素複雜的結合,使世界各地的父職角色極其多元。

  自人類父性誕生數千年來,我們的祖先想必在環境與財富上,經歷了許多危害生存的變遷。他們抵抗劍齒虎的襲擊、忍受冰河時代壟罩地球的劇烈氣溫變化、跋涉未開發與無人居住的土地,與原始人類的敵對物種爭奪主導權。這一切讓先人在保護孩子不受氣候、侵略與環境所危害的同時,承受了龐大的壓力。我們的祖先成功地存活,人類也繁衍不息,這是因為我們能夠調整自己的行為、文化、特別是環境,來回應各種威脅。其實,今日仍是如此,而且因為母親忙著應付懷孕與生育的體力消耗,父親必須迅速適應挑戰並捍衛家庭。有時候,這意味著「爸爸」的最佳人選不一定是孩子的生父。

生存是父親關注的焦點,之後也會探討父親在孩子一生中如何做到這件事。但就最基本的層面而言,父母的任務是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全力保護他們的基因,人類父親也是一樣。在西方,當基因受到威脅時,一般都是孩子的生父挺身而出;但在其他國家,爸爸很有可能無法活著看自己親生小孩長大,使得父職的難題出現一個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法。

(圖/unsplash)

父親的身分、孩子的出生、健康與幸福

  男人走向一棵樹,眼睛直盯著前方的地面。樹根的旁邊有一堆木柴。這堆木頭排成金字塔的形狀,外圍有大量的荊棘保護。男人蹲踞在木柴旁開始挖洞,挖出一個小而淺的洞之後,他從袋子裡拿出一個用白色亞麻布裹著的包裹。他拆開包裹,露出半個椰子殼。椰子裡有一個多肉、粉紅色的巨大物體──胎盤。他把椰子殼與胎盤放在洞裡,用土壤把洞填滿。最後,他撥開荊棘、拿起木柴,在淺穴上方生火。他點燃火堆,人往後退,看著火焰在一根根木柴上竄燒。之後,他將讓柴火燃燒一陣子,也會日夜定時回來巡視,確保火堆持續不滅。過了五天,他回到原地掃除餘燼,從洞裡挖出椰子殼與裡面的胎盤。這一次,他將把胎盤埋在住家附近的街角。這個男人是一位新手爸爸,而椰殼裡的胎盤屬於他剛出生的兒子。

  這些男性有一個共通點,他們對於當爸爸可能都深感焦慮。就青少年或單親家庭的男性而言,年紀過輕、經驗不足或缺乏適當的父職模範,意味著他們比多數人更容易因為父親的身分而感到不安。對於意外有小孩的爸爸來說,他無法享有計畫懷孕所帶來的漸進父職過渡期,而且必須在短時間內接受自身處境出現不可預見,甚至負面的改變。與伴侶關係緊密、能夠將心比心的男性,可能會對伴侶的一些憂慮、煩惱與壓力感同身受,導致心理狀態顯現在生理上。

書名:《父親養成指南: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
作者:安娜.麥菁(Anna Machin)
出版社:馬可孛羅/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01日

  總而言之,預防勝於治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此盡一份心力。西方社會也許不再有擬娩儀式的傳統,但隨著爸爸花更多心思照顧孩子,或許我們需要開始推動一套新的傳統,在他們成功展開這段意義重大旅程的同時,認同與支持他們的努力。至少,我們認識到懷孕與孩子出生也會對父親造成影響。如果你看這本書是為了更了解與支持伴侶或朋友,請花時間關心他的感受並抱著同理心傾聽他的回應。幫他照顧小孩,讓他得到應有的休息;鼓勵他認識一些經驗豐富與毫無經驗的爸爸,讓他們可以在互相幫助的氛圍下提出問題與討論辦法;或者乾脆替他舉辦準爸爸派對。通常,伴侶在迎接新生兒或領養的小孩時,會開始踏上教養的旅程,而且其中至少有一人會成為父親。就讓我們隨時幫助他、與他一起分享喜悅吧!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父親養成指南: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馬可孛羅文化 懷孕 親子教養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老是自憐?停止自怨自艾、培養感恩習慣能讓內心更強壯

中秋節是「拜月老」的大日子!正確拜法、供品、禁忌一次看

89%大學生常常誤以為手機震動 為何難以擺脫手機成癮?

善終前的日子:尊嚴死去前,和親人的道別與交付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