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賞鳥入門指南!呈現寶島豐富又獨特的鳥類生態資源

(圖/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圖/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醒醒吧!學著面對動盪的鳥類分類

文/林大利(特有生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我知道有些鳥友對分類學興趣缺缺,但是,不斷變動的鳥類分類又總是讓大家心煩意亂。我要在這裡要奉勸大家:面對吧!在這個時代,如果不願意好好面對鳥類分類,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鳥類觀察者。到世界各地賞鳥,也只會痛苦萬分。鳥導講的、鳥書寫的,都和自己的認知不一樣。臉書社團「鳥類聊天小站」又時不時貼出新增特有種的研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分類,就是分門別類,我們都有把任何東西分門別類的經驗,例如文具、書籍、衣服等等。物以類聚:「相似的放在一起」是基本的分類原則,生物分類也是如此。

無論如何,總是要有個「分類依據」,自己才知道要怎麼分類,別人也才知道你在分什麼。一百多年前,傳統的生物分類學,幾乎是以生物的外觀形態,作為唯一的分類資訊來源。畢竟也沒別的資訊啦,就把長得像的放一起,當作同一種生物,稱為「形態種概念(morphological species concept)」。可別小看形態分類,在那個時代,人類還不知道遺傳學和演化學、達爾文還在航海、孟德爾連豌豆都還沒開始種,也只能透過形態分類生物了。不過,就算是形態,分類學家也是看得很仔細很認真,就連五臟六腑也不放過(不過,斯文豪檢視完標本之後,有時候就直接煮來吃了,到底是有多餓?)。

分類學家細心認真當然很好,但是好景不常,形態分類終究還是遇到瓶頸。問題來了,當一大批生物標本攤在你面前,你要怎麼分類?大的?小的?黑的?白的?長的?短的?有斑點的?有眼睛的?頭上長角的?怎麼辦?結果,由於分類依據的選擇偏好和選擇順序,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分類結果。誰的比較好?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分類學家各說各話。

這樣的分類方式,製造分類學家之間的衝突、派系與紛爭。

問題不僅如此,生物永遠超乎你的想像,一群親緣關係天差地遠的生物生活在環境相似的地方,外觀會長得很像,這的現象叫做「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舉例來說,鯊魚是魚類、魚龍是爬行類、海豚是哺乳類,牠們都有相似的外觀,但是關係相距甚遠。如果用傳統的形態分類,很容易把牠們放在一起,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此外,另一種狀況是,某個祖先種到拓殖到新環境,後代各自佔據不同的棲位:森林、草原、樹上、地下或水中。漸漸地,彼此的外觀差異越來越大,這個稱為輻射適應(adaptive radiation)。但是牠們都是共同組後代,如果用傳統的形態分類,很容易把牠們分得很遠,那也是個大麻煩。

而且,開玩笑,科學可是講究客觀的活動,主觀因素參雜過多的分類學一整個就不科學啊!

(圖/unsplash)

幸好,近幾十年來,拜分子技術之賜,人們已經可以透過DNA序列探討生物的親緣關係,當作分類的基礎依據,稱為「親緣種概念(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最大的優點是,無論是誰來做實驗,分類的結果不會相差太多,免於各說各話的狀況,這才像一回事。因此,這幾年,已經累積了世界各地許多生物的DNA樣本和序列,於是分類學家們就捲起袖子來重新看看這些生物的親緣關係。

這下子可不得了,有許多生物分類一整個大翻盤,長相天差地遠的生物是同一種;在野外幾乎無法分辨竟然是不同種;還有一夜之間一種鳥分成十幾種鳥的案例。例如,以前我們認為隼類和鷹類長得很像,於是把他們都放在鷹形目,但是DNA涮一涮之後發現不對,這些隼跟鸚鵡的關係比較接近,於是就把牠們移到鸚鵡目的隔壁去。

不僅如此,現在資訊交流技術發達,DNA序列也不是唯一的分類依據了,形態、聲音、地理分布、行為等等,都也要一起考慮,這些資訊都蒐集齊全了,經過審慎的比較之後,再來決定分類結果,最後寫篇研究論文來說服審查員並昭告天下你的研究結果。

也就是說,目前我們正處於生物分類主要依據轉變的過渡時代,而且有些生物正處理到一半。因此,會有「以形態為依據」和「以DNA序列為依據」的結果並存的狀況,改來改去的狀況也非常常見。過渡時期就是這個樣子,生物觀察者要堅強,要面對現實。

目前來看,常見的分類變遷處理大概有三種:「分裂(split)」分成不同物種;「合併(lump)」合併成一種;「改置(re-assign)」換個分類位置。以鳥類來說,目前最常見的是分裂,接著是改置和合併。

那麼,接下來會怎麼樣呢?分類變遷,過去、現在、未來,都還會持續發生,鳥種只會越來越多,彼此只會長得越來越像,但DNA序列告訴你:牠們都屬於不同的物種。這樣的趨勢,鳥種會變多、特有種會變多、保育地位會提昇、受威脅狀況會提高。野外調查難度也會提高,已經有不少物種光憑外觀根本無法辨識種類,例如極北柳鶯(Phylloscopus borealis)、日本柳鶯(Phylloscopus xanthodryas)和堪察加柳鶯(Phylloscopus examinandus)。

書名:《台灣特有鳥類手繪圖鑑》
作者:蔡錦文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8月6日

蔡錦文學長的《台灣特有鳥類手繪圖鑑》,想要告訴大家台灣的特有種與特有亞種鳥類,是打哪裡來的?以及國外其他和牠們外觀相似、親緣關係相近的小鳥,又分布在哪裡、長得有什麼不一樣?你會發現,有些鳥種與台灣的極其相似,而有些卻又天差地遠。其背後生態與演化機制的探討,又是個說不完的長篇故事。

探討鳥類分類變遷沒有很難,只要掌握分類原則,花時間和心力,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你對小鳥有感情,想要追根究底,想要變威變大,超脫賞鳥鄉民,這是個適合努力的方向。只是追查分類變遷 ,需要大量閱讀參考資料、鳥類照片、鳥類標本,一整個樸實無華,且枯燥。至少,這本書可以讓你從台灣的鳥類出發,看看牠們的近親,讓你對鳥類分類和分布有一點感覺,之後再去學進階知識就能比較容易上手。

當然,如果你只要看到小鳥就快樂,看到黑冠麻鷺耍笨就開心,無心計算生涯鳥種數,那也無妨。賞鳥本來就是休閒活動,鳥一直都在那邊,祝你賞鳥愉快。

●本文摘選自社出版之《台灣特有鳥類手繪圖鑑》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貓頭鷹出版 自然科普類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好」的愛有邊界,和父母設立界線建立健康家人關係

比讚美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不否定」讓意見想法交流更順暢

景氣變動無法避免!是什麼使物價變動?物價可以控制嗎?

你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嗎?終結自我破壞是一生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